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7 10: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北大,清华是学子们追求的理想学府,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他的创办应是( )
A. 洋务运动期间 B. 戊戌变法期间
C. 辛亥革命期间 D. 五四运动期间
2. 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的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A. 平汉铁路 B. 滇越铁路 C. 淞沪铁路 D. 京张铁路
3.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4. 鲁迅先生写的白话文小说是( )
A. 《愚公移山》 B. 《屈原》
C. 《狂人日记》 D. 《太阳照桑干河上》
5. 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 )
A. 科举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度
6.图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1861年改革
7.哲学家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
A.改称呼 B.剪辫 C.禁缠足 D.易服
8.清末民初,政治变动带动了社会风尚的变化。中华民国成立后,革除旧习俗成为时代性的社会潮流。这一时期,你能看到的景象是 (  )
A.称呼上司为“老爷” B.所有男子都留着长辫
C.旗袍和中山装等服装受人青睐 D.女子普遍裹小脚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颁布法令:“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体现了(  )
A.互助的思想 B.博爱的思想  C.自由的思想 D.平等的思想
10.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
A.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11.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等关键词。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
A. 林则徐 B. 张謇 C. 张之洞 D. 詹天佑
12.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著名思想家严复译著《天演论》
B. 詹天佑在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D. 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
13.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
A. 《海国图志》 B. 《新青年》 C. 《申报》 D. 《人民日报》
14.小明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新华字典》,这本字典的出版机构应该是(  )
A. 北师大出版社 B. 人民教育出版社 C. 商务印书馆 D. 京师同文馆
15.下列关于科举制和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京师大学堂创办之日就是科举制退出舞台之时
B. 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是同一教育目的下的两种教育形式
C. 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培养对象不同
D.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为完善科举制
16. 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 《民报》 B. 《国闻报》
C. 《申报》 D. 《时务报》
17.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 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18.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9.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20.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 可以用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C. 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 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时报)曾发《新陈代谢》一文,称:“新礼服兴 ,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拜礼兴,跪拜礼灭。”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 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1914年中国面粉出口10万担;1915年出口 20多万担;1916年出口30多万担;1917年出口80万担;1918年出口达210万担;1919年出口超过275万担。
材料二:他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他为了开发沿海滩地,围垦造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改良措施,扩大产棉区……他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上,于1905年创立了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开拓苏北内河运输……他用工厂的利润兴办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机构……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现象?
(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能长期维持吗?
23. 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
1-5BDBCA 6-10CACDD 11-15BACCC 16-20CBACB
21、(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意思相近即可)原因:辛亥革命。
(2)要有发展意识,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适应社会不断的展的形式,及时更新观念。(意思相近即可)
22、(1)张謇
(2)我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3)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辛亥革命的胜利,冲击了封建制度,极大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兴业的热情; 国人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这种现象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23、(1)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奇闻轶事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是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2)上海;在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与科学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