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B卷提升练(含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测试B卷提升练(含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6 22: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书法作品《沁园春》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气磅礴
B.流畅奔放
C.龙飞凤舞
D.端正秀丽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
②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③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④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⑤读现代诗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A.⑤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⑤①④②③
3.本诗有着    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用    的语调和    的语速。下列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伤感 激昂 急促 B.悲伤 低沉 缓慢
C.怀念 激动 舒缓 D.痛苦 悲痛 急促
4.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A.《鱼化石》 B.《北方》 C.《刈草的孩子》 D.《我爱这土地》
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透过雪夜的草原,拥挤在,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饥馑的大地,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chù,朝向阴暗的天,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啮( )啃 家chù( ) 颤( )抖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饥馑的大地”相同的一项是( )
A.文化教育 B.放下包袱 C.心情舒畅 D.前进的步伐
(3)文段中提到的“烽火”与战争有关。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借代战争的一项是( )
A.干戈寥落四周星 B.折戟沉沙铁未销
C.四面边声连角起 D.南国烽烟正十年
(4)以上文段节选自 (填作者)的《 》。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 、 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4)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5)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阅读《艾青诗选》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拖在怀里,抚摸我
选段中的“你”是 (写人物名),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 的人。
班级拟开展主题为“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系列名著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8.【活动一】知识竞赛
下列选项中,对名著的介绍错误的两项是( )( )
A.《童年》里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喜欢小茨冈,但仍然会咒骂他的偷窃行为。
B.《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星期五”是一位文明世界里不幸流落到荒岛的人。
C.《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当时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E.《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儿子对艺术要精益求精,对生活要不拘小节。
9.【活动二】名著推荐
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其中一部向同学们推荐,要求:必须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用50字左右阐明推荐理由。
A.《童年》 B.《鲁滨逊漂流记》 C.《红星照耀中国》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E.《傅雷家书》 F.《昆虫记》 G.《艾青诗选》 H.《水浒传》
推荐《 》一书(请用楷体或者行楷正确抄写书名),理由: 。
10.【活动三】名著赏析
下列是摘自《水浒传》第九回中描写花和尚鲁智深的一段话,请你完成赏析任务。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巧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过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 。
11.【活动四】名著朗诵
下列是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两句诗的重音处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处理?请阐述理由。
中国的苦难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12.【活动五】写邀请函
这次活动,班级拟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下列是拟写的活动邀请函,请帮助修改、完善。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________,我班兹定于2023年1月6日(星期五下午1:00-3:00)在本班教室举行主题为“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届时,您将看到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我们热忱期待您的参加!
祝您生活愉快!
主办:**学校**班级
2023年1月4日
(1)请在横线处填写本次活动的目的或者意义
(2)邀请函中“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一句是病句,可以修改为: 。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0—13题。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下阕的表达方式是 。
14.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15.“山”、“原”,这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
这是以 写 手法
16.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18.诗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联系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体会此主旨句的含义。
阅读《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一文,回答各题。
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一个个小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跺脚,摇晃着身体,但是枝条没有动静。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
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这是让它放心呢!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花开得乱七八糟,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我在,我也会开花!
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我觉得这对我对它们都同等重要。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而且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
(有删改)
19.请分析文章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为题目的作用。
20.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凶猛”的含义。
21.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22.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这个春天我还将多一份期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期待是什么?现在的你对未来也一定充满了期待,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雪
刘白羽
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栅栏上堆积着厚绒绒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清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被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节)
23.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时段的春雪?感受分别是怎样的?【概括文章内容】
24.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赏析关键句子】
(1)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5.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段落作用】
26.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歌,这样写有何好处?【引用的作用】
三、感悟与表达
27.请以《____________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欣赏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 雪》章法天成,行笔用墨,极为精熟,有重有轻,字又奇大奇小,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具有震人魂魄的艺术力量。所以,用“端正秀丽”形容不恰当。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本语段主要讲了诗歌的特点,⑤引领了话题根据诗歌的特点来读诗,是第一句;①句写出了诗歌的特点是“分行”和“押韵”,是第二句;结合上句中提到的两个特点(分行、押韵)来叙述,辨析④②分别为三四句;上一句提到“形式”,③紧接这一话题叙述“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因此放在最后;所以本语段的正确顺序为:⑤①④②③。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为纪念周总理逝世而创作的,所以饱含着沉痛悲伤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故选B。
4.BD
【详解】考查根据主题进行选编能力。主题是“爱与痛”,情感要求炽烈,直抒胸臆。
A.《鱼化石》写于1978年,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是对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控诉。表现的是“痛”;
B.《北方》写于1938年2月,战火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诗中既有“痛”——民族的深远的苦难与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令灵魂惊醒的沉重感,又有“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
C.《刈草的孩子》写于1940年,诗人告诉读者,在那样的时代,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这困苦甚至也直接压在了孩子身上。表现的是“痛”;
D.《我爱这土地》写于一九三八年秋天,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面对这样一场民族的劫难,诗人艾青一方面感受着人民的痛苦(“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另一方面却又把自己的深切的悲痛转化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永不改变的忠诚(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成为“爱与痛”的凝聚;
故选BD。
5.(1) niè 畜 chàn
(2)D
(3)C
(4)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少妇 母亲
【解析】(1)
啮啃(niè kěn):啃咬。比喻破坏或折磨。
家畜(jiā chù):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颤抖(chàn dǒu):哆嗦;发抖。
(2)
“饥馑的大地”是偏正短语。
A.“文化教育”是并列短语;
B.“放下包袱”是动宾短语;
C.“心情舒畅”是主谓短语;
D.“前进的步伐”是偏正短语;
故选D。
(3)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A.句意: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干戈:本是两种兵器,用来指战争;
B.句意: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戟:古代兵器。折戟:戟被折断,代指战争;
C.句意: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边声”与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用来指代战争;
D.句意: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点火或战争;
故选C。
(4)
根据“透过雪夜的草原”“饥馑的大地”等可知,这个文段选自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一首诗。诗人通过多种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下层人民困苦的悲悯,对祖国命运的忧伤。在诗人的想象中展开的一幅幅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活画面,构成一种摧人心碎的悲剧场景。那“蓬发垢面的少妇”,那“年老的母亲”,他们都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谨的大地朝向一阴一暗的天。这首诗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气氛,它所描绘的那些悲惨景象,正是作者在现实中历感受和体验到的今他悲痛、令他忧虑的事情。因此第三、四空可填“少妇”和“母亲”。
6. (1) 白露为晞 (2) 归雁入胡天 (3)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4)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晞”“婵”“柯”等字词的书写。
7. 大堰河 勤劳慈爱(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第一空,结合选文“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等语句可知,选文所写的是一位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的情节,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位母亲是大堰河,这位诗人是艾青。艾青是当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第二空,根据“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等语句可知,选文表现了大堰河的辛苦;根据“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等语句可知,选文表现了大堰河对“我”的疼爱。诗人通过回忆与大堰河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我”对大堰河深切的思念之情。
8.BE 9. 示例:推荐《傅雷家书》 理由:阅读该书,你能深刻体会到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位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拳拳爱国之情。 10.示例:这段话具体描写了鲁智深在紧急关头救林冲时的声音、动作、语言,表现了鲁智深武艺的高强,以及行侠仗义的个性特点。 11.示例:对,理由:广阔而又漫长,突出中国经历苦痛与灾难空间范围之大,时间范围之长,从而凸显苦痛灾难之深重,体现诗人内心无比痛苦的喟叹。
错,理由:重音应该落在“雪夜”,因为作者用“雪夜”象征当时的中国,强调“雪夜”,能让人自然联想到寒冷、黑暗,从而直接体会到当时中国经受的苦痛与灾难之深重。 12. 示例:为了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名著阅读活动开展;为了让名著阅读更好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修改为: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以及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
【解析】8.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B.“‘星期五’是一位文明世界里不幸流落到荒岛的人”表述有误, “星期五”是鲁滨逊从原始野人那里救下来的,并不是文明世界的人;
E.“对生活要不拘小节”表述有误,生活上,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很严格的。比如衣事住行的规矩;比如饭桌上要讲礼仪等,事无巨细;
故选BE。
9.本题考查为名著拟写推荐语。结合名著主题拟写推荐语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一:我推荐《昆虫记》。作者他笔下的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让人看了之后着实觉得它们可爱。我真为法布尔非凡的观察力和博大的爱心感到叹服。
示例二:我推荐《艾青诗选》这本书中描写了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示例三:我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乐观、坚强,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动着无数人:当我们失败时,分析原因,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当我们成功时,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继续努力。
示例四:我推荐《童年》,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读来并不觉得压抑,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
示例五:我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本书描写了一个叫鲁滨逊的人开发一座荒岛的故事。作者借此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精神,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劳动热情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示例六:我推荐《红星照耀中国》,本书的魅力在于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让我们懂得只有持续不断地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示例七:我推荐《水浒传》,水泊存忠义,梁山有英豪。一百单八将的英雄传奇,侠与士的忠肝义胆,尽在《水浒传》中。了解忠义,了解豪情,了解江湖对庙堂的补充,不可不读水浒。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语段中“跳” “喝” 等动词是动作描写,“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是鲁智深对薛霸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这段话具体描写了鲁智深在紧急关头救林冲时的声音、动作、语言,“雷鸣也似一声”“飞过来”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智深武艺的高强,面对林冲被薛霸欺负,他及时出手相救,体现了鲁智深行侠仗义的个性特点。
11.本题考查朗诵重音。
把重音放在“广阔”“漫长”或“雪夜”上都行,简述“广阔”“漫长” 或“雪夜”所表现的内容即可。
示例一:重音放在“广阔”“漫长” 上,广阔的意思是:(面积、范围、领域)广大宽阔,强调空间上的范围之大;漫长的意思是:时间或道路长得看不到尽头,强调时间上的范围之长。结合上句“中国的苦难与灾难”可知,这两个词语突出中国经历苦痛与灾难空间范围之大,时间范围之长,从而凸显苦痛灾难之深重,体现诗人内心无比痛苦的喟叹。
示例二:重音应放在“雪夜”上。“雪夜”象征着中国当时正处在深重的黑暗之中,重读“雪夜”让人联想到祖国的处境使诗人内心凄苦、寒冷,表现出当时的中国所受灾难之深重,作者内心之忧愁困苦。
12.①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拟写活动目的,也可以从班级的角度拟写活动目的。
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并列不当,“知识竞赛、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并列不当,应改为:孩子们围绕主题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以及名著推荐、赏析、朗诵等活动。
13.《诗经》《离骚》。描写,议论抒情。 14.C 15.动 静 16.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17.诗人既肯定他们在历史上不朽的功绩,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工赫赫,又点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文治不足。这从“惜”字可以看出来。 1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分)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抱负。作者坚信将来人民的江山定要开辟民主幸福的新时代。(2分)
【分析】试题分析:
13.此题前两问是考查《诗经》与《离骚》的掌握,后面两问上阕是对雪景的描写,下阕转入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评论,同时提出对今朝的展望与赞美,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1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句式对仗工整,巧用比喻。“舞”,起舞,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跑。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态移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欲与天公试比高,此句表现了“山”“原”与天相连,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的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15.化静为动,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16.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17.对历史英雄人物评论的基调是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批评他们武功有余,文采不足,但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18.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议论,借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考点:诗词赏析 文学常识 表现手法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词赏析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应引起重视。判断句子的作用注意它在文章中的位置。
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
19.①巧妙地运用动词“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蔷薇生命力的顽强、蓬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薔薇生命力的顽强、蓬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20.“凶猛”本义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在文中贬义褒用,它写出了春天宽厚、孕育生命的力量强大的特点。 21.画线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野蔷薇刚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吃惊与欣喜之情。(或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吃惊与欣喜之情。) 22.示例:作者的期特:期待新买的花苗能够成活、生长、盛开;期待有了花朵的点缀,这个春天更加美好;期待自己尽情绽放,使人生多姿多彩。我的期待:我期待自己能够考上理想的高中,实现梦想,不负韶华,让青春无悔。
【解析】19.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结合本题,“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中的“顶”表示蔷薇从地下面拱起发芽,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蔷薇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生长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另外,题目与文章第⑥段内容照应,揭示文章主旨。结合“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理解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赞美和对春天以及生活的热爱。
20.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凶猛”多形容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在文中贬义褒用,结合“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理解语境义,指春天宽厚、孕育生命的力量强大。
2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要求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要求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不停地犯嘀咕”,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结合具体语境“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惊喜之情。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犯嘀咕”,“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境“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惊喜之情。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迁移能力。“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这个句子出现在文章末尾,结合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结合第⑨段“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理解,首先作者期待所买的几棵花苗能够活起来,生长,盛开。然后结合第④段“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第⑤段“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理解,作者期待自己的人生能够尽情绽放,迎来生命的蓬勃;结合第⑦段“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理解,作者期待所买花苗发芽,生长,开花来点缀春天,映照春天。第二问,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可结合生活实际作答,答案不唯一。如,期待自己中考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梦想。
23.①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春雪,感受是畅快;②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春雪,感受是豪迈;③今年正月初三的春雪,感受是欣喜。 24.(1)运用动作描写,“奔”“迎接”等动词写出了“我”动作的迅速、亲切,表现了春雪到来时“我”惊喜与热切的心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杨树的嫩蕊沾着雪的状态比作“洁白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在春雪中已萌生嫩蕊的美好情态,富有生机和活力。 25.承上启下(过渡)。“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总结上文眼前春雪给“我”的感受;“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引出下文对以往春雪的回忆。 26.引用古典诗歌,生动具体地描写春季雪景,抒发作者对春雪的深厚感情,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做内容理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要求分析出现过的语句,精确分析这些语句,并抓住语句中的关键字眼,锁定目标答案,再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根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第④段描写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是畅快;第⑤段描写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是豪迈;第⑦段描写今年正月初三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是欣喜。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句(1)通过“奔”“迎接”等动词体现“我”动作的迅速,表现“我”惊喜的心情;句(2)把“白杨树的嫩蕊沾着雪的状态”比作“洁白的花”,运用比喻修辞生动描写白杨树的情态。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第③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承接上文;“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引出下文。
2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中引用古典诗歌,①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②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文中多出引用古典诗歌,既通过诗句描写了春季雪景,又接借此抒发作者对春雪的感情,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和文学色彩。
27.失败之后的我
天空,不知怎么的就哭丧起脸来,落下了悲伤的泪水。
看这一团糟的考试分数,想着自己在考试前的大言不惭,感觉天,塌了。
这么多年的咬文嚼字,这么多年的拼搏努力,竟然都在这场噩梦,成了死灰。泪水在眼中徘徊,后悔自己考试前的骄傲与大意,对不起那么多支持我的同学、朋友和老师。
终究不想划过脸颊的泪水,最终还是不住地流下。无助的感觉,像个恶魔一样缠绕着我的全身,令我无法呼吸。“天塌了……天塌了!”已经被悲伤折磨够了的我,已经说不出其他的话了,双手紧抓着快要爆炸的头,现在的我,已经和考试前判若两人了,像一只被牢笼套住的鹰——完全被现实,被失败打倒了。
我无奈坐在家里,哪里也不想去,即使出去了,又有何脸面去面对那么多的人呢?他们又会怎样看我呢?“不——这一切不是真的!”可看着真实的录取通知,我没有勇气去这么想,只希望这是一场梦,一场不真实的噩梦……
雨,不知什么时候就停了,淋湿的外套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潮气。泪水打湿了的枕头,被狠狠地丢开。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次考试,其实是自己的问题。试前,别人都在刻苦复习,而自己却一副悠哉之意。到考试那天还和父母吵架。虽然这次考试的时候其实很多题目都能够得心应手,但因为确实被从未实闻的大场面吓地有些力不从心,连握笔都有些手软,所以失败其实也是无枉的。这次的失败,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也是一个不可忘却的教训,这将时刻告诫我:“骄兵必败,在考场上,人人都要从零开始。”
沉思之余,忽然一阵凉风吹入,这是风雨对我的问候礼吧!天早已经黑了,但万家灯火却比白昼更加明亮。不久,新的一天又会到来,那就让我把这块失败的绊脚石作为成功的奠基石吧!过去的痛苦,我不再想去拥抱,只希望去迎接更好的明天。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前面没有给出任何提示性的句子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题目不难理解,写作难度不大。《_________之后的我》中心词是“我”,所以文章应使用第一人称写作。此外“ 之后”既可以表示一种经历,如“失败之后、摔倒之后、成功之后、流泪之后、长大之后”等;也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如“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等。前者重在写经历之后的心理变化,后者重在想象。据此分析选择合适的角度拟题作文即可。
【点睛】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挖掘出深刻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