将相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将相和》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把握人物特点”。课文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既独立完整又紧密相连的故事,交代了将相之间“和一不和一和”的过程,塑造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家国情怀。
说学情
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悟能力,思维活跃,乐于分享和交流,但要完全通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和语言直观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说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会认读、写“相、召”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快速默读,找到关键句,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其中2、3点为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式教学、小组讨论、朗读感悟等方法,并辅之于多媒体组织教学。学法上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将读、思、议相结合,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词句快读”游戏导入方式,利用多媒体,闪现一些词语,要求学生“一眼看清”屏幕上出现的词语,最后到句子,难度逐渐增加。每闪现一组词语或句子就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以此让学生明白“连词成句地读”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方法。由此走进课文《将相和》,让同学利用'.阅读课文。此环节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我会利用预习单的形式,让学生提前解决生字词问题,并查找《史记》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其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会让学生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并记录阅读时长,检测阅读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接着我会让学生思考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这两个故事是“负荆请罪”的原因,而“负荆请罪”是蔺相如和廉颇从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结果。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故事的内在联系,为深入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环节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在初步感知后,我会趁热打铁,顺势抛出文章中心问题,“蔺相如、廉颇分别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再次利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深入研读并思考。
通过研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学生能够体会到蔺相如面对秦王的贪婪,他先是不动声色,捧璧在手,之后“怒发冲冠”,不惜以头撞柱,最后送璧回国后,“大大方方”应对秦王,可见其勇敢机智、有勇有谋。在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难道不可以直接把和氏璧抢回来吗 以此加深学生对蔺相如机智品质的感悟。
通过研读“渑池会面”的故事,学生能够读出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蔺相如非常生气,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见其英勇无畏。
接着我会追问道。蔺相如如此视死如归,难道他不惧怕死亡吗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到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通过研读“负荆请罪”的故事,学生可以读出蔺相如为避免与廉颇发生直接冲突,他“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可见其有顾全大局的开阔胸襟。我顺势引导学生分析廉颇的人物形象,学生能够说出廉颇在明自自己做错事后,立刻脱下战袍,绑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而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此环节既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环节四:拓展延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获得的启示,从而进一步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环节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学习他们可贵的品质,并将本节课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运用到其他课文中。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课文学习的结束,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兴趣最深的一个故事编排成小话剧表演出来。
说板书设计
关于板书,我主要以关键词、提纲式呈现,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将相和
蔺相如 和 廉颇
顾全大局 知错能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