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 A卷 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各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qìng) 分外妖娆 原驰蜡象
B.成吉思汗(hán) 江山多骄 山舞银蛇
C.还看今朝(cháo) 略输文彩 竞折腰
D.稍逊风骚(sāo) 风流人物 红装素裹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是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B.《火把》《向太阳》《乡愁》是《艾青诗选》中的三篇文章。
C.《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D.《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综合性学习
九年一班举办建党100周年诗歌朗诵会,将朗诵艾青的诗。请你积极参与,并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活动。
(1)活动一: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艾青诗句的一项( )
A.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B.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2)活动二:当代作家彦火说过:“艾青诗选所收的诗作,其中有一首诗,予我很大的感触,因为这首诗代表了艾青的精神。这首诗叫《礁石》。”请你分析此诗中“礁石”的象征意义,说说艾青的精神内涵。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的象征意义:
艾青的精神内涵:
(3)活动三:阅读艾青的小诗《树》,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悟。
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5.读《艾青诗选》,回答下面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艾情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
(2)艾青诗歌创作另一个高峰是1978年以后,下列诗歌属于这个时期的是(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6.诗句默写。
(1)《沁园春·雪》一词中描写想象景色的句子是:
(2)《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
(3)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故乡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宽阔的海面不再平静,深青色的海水沸腾着,汹涌着,似要吞没天际。□(sī)哑的秋风和着滔滔潮水,演绎出震天撼地的《生命交响曲》。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中,四下重归寂静。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世间的一切腐烂荡涤殆尽,你我的心全部清空。
夜幕深沉,天风漫游。娉婷秀木似乎还在流盼那颗明星,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背起他的行囊,去了远方。朝阳的光芒,为树林戴上金色的冠冕,林子里无忧无虑的小草依然沉□(zuì)在微微的柔风中,轻轻摇□(yè)……
7.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 (sī)哑 (2)沉 (zuì) (3)摇 (yè)
8.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涌(A.rǒng B.yǒng) (2)冠(A.guān B.guàn)
9.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滔滔:波涛滚滚的样子。 B.腐烂: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C.漫游:这里指风漫无目的地吹拂。 D.流盼:转动目光看。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词到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B.“沁园春”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C.《沁园春·雪》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D.《沁园春·雪》的下片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1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二、阅读与理解
12.在现代诗歌阅读中,要学会把握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情感。试着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找出其中的主要意象,并分析作者艾青所要表达的情感。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
13.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14.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15.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
16.作者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里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表达什么?
17.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
18.给艾青诗歌《桥》做一个批注。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三、感悟与表达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沁园春(qìng)——qìn,弛——驰;
B. 骄——娇;
C.还看今朝(cháo)——zhāo,彩——采;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B.有误。《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火把》《向太阳》是《艾青诗选》中的诗歌。
故选B。
3.B
【详解】雪中送炭: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再根据第一空关键词“成名”,应填锦上添花,第二空关键词“寂寞”,应填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故第三空填“慧眼独具”,与“能看出天才”衔接;胆识过人:胆量和见识强于一般人。故第四空填“胆识过人”,与“敢畅言所见”连贯。故选B。
4.(1)D
(2) 象征了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也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艾青的精神内涵: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
(3)示例:我想到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是“孤离”“兀立”的独立的个体,享受着风与空气。但我们又彼此关联,无法分开,当我们共同面对危难的时候尤其如此。你伸出你的手,我伸出我的手,也许我们并不认识,我们却因某种神圣的东西连在了一起。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详解】(1)本题考查对艾青诗句的掌握。
D.是穆旦的诗歌《我看》中的语句;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诗歌分析“礁石”的象征意义。在诗人的笔下,“礁石”具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任凭“无休止”的恶浪拍打,依然昂首挺胸;尽管“脸上和身上”留下了“像刀砍过的一样”的累累伤痕,却毫不畏惧、绝不退缩,照样岿然不动,并且还“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带着必胜的信心和无比乐观的精神,笑迎更猛烈的挑战,承受更严峻的冲击,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显然,这“礁石”也象征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②“礁石”是诗人坚忍不拔的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的象征,还可以把“礁石”视作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据此分析可知艾青的精神内涵:坚韧顽强,自强不息,乐观从容等。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艾青的《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诗人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据此我们可以将诗中的“树”想象成每个人,不管是我们处在班集体、家庭,还是社会,我们都是这个群体的一份子,我们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又彼此关联,无法分开。因此,不管是做任何事情,还是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没有哪个人可以例外。
5.(1) 土地 太阳
(2)D
【分析】(1)
本题考查对作家的了解。20世纪30年代,艾情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2)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艾青诗歌创作另一个高峰是1978年以后,这时期的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作品主要有《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故选D。
6.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须、晴、素裹、妖娆、峡”等字词容易写错。
7. 嘶 醉 曳 8.(1)B(2)A 9.B
【解析】7.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和词语含义来进行分析。
(1)嘶(sī)哑 :声音沙哑;
(2)沉醉(zuì)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3)摇曳(yè):轻轻地摆荡,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
8.考查对汉字拼音的掌握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和组词含义来进行分析。
(1)汹涌(yǒng):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故选B。
(2)冠(guān)冕:指冠帽的总称;故选A。
9.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在全面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词语的原本意义和语境中的意义及作用。
B.“腐烂”原本意思是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在本段语境中,“世间的一切腐烂荡涤殆尽”,“腐烂”指的是污秽肮脏的事物;
故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理解。
D.表述不正确。《沁园春·雪》的下片没有“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沉湎”是贬义词。故选C。
12.示例:
主要意象有:土地——祖国,鸟——自己。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
温柔的黎明——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也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作者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要为之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现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而献身。《我爱这土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
13.因为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总理喜欢海棠;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海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的劳累;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以及回忆生活的寄托物与美好见证。 14.①夫妻二人有时来到院落,在海棠树前散步,欣赏海棠,以消解周总理工作中的疲倦;②作者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③总理去世后,作者独自赏花,回忆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④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务。 15.作者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惹人喜爱的情景;“真像花果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花的热爱。 16.①写出作者对静悄悄飘落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②写出周总理如花一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7.作者对西花厅海棠花饱含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第②段“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可知,周总理因为喜爱海棠花,爱上了有海棠花的院落。
从第③段“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可知,周总理工作劳累时会观赏海棠放松精神,还喜欢和身边的人一起散步、赏海棠。
第④段“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可知,写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错过海棠花开时,作者剪了一枝放进书本里寄给他。
14.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③段“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第④段“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作者通过寄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关怀、思念之情。
第⑤段“大家一边赏花……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作者在赏海棠花的时候怀念周总理。
第⑥段“我现在老了……努力为人民服务”,作者要向周总理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
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作答时,需先指明所用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挂满枝头”,分别从味觉、视觉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情景。“真像花果山”,将海棠树比作花果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6.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字面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喻人,写周总理一心为民,默默奉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17.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题目,结合选文第①段“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可知,一方面是文章主要是写有关西花厅海棠花的美好回忆;
另一方面,结合选文第⑤段“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可知,作者借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18.示例一:桥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形象。作者赞美桥是想表达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普通的、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示例二;第一节写桥的产生,这是具体的桥;第二节承上启下,引出对“桥”的感谢与赞美;第三节赋予“桥”以深层内涵,这是抽象的桥。示例三:诗人先描写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桥,再描写抽象意义中的桥,虚实相生,突出了桥的精神与品格的伟大。
【详解】此题考查诗歌鉴赏。
由“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一幅的画面,再加上艾青擅长绘画,这首诗明显体现出“诗中有画”。
艾青写的是桥,但究其本质,是连接,“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连接了两个土地,连接本不连接的人的精神。在土地相隔的地方,人总是有隔阂的,而桥则是消除隔阂的一种具现。
作者以“桥”作为意象,是想表达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普通的、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19.例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春天的阳光是温暖的,呼唤着新生命的萌发;夏天的阳光是火辣辣的,让一个个小生命活泼成长;秋天的阳光是喜悦的,带来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冬天的阳光是芬香的,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
我最喜欢沐浴在阳光下,慢慢感受阳光带给我的幸福和温暖。可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所有的时候都能感觉到阳光的美好。
记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海伦·凯勒吗?“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这就是她的愿望。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海伦·凯勒一样,一生只能生活在一个黑色的世界里,从没有见过光明,不知道世界是五彩的。可是他们并没有生活在悲伤中,在他们的心底,有着一缕阳光在细心呵护他们——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关心,在黑暗中拨开了乌云,温暖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的生活依然快乐,充满着阳光!
人的一生,总有乌云遮住阳光的时候。生活中有许多让人不开心,感到悲伤、难过、愤怒的事情。小的来说,考试考砸了,选班长失败了,比赛落选了,和好朋友吵架了,心爱的玩具丢了……,大的来说,像新闻里的说过,亲人去世了,身患绝症,工作丢了……都会让人感到伤心、难过。可是我们要记住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像吃过酸的柠檬,再吃糖果,就会觉得特别的甜一样;只有尝过痛的滋味,才会真正体会幸福的美好。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阿姨说过:“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阳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心中坚信:明天一定会是阳光灿烂的一天!我们就会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
【详解】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段,能够帮我们打开思路。可写成记叙文,把“风雨”作为一种自然环境看待,写在风雨中发生的事情。如写父母为自己遮挡风雨,享受亲情的温暖;风雨中同学们挤在一只伞下,感受友爱的温馨;风雨中得到陌生人无私的帮助,感叹社会环境的和谐。可以将这些内容组成一个个温馨的镜头,表现人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也可以采用“风雨”的引申义,一次失败,一段郁闷的日子,都可以是“风雨”。把“风雨”中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表达某种希望。也可以从“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这个角度立意,说明“风雨”是对人的精神意志的考验,畅谈感想,抒发感悟。
【点睛】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二、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