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专题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0: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2014年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B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典例例一[2013·自贡]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B.韬光养晦:隐藏才能,安心静养。
C.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亮,像水晶那样明净。
D.露出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了。 [解析]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A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B项,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这里宜用“前所未有”。D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贬义。这里宜用“不以为意”。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例三[2013·陕西]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历史________(蕴藏 蕴含 蕴蓄)着兴盛衰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________(别开生面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蕴含别具匠心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辨析能力。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含:包含在内。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根据语境,结合词义,第(1)题选填“蕴含”。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根据语境,结合词义,第(2)题选填“别具匠心”。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例四[2013·潍坊]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资本上山热”,个别企业为________暴利,低价圈进大量林地后,很快就高价转手卖出。
  (2)爷爷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________的生活。
  (3)想通过“购岛”把钓鱼岛据为己有是滑稽可笑的,________日本怎么包装,怎么买卖,________改变不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铁的事实。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A.牟取 悠游自在 无论……都
B.牟取 怡然自得 即使……也
C.谋取 怡然自得 无论……都
D.谋取 悠游自在 即使……也    [解析] 牟取:谋取(名利),是贬义词。谋取:设法取得,是中性词。悠游自在:形容悠闲、不受拘束,侧重于生活状态。怡然自得:形容自己感到喜悦、舒适,侧重于心理感受。“无论……都”表条件关系,“即使……也”表假设关系。 [答案] A示例:在课堂上,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展现了她渊博的知识,我们听得兴致盎然,对于老师提的问题,我们都能对答如流。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例五[2013·湛江]请从以下提供的词语中选用至少三个词  语写一段描绘课堂情景的话,要求句子通顺,语意完整,合乎情理,字数在40~60之间。
  兴致盎然 对答如流 味同嚼蜡 充耳不闻
  昏昏欲睡 渊博 惬意 烦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遣词造句能力的题目。只要我们从规定的词语中选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围绕“描绘课堂情景”这一主题,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展开描写,语句连贯流畅即可。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理解词语含义,如例一。
  2.能够准确运用词语,重点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如例二、例三。
  3.能够正确运用词语,如例四。
  4.考查遣词说话能力,如例五。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常见题型有:(1)直接解释词语;(2)选择题(词形型、词义型、选用型、识别型)、填充题(积累型、替换型、语境型);(3)遣词写话题。方法总结  对于词语的考查,历年来都是热点。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书写题、修改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根据对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我们可知,词语拼写,词形识改,关联词语运用,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的辨析,成语运用等是常考点;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也是必考点。
  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从感彩上进行辨析。如:“节俭”与“吝啬”,前者褒,后者贬。
  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进行辨析。如:“年代”与“年月”等,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衬衫”与“衣服”,前者具体,后者概括。
  5.从所指对象的不同去辨析。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从词性上进行辨析。如:强大(形容词)和壮大(动词)。
  7.从词语的习惯搭配上进行辨析。如:“发扬”只能搭配“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等;“发挥”只能搭配“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等。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对于关联词语,我们一定要记住它是配对使用的。如:“只有……才……”“无论……都……”等。还要对那些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进行辨同析异,掌握其用法。如:“因为”和“由于”,二者都是连词兼介词,都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可以连接分句;“因为”常和“所以”搭配,“由于”可和“因此、因而”搭配。“因为”可用于后一分句,“由于”却不能。此外,还得注意关联词语摆放的位置是否得当。
  成语题是各地中考试卷里的“常驻大使”,题型多为误用识别型的选择题。对成语的学习关键在于积累一些易错的成语。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果不其然”常被人误以为是“果真不是这样”的意思。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自相矛盾。如:“莘莘学子”是指众多的学子,但有人在写一个人的时候用上这个成语,造成前后不一,不能自圆其说。
  3.褒贬失当。如:“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是前褒后贬,感彩不同。
  4.轻重失度。如:“自暴自弃”和“妄自菲薄”,前者词义较轻,后者词义较重。
  5.重复累赘。如:“忍俊不禁”原本就含有笑的意思,但还有人说“忍俊不禁地笑”。
  6.不合语境。如:“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前者用在设想的语境里,后者应该用在现实的语境里。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7.谦敬错用。成语中常用的谦辞有抛砖引玉、一孔之见等;常用的敬辞有高抬贵手、鼎力相助等。这些成语常被人们错用误用,闹成笑话。
  8.形近混淆,如:不负众望、不孚众望;名副其实、名不副实;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等。这些成语一字之差,意义迥异。
  对词义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对词语本义的识记上,还要掌握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变色龙》一文中的“颜色”和“收拾”等,更重要的是对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和表达作用的分析。这一考点,常穿插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点自主训练及能力提升┃B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障:障碍。 壁:墙壁。 这里的“厚障壁”是指很深的隔膜。B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事。B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解析]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近义词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等。B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A项,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C项,五光十色:形容色泽绚丽,种类繁多。D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C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C    [解析]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    [解析]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B    [解析] A项,“严密”侧重于严格、紧密;C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D项,“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    [解析] A项,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C项,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C   [解析]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B    [解析] 肆无忌惮:任意忘为,没有一点儿顾忌。它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    [解析]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    [解析] 天伦之乐:指家人团聚亲密相处的乐趣。与D句语境不符。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C16.[2013·贵阳]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人的伟大之处,________在于其丰功伟绩,________在  
  于其非凡的人格。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这样的伟人。在《纪
  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伟大作家雨果表达了对这
  位人类先贤的崇高________,同时,也发出了对人类社会良知
  的________。
  A.尽管 也 称赞 呼唤
  B.不仅 更 称赞 呐喊
  C.尽管 也 礼赞 呐喊
  D.不仅 更 礼赞 呼唤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17.[2013·营口]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  )
    不要急着让生活______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
  耐心等一等。______你向空谷喊话,______要等一会儿,才会
  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______不会
  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A.赋予 如果 就 也
  B.赋予 即便 也 但
  C.给予 即便 也 但
  D.给予 如果 就 也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C18.[2013·沈阳]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不要______,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
  你的天赋。正确地______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
  持不懈地往下走,它______会有荆棘,______同样会开出鲜
  花。
  A.怨声载道 审视 必须 而
  B.怨天尤人 审查 必须 但
  C.怨声载道 审查 必然 而
  D.怨天尤人 审视 必然 但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19.[2013·珠海]香洲区模拟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描写自习课
  的场面。(80字之内)
  涟漪 亢奋 惹人注目 语无伦次
  正襟危坐 人声鼎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安静了一会儿,仿佛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有人开始交头接耳。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整个教室人声鼎沸。值日干部使劲儿地拍着讲桌,扫视着闹哄哄的教室。专题2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