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B.《水浒传》中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这里的山东呼保义是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C.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云飞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D.为了和林冲比试,他倒拔垂杨柳。“他”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
2.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范爱农》是鲁迅于1926年发表的一篇散文,收录于《朝花夕拾》。通过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B.《红岩》中重庆地下党工委书记许云峰被捕后,把《挺进报》的领导责任和与成岗的上下级关系引向自己,引导敌人向错误的方向判断,保护组织,也保护同志。
C.《水浒传》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被藏在枯并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D.保尔是乌克兰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12岁时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母亲替人洗衣、做饭来养家糊口,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
3.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B.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C.《水浒传》 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林冲醉打蒋门神,武松火并王伦等。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有“及时雨”宋江、“一丈青” 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等。
4.下面《水浒传》选段中,梁中书和蔡夫人所庆贺的佳节是( )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攀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A.重阳节 B.端午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bì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往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问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端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草帚( )儿 数( )杯 bì( )祐
(2)请指出下面复句的类型。( )
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
A.并列 B.条件 C.因果 D.递进
(3)选文中提到的“花枪”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兵器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 B.流星白羽腰间插 C.龙泉颜色如霜雪 D.愿逐月华流照君
(4)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补全回目)。《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小说。林冲的外号是 ,他是被 陷害而刺配到沧州的。
6.秦观《行香子》
《行香子》中从色彩的角度描绘春满小园的诱人图景的句子是“ , , ”。
7.班级开展《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在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填写相关内容。
阅读活动 阅读发现 阅读记录
梳理 “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情节由同一人物串联,展现了人物命运发展的历程。 (1)我发现这一人物是
比较 书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中有些情节看似相近却能体现人物不同特点,读起来并没有重复之感。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似的情节。 (2)我读到李逵杀虎,想到了 ;我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想到了
探究 读完杨志的章节,有同学说影响人生走向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的,你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3)我认为
8.在“体育知识我知道”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你参与并完成了以下任务。
“体育”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04年,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广义的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任务二: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契合跳水主题的对联。
一池 酬壮志 碧水 十米 映英姿 高台
(3)任务三:班主任和同学们准备以《水浒传》为背景召开“梁山体育节”兴趣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人物 绰号 参赛项目 报名理由
林冲 ① 武术 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② 行者 散打 ③
鲁智深 ④ 摔跤 ⑤
⑥ 浪里白跳 游泳 一直在浔阳江边,水性极好,水下功夫卓绝
(4)任务四:请你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体育精神的认识。
[链接材料]
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甚至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乙】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点明时间地点,阳光明媚的早晨诗人步入山林古寺。
B.乙诗上片的桃李菜花与下片的莺燕蝶,一实一虚,相互呼应。
C.“曲径”“潭影”“树绕”“水满”等景色迷人,引人遐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景物,甲诗以“钟磬音”反衬宁静。
10.简要分析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林冲棒打洪教头
①林冲受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一日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大喜,忙叫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就请来一处相会亦好。”
②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头入来,挺着脯子,歪戴着一顶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 ”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如何轻慢得 ”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 ”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来道:“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 ”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 ”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 "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
④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棒势亦骄愤之极】。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棒势亦敏慎之至】。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人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捧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⑤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羞颜满面,自投庄外专了。
(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有删改)
11.读第①段、第⑤段加点词,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章法妙处。
12.第④段“【】”内的文字是金圣叹读到此处所做的批注,请你仿照这个批注,抓住画线的描写段落中的动词“盖”和“跳”也分别做一个批注。
13.联系《水浒传》中写到林冲的章节,说说林冲性格的前后变化及原因。
14.文中写到的柴进也是梁山好汉,请说说你了解的柴进,如绰号、身份、性格、故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5.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16.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7.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三、感悟与表达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D
【详解】D.“为了和林冲比试”有误,应为:为了震慑一众波皮。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C.根据小说内容可知,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柴进的是李逵,不是鲁提辖;C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3.C
【详解】C.结合《水浒传》原著可知,武松醉打蒋门神,其主要情节是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林冲火并王伦,其主要情节是林冲在雪夜上梁山后,王伦百般为难。在晁盖上梁山时,王伦依然拒绝,恐自己统领之位被夺,林冲早就不满,再加上吴用从旁蛊惑,终于在晁盖等告辞时,火并王伦,林冲拥晁盖为主。因此选项中“林冲醉打蒋门神”“武松火并王伦”表述错误;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
“春尽夏来,蕤宾节至”说明是端午节,古代“蕤宾”是端午节的代称;
故选B。
5.(1) zhǒu shù 庇
(2)C
(3)D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农民起义 豹子头 高俅
【详解】(1)草帚儿(cǎo zhǒu ér):草稕儿。
“数杯”指喝了多杯酒,读作“shù”。
庇佑(bì yòu):保佑。
(2)“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中“是草料场看守大哥”是“因”,“请少坐”是“果”,为因果关系;
故选C。
(3)A.“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戟”为兵器;
B.“流星白羽腰间插”中的“流星白羽(箭)”为兵器;
C.“龙泉颜色如霜雪”中的“龙泉(宝剑名)”为兵器;
故选D。
(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文学常识识记。
《水浒传》第十回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主要内容:林冲被发配沧州牢城后,凭借柴进的书信,外加十五两银子,被分配负责看守天王堂,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他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高衙内亲信)放火暗算。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林冲才幸免于难。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牢城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的真相,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该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6. 有桃花红 李花白 菜花黄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桃、菜”等字词容易写错。
7. 林冲 武松打虎 武松醉打蒋门神 示例:我同意这个看法。杨志本想“封妻荫子”,却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不得不落草,人生走向幻灭,这其中既有大风、酷暑等自然原因,也有他性格暴躁、不善沟通管理的性格原因,还有朝廷腐败、官员贪赃枉法的社会原因。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熟知名著的故事情节,根据“阅读提示”的任务指向,具体结合《水浒传》中人物的相关情节,归纳概括作答。
第①空:由《水浒传》的回目“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冲棒打洪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知,给出的情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林冲典型的事件,由此可知是林冲。
第②空:根据题干可知要求填写相似的情节,第一个给出的情节是“李逵杀虎”,是《水浒传》中人物和虎发生的事件,由此可以联想到“武松打虎”。
第③空:前面给出的情节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此情节会想到“武松醉打蒋门神”,鲁达和武松出手的初衷都是路见不平,拨刀相助,以暴惩恶,情节相似。
第④空:“影响人生走向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多元”既包括主观原因,也包括客观原因。
从人生经历来看,杨志本想“封妻荫子”, 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这其中既有大风、酷暑等自然原因,也有他性格暴躁、不善沟通管理的性格原因,还有朝廷腐败、官员贪赃枉法的社会原因。所以说影响他的人生走向,既有个人性格的内因,也有环境及社会背景等的外因。
8.(1)示例:我国体育的起源及其内涵。
(2)十米高台酬壮志,一池碧水映英姿。
(3)①豹子头②武松③曾在景阳冈徒手打虎,武艺高强,智勇双全④花和尚⑤在东京大相国寺看菜园子期间,徒手倒拔垂杨柳,力大无穷⑥张顺(理由符合“参赛项目”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4)示例: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支柱和内涵,它既是不懈追求的奋斗之志,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无数体育健儿在赛场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姿态,正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根据材料“‘体育’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04年”介绍的是体育的起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介绍的是体育的内涵。据此可概括为:我国体育的起源及其内涵。
(2)本题考查对联组队。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通读六个词语,根据对联要求可知:“十米”和“一池”相照应,“高台” 和“碧水”相照应,“酬壮志”和“映英姿”相照应,根据对联平仄要求,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故对联为:十米高台酬壮志,一池碧水映英姿。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武松,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
张顺,绰号浪里白跳,江州人氏,早年与哥哥同霸浔阳江,后到江州做渔牙。他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位,上应天损星, 职司为水军头领,在对抗官军的水战中生擒高俅。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链接材料“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甚至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可以看出体育精神不仅限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还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甚至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示例:体育精神,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是一个人的内在支撑力,体育精神无关国界、跨越种族,一直激励着人类不断战胜自我、挑战极限。
9.B 10.诗人都因自然美景而心情愉悦,但甲诗还有远离尘世的平静。(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B.乙诗上片的桃李菜花与下片的莺燕蝶,一静一动,相互呼应,意趣盎然,二者都是实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作内容概括及词人情感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行香子》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天的很多景物,集中在“水满陂塘”写春水,“倚东风”写春风,“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了桃花、李花、菜花三种花,“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集中写春天的鸟、蝶等动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村野田园风光图。从“豪兴徜徉”“偶然乘兴”等词语可直接看出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首尾呼应。 12.“盖”写出洪教头的蛮横、急躁;“跳”写出林冲的冷静、灵动。 13.林冲的性格由从忍辱求全到坚强刚毅,变化原因是由他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高俅的一次又一次陷害,使得林冲自己原本的社会地位不能维持,妻子也差点被人强占,甚至于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了。社会中的黑暗势力逼迫林冲反上梁山,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 14.柴进,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后代,人称柴大官人,专爱仗义疏财,结交江湖好汉。江湖上有“小旋风”美称。柴进被高廉捉住要判死罪,被宋江、昊用带梁山兵马救出,送上梁山,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
【解析】11.考查写作手法。首段“洪教头来了”暗示洪教头可能不住在庄上,在庄外另有住处。末段中的“自投庄外专了”与之呼应,洪教头输给林冲,自觉无颜待在庄上,只得回到自己住处。故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12.考查词句赏析。金圣叹的批注是根据动作来赏析人物性格。按这个方向进行赏析即可。
“盖”是自上至下,冲着林冲的头砸去。由此可以看出洪教头性格急躁蛮横,急于求胜,想一棒就将林冲打倒。
“跳”字需联系前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分析,说明林冲是看准了时机才使出招式,说明林冲冷静灵动的性格特点。
13.考查名著人物。林冲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绰号豹子头,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时时怀着“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郁闷,但教头的职位、优厚的收入、美丽的妻子、舒适的生活,使林冲养成了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性格。即便高衙内调戏了他的妻子,也息事宁人,忍气乔声,没想到高衙内却没有善罢甘休,一而二、再而三地陷害他,甚至在他已落难为一个草料场的囚犯时,还要派人害死他。这之前林冲忍之又忍,当发配到草料场后,也没有完全失去幻想,他乞求神明庇佑,有朝一日能摆脱苦难。但是,他没想到自己沦落至此,高俅等人还要置他于死地,没想到前来追杀他的竟是自幼相交的好友陆谦,更没想到陆谦卖友求荣,竟到了要拾他一块骨头回去邀功请赏的卑劣地步。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果决地杀死了高太尉派来谋害他的公差,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之路。林冲是在凶残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步步紧逼之下,走投无路,才克服了思想性格的弱点,造反上山的。因而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日益暴露其黑暗与罪恶的过程;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林冲的思想转变,也就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14.考查名著人物。
绰号:小旋风。
身份:沧州人氏,后周皇裔,人称柴大官人。
性格:他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有远见,热情好客,慷慨,不拘小节。
故事:他曾帮助过林冲、宋江、武松等人,仗义疏财,后因李逵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被高廉打入死牢,最终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入伙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位,上应"天贵星",掌管钱粮。征方腊时曾化名柯引,潜入方腊军中卧底。征方腊后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15.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 16.同:点出端午的几种习俗;以有趣的民谣作为开头,增强可读性。
异:甲文中,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明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乙文中,引发对传统节日“打开”方式的论述。 17.甲文。甲文围绕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其习俗、文化内涵,表现其魅力。这句话写传统节日有魅力,与甲文更匹配。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甲文第②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可知原因之一是:传统节目习俗丰富;
根据甲文第③段“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可知原因之二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
根据乙文第②段中“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可知原因之三是: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
16.本题考查文段作用的分析。
甲乙两文,都引用了端午的民谣,“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列举了端午的几中习俗,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同之处在于:甲文是说明文,用端午民谣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第②段),也说明了第②段中“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乙文是议论文,引用端午的民谣,引出“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进而引出论题“传统节目的‘打开’方式”。
17.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意义的说明。甲文说明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内涵,说明了传统节日具有永恒的魅力,因此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放在甲文结尾最合适。
18.我在书中找亲属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爱读书,因为它能是我大开眼界;我爱读书,因为它能丰富我的知识;我爱读书,因为它能陶冶我的情操;我爱读书,因为它能让我走向成功之路……
因为爱看书,我常常废寝忘食。趁着中午放学的时间连忙抱起课外书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妈妈三番俩次催我吃饭,我就一边看书一边吃饭,每次饭菜都凉了,我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因为书里的世界 太精彩了。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家庭作业,忽然眼睛瞟了一下书架,书架里整整齐齐的书又吸引了我。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走向书架,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我心里想:“少看一会儿,再写作业也不 耽误。”可是时间过得真快,我越看越爱不释手,越看越起劲,把写作业的事情早跑到九霄云外了。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可是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根本不知道妈妈在我身后。当时妈妈看到我没 写作业,还在看课外书很是气愤说: “你这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不自觉呢 每天不分时候的看课外书,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自己都不知道吗 ”我二话没说赶紧放下手里的课外书,拿起笔立刻写作业 。后来我认真的反省了一下,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课外书是可以看的吗,只是自己没把看书的时间合适安排好。从那以后,我不但更爱看书,而且还很有规律的看书。
书,就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教会我许多知识。书,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伴随着我的左右。所以 ,我爱读书,我爱我的老师和朋友。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在书中找亲属”。题前有一段引导性的文字,是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段话中,诠释了“书中找亲属”的内涵——“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因此,在阅读的书籍中找寻对自己的精神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抒写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即可。在作文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来写。文章适合各类文体的写作,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完成作文。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