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重压下的淳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寓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英国著名作家。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2.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但他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3.下列书写完全无误的一组词是( )
A.祈祷 前仆后继 一味 怀古丧今 B.家谱 不足为踞 光耀 地大物博
C.既然 埋头苦干 抹杀 舍身求法 D.袒护 求神拜佛 倘若 希望邈茫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B.《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医生,他广闻博见,历经磨难,见识了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在革命的熔炉中从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
C.在读书节“读对联,猜名著”的活动中,有一联是“一辆黄包车,为生活奔波,满载酸甜苦辣;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答案是《骆驼祥子》和《童年》。
D.《水浒》在说完一个故事后经常会出现“有诗为证”,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之后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shāo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zhuì,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莫,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眉shāo( ) 点zhuì( ) 掠过(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3)“生气”在文中的意思是 。
(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请根据示例完成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01号 于勒 02号 闰土
出处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中国作家鲁迅《故乡》
外貌特征 “衣服褴褛”,“满是皱纹”“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很深的皱纹”,那曾”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人物关系 “我”的叔叔,菲利普的亲弟弟 “我”儿时的伙伴
典型事件 发迹时想要回报家人;破产后成为流浪汉,在船上卖牡蛎为生。 ①
人物点评 穷困潦倒,不失良知,自食其力 ②
8.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1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 )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国脸,已经变作灰黄,( )加上了很深的较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村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太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④“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⑥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闫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⑦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⑧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依次填入第①段括号内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并且 B.即使 也 何况
C.虽然 但 而且 D.虽然 而 况且
12.对“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
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
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1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外貌描写为主,表现了闰土因生活重负特别是精神的压迫而憔悴、苍老。
B.第④段语言描写只有一句,然而“老爷”足以证明“我”与闰土之间童年的纯真感情已完全为隔膜所代替。
C.第⑥段中“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中”“辛苦”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D.文中第⑧段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14.对于文中结尾处“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景物描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眼前出现的真实画面,因为离开所以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所以再看故乡也就客观了许多。
B.这是“我”眼前出现的一幅虚幻的画面,这并不是现实故乡的景象,是“我”因为太热爱故乡而对它的一种美化。
C.此处再现了故乡神异景色,展示了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是“我”理想中新生活的象征。
D.这是“我”在离开时对记忆中故乡美好的景象的最后怀念,表达了“我”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节选)
①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②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⑤“阿!闰土哥,……你来了?……”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⑧“老爷!……”
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⑩“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5.少年闰土“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而且“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变化的?
16.结合语境,分析下面两句话中省略号的不同表达作用。
(1)阿!闰土哥,……你来了?……
(2)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17.请你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18.选文在刻画中年闰土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写出一种并加以分析。
三、感悟与表达
19.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故选D。
2.C
【详解】在《少年闰土》中的原文为:“可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首先,本题的描述对象依然是闰土,主语可以承前省略。其次,“终于”表示在带走之前经历了一番波折,显现出了闰土不愿意离去的心理。最后,“被他父亲带走了”中的“被……带走了”含有强制的含义,相比于“随他父亲走了”,更能表现闰土不愿意走的心情,与前文的“哭着不敢出门”相呼应。C项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综上,本题答案为C。
3.C
【详解】试题分析:A项,怀古丧今—怀古伤今。B项,不足为踞—不足为据。D项,希望邈茫—希望渺茫。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辨别出错误的字。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4.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童年》《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C项,“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的答案应是“《名人传》。
【点睛】《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基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5. 梢 缀 lüè 寂莫 寂莫 生机,活力 比喻 拟人
【详解】(1)眉梢:眉毛的末端。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掠(lüè)过:一指倾斜地打击表面,呈一角度向前,常伴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倾斜冲击和向前的跳动;二指扫过,擦过、闪过;三指从上面飞过。
(2)寂寞:孤单冷清。故“寂莫”改成“寂寞”。
(3)结合“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可知,“生气”是褒义词,是和“色彩”“情调”有关联的词语,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气息”,故“生气”理解为生机、活力。
(4)“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运用比喻修辞,把山比成眉黛,把小屋比成眉梢的痣。结合“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可知,“寂寞”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这里用来形容“山”,把“山”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故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这个语段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
6. (1)天街小雨润如酥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记忆及理解能力。古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2)(3)(5)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酥”“拂”“沧”“赋”“柯”“畔”等字的书写;(4)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与”“郎”等字的正确写法。
7. 叫“我”“老爷”,对“我”十分客气;给“我”带了干青豆;被问到景况时只知摇头,说话断断续续。 苍老憔悴,自觉身份卑微,重情义,寡言少语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结合《故乡》原文“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可知,闰土饱经风霜、苍老憔悴;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等语句可知,“我”回故乡与闰土见面,发现我们之间已经有了隔膜。闰土自觉身份卑微,叫“我”“老爷”,对“我”十分客气;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闰土给“我”带了干青豆,可见他重情义;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回答“我”的问题时吞吞吐吐,又好似边思考边说,诉说着自己悲惨的境遇;“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分析,刻画了闰土迟钝呆滞、寡言少语、痛苦麻木的木偶人形象。
8.(1)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试题。(1)现在是信息发达的社会,想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等。(2)答案不唯一,鲁迅一生有很多作品,选择自己熟悉的,如初中学过的《朝花夕拾》《野草》等,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作品的内涵,就是推荐语了。(3)①句理解为“于革命的前途,将心一点一点地剖出来,以醒民心,若时有百般危难,亦无所畏惧”,看出鲁迅的甘于奉献的品质,②句通过鲁迅的穿着和他说的话,可知鲁迅生活简朴,不贪图安逸的生活。
9.D 10.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9.考查诗歌的赏析。阅读全诗,根据诗歌的内容,抓住各个选项的描述要点,与诗歌中相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即可。
D.错误,这句诗写作者听到收复失地的高兴心情,作者是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忠君爱国之情表现出来,所以“暗自神伤”不正确;
故选D。
10.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抓住诗句的句子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如“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捷书”指胜利的喜悦;“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说诗人看到胜利的喜讯心中快慰;“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春容”,诗人虽为“放臣”,却依然为国家的安宁而欣喜不已,似乎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从这些诗句中可分析出诗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情感。
11.C 12.D 13.A 14.C
【解析】1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解答时应理清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句意可知,前一分句“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而后一分句却说“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意思转到了相反的方面,因此前后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可确定前两个空应填“虽然”“但”;第三空,前边的分句是对闰土脸色的描写,后边的分句“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意思更进一层,故前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关联词“而且”,故选C。
1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面对饱经风霜、生活贫苦的中年闰土,回想起少年闰土的形象和儿时的趣事,“我”心情沉重,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几年的贫苦生活,封建的等级观念已经在闰土心中根深蒂固,“我”和闰土之间已经形成了隔膜,内心感到无限悲凉。因此,“我”也说不出话。故答案选D。
1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第①段对中年闰土的刻画,不是为了表现他的“憔悴、苍老”,而是展现了一个受尽折磨和压迫的旧中国农民形象,表现出当时社会对人民的压迫。故选A。
14.考查对景物描写的理解。“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句话展示的图景是美丽的,其实是鲁迅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A.这并非“真实画面”,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是虚写。
B.“是‘我’因为太热爱故乡而对它的一种美化”,理解错误。这并不是“我”对故乡的美化,而是一种带着希望的憧憬,因为“我”看到故乡萧条、破败之景,深感失望,但又不甘心故乡继续萧条、破败下去,于是,就为故乡的远景勾画了这帧美丽的蓝图。
D.理解错误。这幅神异的图画,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故选C。
15.这样写表现出少年闰土的纯真可爱以及与“我”关系密切:与后文中年闰土对“我”的恭敬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礼教的压迫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意思对即可) 16.①表示语言中断,表明“我”见闰土后内心有说不完的话,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②表示话语中间停顿。写出闰土说话吞吞吐吐,苦不堪言。 17.“障壁"指墙壁。这里的“厚障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我”和闰土间的隔膜,表明“我”和闰土再也没有纯真的友谊了。(意思对即可) 18.示例1:脸“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了中年闰土衰老、穷苦、沧桑的特点。
示例2:“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神态描写,写出了中年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和“我"有了封建等级之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全文和背景可知,此时“我”和闰土都是少年,内心都没有什么封建等级观念,闰土只是不怕“我”这样的行为表现出闰土的纯真可爱。而半日便熟识了,说明“我”们熟识的迅速,表现出“我”们的投缘,关系非常亲密。结合第⑧段“老爷!……”可知,闰土叫“我”老爷,说明他内心已经有了封建等级观念,被封建思想所影响,前文的不怕“我”是没有封建等级观念的表现,前后态度的不同形成对比,表现出闰土逐渐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16.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1)根据第⑥段“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可知,“你来了?”“我”有许多话要讲,但是没有讲,故这处省略号表示语言中断,表明“我”见闰土后内心有说不完的话,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2)根据 段“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可知,闰土的话被几个省略号隔开了,说明闰土在说话时是断断续续的,这几个省略号表示话语中间停顿。结合最后一段“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可知,闰土有话想说,却不会说,这几个省略号写出闰土说话吞吞吐吐,苦不堪言。
17.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障壁”意思是屏障;墙壁。比喻造成隔阂的东西。根据第⑧段“老爷!……”和第⑨段“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可知,闰土称呼“我”为老爷,说明在他心里“我”们之间是有阶级差异的,他受到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而“我”把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比成了“厚障壁”,故这里的“厚障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我”和闰土间的隔膜,我们不再是亲密的了,表明“我”和闰土再也没有纯真的友谊了。
18.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中年闰土时,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从中选取一种,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示例1:③段“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破毡帽”“极薄的棉衣”运用外貌描写,从穿着上写出了闰土经济的贫穷,“浑身瑟索着”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闰土因为寒冷而打颤的情境,进而写出了闰土的贫穷。
示例2:③段“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运用外貌描写,写闰土终年在海边劳作种地,写出了闰土的沧桑。
示例3: 段“他只是摇头”,动作描写,写出了中年闰土的痛苦、麻木。
示例4: 段“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语言描写,写出了中年闰土的善良。
19.范文:
那段自由的日子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语数英物化政史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自由交响乐》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
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张开眼帘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它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
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
一瓣雪花在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那段自由的日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从内容上看,这道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任何提示语,要求补题的词语是命题者提供的 “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要求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所给出的词语“日子”,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宜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其次,选材。选定词语后,就必须要考虑选材的问题,而所选素材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须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从而更好的突出中心,烘托人物的心情。另外题目是《那段 的日子》,既然是“那段”所选素材可以不止一件但是不能超过三件,可以从多角度来阐述自己所选词语,只是在叙述时切记不可平均用笔墨,应做到详略得当,这样中心主旨才会突出,给别人的感觉也不会过于冗杂。
第三,结构手法。虽为一篇记叙文,写作时亦不必将六要素面面俱到。只是要侧重人物的心情,要重点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面目表情来体现,总之刻画时要多使用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式,这样人物的形象也会丰满深入人心。此外,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时切不可平铺直叙,要做到起伏有致,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觉,加上详略得当的安排,构思就显得清晰明了了。
第四,立意。立意一: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立意二: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 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