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6 22:25:43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结合题干进行分析,覆盖地膜的地面减少了与地膜外冷空气的对流,减少了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结
合左图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分析,是减弱了②的逃逸,进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对于图中①、③、④没有
影响。
2.C树木涂成白色后,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削弱了太阳辐射的热量,温度不会过高,从而减少昼夜温差。使树
木开裂的可能性诚少:树木涂色会减少树干太阳辐射的吸收:对保温作用没有影响:涂白剂不能明显增加树
皮厚度
3.D读图可知,Ⅲ图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时间是最早的;Ⅱ图
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时间较
晚:I图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
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工
4,C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滑坡集中分布区,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在阶段经历了滑坡,滑坡体阻断了古河道,
形成了新的河道,并由于水位拾高,原河道水面变得更开阔;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区河流的上游,因流速快,以下
切侵蚀为主,侧蚀不明显:如果河道排水通畅,上游来水量加大,也可以快速排泄,不会加宽河面:Ⅱ阶段因堰塞
湖形成,河床泥沙淤积增多,但这不是河面变宽的原因,泥沙淤积、河面变宽都是滑坡体堵塞作用的结果。
5.A河漫滩处,河床向北凹进,是河流在凹岸侵蚀而成;下切侵蚀会形成峡谷,不会形成弯曲的河岸;洪水期
水位升高,会淹没沿岸河漫滩;坡面径流侵蚀不会形成弯曲的河道。
6.A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转移,使不同职业的人为了寻求更多的就
业机会而进行迁移,从而导致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快速增长;市区老龄化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与市辖区内
人户分离关系不大:一般情况下,市内各区的城镇化政策差异小。
7.C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而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说明农村劳动
力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这会加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城镇劳动力过剩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城镇化会促进
工业化发展,促使城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并不意味着农业发展水平降低。
8.A由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中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
化石资源丰富:21世纪初期,化学工业由中、东部前往西部,也是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产业结构调整,将
资源型工业迁往西部地区。国防安全、劳动力价格、市场因素并非当时的主导因素
9.D由所学知识可知,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依靠资源发展化学工业,中西部地区应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业,①错
误:东部地区技术先进,应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上,②正确,③错误:东部地区产业
高端,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数字化道路,④正确
10.B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许多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传统
产业衰退,逐渐导致人口外迁,人口流失,类型Ⅱ符合东北工业城市的收缩现象;类型I反映的是小城市的
人口向大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表现:类型Ⅲ反映的是为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分散大城市职能,人口迁往卫
星城;类型下反映的是制度失败的地区的人口迁往制度成功地区,不符合东北工业城市的收缩情况。
11.A东北地区部分城市收缩,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所以应当合理
规划和改造闲置的厂房及废弃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出现,并不是由于城市化过程当
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而且已经出现城市收缩,人口指标下降、产业衰退、城市闲置率上升,所以不应当采用
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的方法,会更加加重城市的收缩现象:增加税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开支,不利于收
缩城市的重新振兴:东北地区改善城市收缩现象的措施应当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增加
劳动就业岗位,以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升级,资源已经出现枯竭,不应再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12.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经地区在汛期降雨量较大,防汛抗洪压力大,东线工程汛期不调水,其输水管道将
承担泄洪功能,冬季为非汛期,防洪压力小: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大,冬季供水量较夏秋小;水质情
况、供水成本季节变化小,不是冬季调水的主要原因
13.C北延供水工程主要位于黄河以北,本次调水在冬季,受气温较低影响需注意输水线路结冰的影响,调水
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气温
14.A北延供水工程冬季调水可以为华北地区春旱的农业生产短缺水源提供保障;可以缓解地下水源超采
但提升地下水的水位不是主要目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地势平坦,不适合发电,不可能作为发电水源:华北
地区河流流量较小且冬季结冰,航运价值小」
15.C根据材料“通济堰进水口在岷江支流南河、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灌区干渠纵横贯穿,支渠交织延绵
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顷”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引水总量,满足灌溉需要;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修建
难度大,工程量大: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流水的搬运作用强,泥沙含量高,受通济堰阻挡作用影响,泥沙
淤积严重,易发生洪涝灾害。
16.A洪峰到来时,辫状的渠系布置可拓宽河床,分散水流,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轻洪涝灾害,减少损失:辫
状的渠系布置拓宽了水域面积,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湿润度,但是对于大气候的调节作用并不显
著;灌区辫状渠系渠底土壤含水量高,不利于水分下渗、涵养水源;灌区辫状渠系有利于分散水流,削减径
流,但是拓宽了水域面积,加强了流水的侵蚀面积,不利于水土的保持。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地理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560B2022~2023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 地 理
2023. 7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 考试时间90分钟。
2. 考生作答时 ,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第Ⅱ卷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鲁教必修+选择性必修全部。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 , 每小题2分 ,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华北地区的果农栽种果树幼苗时进行地膜覆盖 , 冬季给果树刷上涂白剂(如下右图) 。结合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左图) , 完成1~2题。
1. 栽种果树幼苗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 , 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了①的反射 B. 减弱了②的逃逸
C. 增强了③的强度 D. 增强对④的吸收
2. 冬季将果树刷成白色 , 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强太阳辐射吸收 , 增加地面热量 B.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 增强保温作用
C. 减小树干昼夜温差 , 减少树皮开裂 D. 增加树皮厚度 , 减少虫害利于抗寒
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 , 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 次规模较大的滑坡 , 下图为滑坡发生 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 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 I、Ⅱ、Ⅲ B. Ⅱ、I、Ⅲ C. Ⅲ、I、Ⅱ D. Ⅲ、Ⅱ、I 4. Ⅱ阶段 , 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的侧蚀拓展 B. 上游的来水量加大
C. 滑坡体堵塞作用 D. 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5. I阶段 , 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
A. 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
B. 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
C. 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
D. 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 , 居住地和户 口 登记地不在同一 乡镇街道的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 我国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较2010年增加7698. 63万人 , 增长192. 66% 。下表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表 。据 此完成6~7题。
年份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
城镇人口(亿人) 0. 798 1. 330 2. 066 2. 965 4. 560 6. 656 9. 020
乡村人口(亿人) 5. 221 5. 900 8. 252 8. 635 8. 074 6. 742 5. 098
城镇人口比重(%) 13. 26 18. 4 20. 6 26. 23 36. 09 49. 68 63. 89
6. 我国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区际产业分工转移 B. 市区老龄化现象严重
C. 市区基础设施完善 D. 城镇化政策差异显著
7. 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城镇劳动力过剩 B. 城镇产业结构失衡
C. 农村老龄化加重 D. 农业发展水平降低
下图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 新中国成立后和21世纪初期我国化学工业都在西部布局共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条件 B. 劳动力价格
C. 市场因素 D. 国防安全
9. 2018年以来 , 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①中西部地区依托产业基础 , 着力发展高端产品
②东部地区依托先进技术 , 着力于发展精细化工
③中西部地区结合环境 , 重点发展低碳资源利用
④东部地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道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20年5月11日我国收缩型城市名单正式公布 , 其中东北地区有21个 。收缩型城市一 般分为四种类型: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地理偏远型和被动虹吸型 , 主要表现为人口指标的 下降、产业衰退、城市闲置率上升等 。下图示意我国收缩型城市分布 。读图完成10~11题。
10. 东北地区的城市收缩类型多属于下列模式中的
A. 类型I B. 类型Ⅱ C. 类型Ⅲ D. 类型Ⅳ 11. 应对东北地区城市" 收缩"现象 , 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 改造闲置废弃地 , 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B. 建立卫星城 , 分散中小城市职能
C. 增加税收 , 压缩基础设施建设 D. 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 增加就业机会
2022年 12月 9日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简称
" 北延供水工程" , 如右图)启动2022~2023年度向河北、天津调水工作 , 与
东线工程总在冬季调水不同 , 这是该工程自2019年应急试通水以来首次
在冬季启动调水 。据此完成12~14题。
1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在冬季调水是因为此时
A. 可供水量大 B. 防洪压力小
C. 水质无污染 D. 供水成本低
13. 北延供水工程本次调水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
A. 风向 B. 风速
C. 气温 D. 降水
14. 北延供水工程冬季调水的主要目的是
A. 保障春灌储备水源 B. 增加冬季发电水源
C. 促进沿线航运发展 D. 提升地下水的水位
2022年 , 四川省通济堰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通济堰进水 口在岷江支流南河、 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 , 灌区干渠纵横贯穿 , 支渠交织延绵 , 宛如发辫 , 如今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 顷 。据此完成15~16题。
15. 通济堰进水口建在河流交汇处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小工程量 B. 减轻河道淤积
C. 增加引水总量 D. 免受洪水威胁
16. 除增大灌溉面积外 , 该灌区辫状渠系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
A. 分散水流 , 减轻洪涝 B. 调节气候 , 增加降水
C. 增加下渗 , 涵蓄水源 D. 削减径流 , 保持水土
钻具有耐高温高压的特性 , 是航天航空发动机制造上必备的原料之一。随着钻酸锂电池在笔记 本、手机上的广泛应用 , 钻的消耗量迅猛增长。 目前已探明储量的钻矿主要分布在刚果(金) 、赞比亚 等国家。2016年 , 我国企业收购刚果(金)最大铜钻矿的大部分股份 , 实现控股。现如今 , 世界上有超 过2/3的钻矿石开采后都是由我国企业进行加工精炼再对外出口。据此完成17~18题。
17. 我国企业收购刚果(金)最大铜钻矿大部分股份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生态环境 B. 提升国际地位
C. 促进产业升级 D. 保障资源供应
18. 目前为扩大资源储备 , 我国在矿产资源上可采取的战略是
A. 开采埋藏深的矿石 B. 收购国外矿石开采权
C. 积极寻找新的矿种 D. 延长矿石开采产业链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19~20题。
19. 江苏省沿海污染状况是
A.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B. 污染源来自沿岸人类活动
C. 由沿海向外海递增
D. 北部比南部海域污染严重
20. 为治理沿海污染 , 江苏省应当
A. 禁止水产养殖业
B. 扩大沿海生产规模
C. 严控人海污染源
D. 缩减沿海港口数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空气的对流扩散会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下图为某市冬、夏季二氧 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21~22题。
21. 与冬季相比 , 该市夏季二氧化碳浓度峰值出现较早的原因是
A. 白昼时间较长 B. 植物生长茂盛 C. 无需燃煤取暖 D. 空气对流较强
22. 为明显降低碳排放量 , 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增加碳汇建设 B. 控制重工业生产规模
C. 倡导绿色生活 D. 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
夏成夷— 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成夷岛链(如 下左图) 。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 年轻, , " 身高, 也在增长 。20世纪60年 代 , 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 , 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 , 地幔柱的" 羽流, 冲破岩
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如下右图) 。据此完成23~25题。
23. 近年来 , 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 , 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
A. 侵人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24. 图示区域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是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东南向西北 D. 自西南向东北
25. 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 , 是因为
A. 海洋地壳下沉 B. 受外力侵蚀 C. 火山喷发规模小 D. 海平面上升
巴伦支海属于北冰洋的浅水边缘陆架海 , 是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 ; 同时 , 来自 北冰洋的海水和海冰会进入巴伦支海 , 成为北极区域海— 气— 冰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区。 巴伦支海冬 季北部气温约- 25℃ , 南部约- 5℃ ; 夏季北部气温为0. 9℃ , 南部达10. 9℃ , 其南部海区终年不冻 , 被 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下图为巴伦支海地理位置及其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 巴伦支海南部海区终年不冻的原因是
A. 距北冰洋较远 , 海冰难以到达 B. 终年受西风影响 , 多暖湿气流
C. 全部位于大陆架 , 海水深度浅 D. 北大西洋暖流流人 , 海水增温
27.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 巴伦支海海—气之间热量交换作用增强最显著的海域是 A. 北部海域 B. 南部海域 C. 东部海域 D. 西部海域
青藏高原是我国典型的高山区 , 坡向和海拔对高寒山地草甸植被分布影响较大 。某科研团队 选取青藏高原东段的巴卡台衣牧场作为研究对象 , 该地平均海拔3700米 , 平均坡度为6"~9" 。下
图为不同样地累积物种丰富度和植被功能群相对多度统计图 。据此完成28~30题。
28. 不同样地累积物种丰富度现状是
A. 阳坡>阴坡>山脊 B. 阳坡>山脊>阴坡
C. 阴坡>山脊>阳坡 D. 阴坡>阳坡>山脊
29. 右图中I、Ⅱ、Ⅲ分别代表的植被可能为(注:禾本科多数为草本植物 , 少数为木质植物 ; 莎草 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A. 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杂草类 B. 莎草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杂草类
C. 杂草类、莎草科植物、禾本科植物 D. 杂草类、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 30. 关于影响巴卡台农牧场小尺度山体植被分布格局特征的因素 , 正确的是
A. 海拔只是影响土壤热量的变化 B. 海拔和坡向共同调控水热再分配
C. 坡向只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 D. 河流和气候共同调控水热再分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 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撂荒梯田是指连续两年以上未种植任何作物任其荒芜的梯田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 耕地撂荒范围迅速扩展至优质的梯田 , 大规模的撂荒将会 引发一 系列社会和生态效应 。下图为我国四大梯田分区发生撂荒的村庄数统计图。
(1)分析南方丘陵山区和西南山区撂荒村庄数量较多的原因 。(6分)
(2)请为减少梯田撂荒提出合理建议 。(4分)
32.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工业革命以来 , 英国曼彻斯特经历了漫长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如下图) , 期间产业发展经 历了许多严峻挑战 ,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 , 英国棉纺织产业和航运产业相继陷入严重衰 退 , 包括房地业、银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均遭遇了" 重创" 。20世纪70年代后 , 经过30多年的 转型升级 , 曼彻斯特基本完成了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过程 ,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棉纺织产业和航运产业严重衰退与房地产业、银行业遭遇" 重创"
之间的因果关系 。(4分)
(2)说明曼彻斯特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传统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借鉴意义 。(6分)
33.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冷流降雪是指环渤海区域特有的天气形势 , 主要是由高空强冷空气经洋面南下产生的降 雪天气 。这种冷流降雪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很常见 , 包括烟台、威海等地 。冷流降雪特点一是 发生频率最高的是1月份 , 二是持续时间较短 , 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 降雪示意图。
(1)简述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冷流降雪天气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山东半岛北部沿海1月份是冷流降雪频率最高月份的原因 。(4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 , 是云南第二 大湖泊 , 面和
约246平方千米 , 蓄水量约29. 5亿立方米 , 呈狭长形 , 北
起洱源县南端 , 南止大理市下关 , 南北长40千米 。 洱海
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 , 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 , 属高原
构造断陷湖泊 , 海拔1972米 , 西侧剧烈抬升 , 形成海拔
约4000米的苍山 , 苍山山体主要由硬度较大的变质岩
组成 。洱海属澜沦江水系 , 入湖河道沟渠117条 , 入湖水
量年均值8. 17亿立方米 , 总径流面和2565平方千米 ,
西洱河是洱海唯 一 的自然出水河道 。 右图为洱海及其
周边事物分布示意图。
(1)简析洱海西岸冲积扇多砾石分布的形成条件。(6分)
(2)推测地壳运动对洱海流域水系和植被的影响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