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D
B
3. A
4.(4分)①材料一侧重从理论高度论述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服务的对象(或“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
②材料二侧重从创作方法角度谈文艺创作应当扎根人民,要和人民心相通。(答出一点得2分。)
5.(6分)①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刻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生活世界结合起来。
②以人民为创作的中心和方向,同时关注具体的人。
③根植传统,锐意创新。(答出一点得2分。)
6 .C
【解析】“ 可见七爷的性格中存在矛盾纠结的一面”错误,依据原文“潘七爷呼天抢地大喊……感谢各位兄长多年抚养与厚爱。我自被大哥救起,便依恋大哥。今大哥已去,我亦随之去矣!小弟老七绝笔”可知七爷先尽大义,后殉私情,没有纠结的表现。
B
【解析】“ 倒叙了七爷来到潘家以后的三年生活”错误,依据前两段可知原文是直接记叙,而不是倒叙。
8.(4分)①内容上,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增强小说可读性。;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答出一点得2分。)
9.(6分)①描写了瑰丽雄伟的川江船夫文化。作者精选了航道、船夫、船旗、船歌等要素作为观照对象,生动呈现了瑰丽雄伟的川江船夫文化。
②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搏击的生命赞歌。小说主要描绘了潘家兄弟与激流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③呈现了一段普通民众抗击封建政府的战斗经历。基于清末的历史背景,小说讲述了以潘家兄弟为首的民众运送军用辎重,为装备响应武昌起义的川军贡献力量的故事。
④演绎了一则动人的爱情传奇。小说讲述了川江船夫潘大爷拯救落难格格,格格又为船夫潘大爷殉情的故事。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CEG(每答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C
12.C
13.(8分)①傅介子便假意率兵离去,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就拿出黄金布帛给翻译看。(采分点:阳:假意;示:给……看。句意2分。)
②傅介子就砍下楼兰国王安归的头,用驿马快速送到京都长安,将楼兰国王的头悬挂在宫城北门下。(采分点:诣:送到;县:悬挂。句意2分。)
14.(3分)司马光:楼兰已经臣服,再设计诱杀,有损大国信义,傅介子之举不应被过度赞美。王夫之:楼兰不值得信任,不必讲求信义,傅介子斩杀楼兰王是伟大之举。(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博望侯因为通西域之功而显贵,他的部下争上书请求出使。这些出使外国的人都是贫家子弟,他们将所带的国家财物据为私有,打算贱卖后私吞利益。西域各国也厌恶每个汉使所说之事轻重不一,估计汉朝军队路远难至,就拒绝为汉使提供食物,给他们制造困难。匈奴听说李广利率兵征讨大宛,曾经企图拦截,后见汉军声势浩大,不敢与汉军交战,便派骑兵前往楼兰国,等候袭击在大军后面的汉朝使臣,要断其通道。当时汉军军正任文正率兵屯驻玉门关,抓到匈奴俘虏,得知这一消息后报告朝廷。汉武帝下诏命任文率兵捕捉楼兰王,押到长安问罪。楼兰王分辩说:“楼兰作为一个小国,夹在汉朝与匈奴两大国之间,如不两边听命,便无法自保平安,我愿率本国百姓迁入汉朝境内。”汉武帝认为他的话正确,放他回国。自从大宛被打败后,西域各国十分震恐。楼兰国国王去世,匈奴先得到这个消息,便将在匈奴做人质的楼兰国王的儿子安归送回国,得以当上了楼兰国王。汉朝派使者前往楼兰国传达汉昭帝的诏令,命令新即位的楼兰王来长安朝见,楼兰王推辞不来。楼兰国位于西域最东边,靠近汉朝,中间隔着白龙堆沙漠。此地缺乏水草,以往楼兰国经常负责派出向导,命人背水担粮,迎送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因多次受到汉朝官吏和兵卒的欺负,逐渐对汉朝产生了戒惧,不愿再与汉朝来往。后来,又受到匈奴的离间,多次拦截阻杀汉朝使臣。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出使大宛,王下诏命令他去指责楼兰、龟兹国。两国都谢罪臣服。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他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傅介子便假意率兵离去,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就拿出黄金布帛给翻译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的使者。介子与他坐着饮酒,等到楼兰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谈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他人退避,二人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刺穿了胸,楼兰王立刻死去。介子宣布说:“楼兰王背弃汉朝,有罪,皇帝派我来诛杀他,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人质的他的弟弟尉屠耆为王。汉朝大军将到,不得动,动就灭亡楼兰!”傅介子就砍下楼兰国王安归的头,用驿马快速送到京都长安,将楼兰国王的头悬挂在宫城北门下。于是立尉屠耆为王,更改国名为鄯善,为他刻印章,准备车骑辎重。丞相率领百官送到横门外,祭路后让他回去。
臣司马光认为:圣明的君王,对待戎狄外族的态度应当是:如果背叛,就发兵征讨;如果臣服,就不再追究。如今楼兰王既已服罪,却又加以诛杀,则以后再有背叛者,就不能使他们归附了。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一定要征讨,也应堂堂正正地派遣军队,公开地施行惩罚。而今竟派使臣用金宝财物进行引诱,然后乘机将其杀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国的使者,还能再让人信任吗!有人评论此事,赞美傅介子立了一件奇功,未免太过分了。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汉通西域》)
文本二:
人与人相处,讲究信义罢了;施行了信义,人与人相处就很容易了;没有听说过对虎狼和蜂虿施行信义的。楼兰王表面侍奉汉朝而暗中做匈奴的间谍,傅介子奉诏命去责备他却又服罪。夷狄不知有羞耻,怎么会吝惜一次服罪呢,没过多久匈奴的使者就在他们国家了。傅介子引诱他们的国王然后斩杀了,用来震慑他们的魂魄,而使得匈奴胆寒,难道不是伟大之举吗!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D
【解析】“豪迈俊朗、激昂慷慨”有误。结尾三句是诗人心中的感慨,将忧虑和无奈之情一下子倾诉出来。整首曲子是从开篇的奋发、昂扬、积极到结尾处饮酒作乐、寻求解脱的消极。
16. (6分)①卢曲重在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和神态,通过临眺、醉倚、吟断等动作和神态,写出其忧虑而无奈的内心。
②辛词末尾运用反问、用典的手法。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答出一点得3分)
【解析】卢曲中“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几句的意思是:在苍茫的黄昏眺望着,摇船缓缓驶在江中,诗人喝醉了听歌女唱歌,倚靠在桌上,心中的悲情化成了脚下翻滚的浪花,只可叹那声声的诗歌吟断了寒窗。其中,“临眺”“醉倚”“吟断”既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也写出了词人的神态,通过这些动作和神态,写出词人忧虑而无奈的内心。
辛词末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的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此处运用了反问、用典的手法。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17.(6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8.(2分)耳熟能详 呼之欲出 (答出一处得1分)
【解析】①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②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19.D
【解析】括号前先写“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行侠仗义的郭靖、黄蓉”,后写“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为改变命运而不屈奋斗的青年孙少安、孙少平”,与此对应,应是“他们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这样才能与上文衔接,故排除A项、B项;C项,后一分句的话题转移成“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中”,与上文衔接不紧密,故排除。故选D项。
20.(4分)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跨越代际鸿沟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说源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修改正确一处得1分)
【解析】“因为……源于”句式杂糅;“超越……鸿沟”搭配不当;“代际之间”成分赘余,“魄力”用词不当,改为“魅力”。
(6分)①是各种“手机病”的发生
②眼科才是灾区
③上网是一把双刃剑
(补写正确一处得2分)
22.(4分)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五个短句,每合理改写入长句一个得1分。)
23.(60分)
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因失误而惜败队友陈芋汐,只拿到银牌的事件,展现了全红婵自己、陈芋汐的态度。从全红婵的角度看,全红婵因努力练就的“水花消失术”而一鸣惊人,而这次因心态或者其他原因与冠军失之交臂。这启示我们没有永远的成功者,却有永远的奋斗者,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调整形态。从陈芋汐的角度看,陈芋汐能战胜全红婵也是自己努力和拼搏的结果。千锤百炼才有可能站在领奖台上,人生不经过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从二人的角度看,全红婵与陈芋汐既是队友,也是对手,两人互相督促、互相进步,才能不断提高水平。
因此,写作时,若从全红婵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与写作,可由此展开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思辨性论证。说明要淡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失败时不妄自菲薄。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是“一知半解的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得意洋洋,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垂头丧气。一个人能不受祸福的扰动,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忍受一些折磨而不烦恼。而这样的人才更容易取得成功。若从陈芋汐的角度展开,则毫无疑问应论述努力拼搏的重要性。对此,可指出唯有努力,才有可能转败为胜;同时唯有持续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等等。当然,也可从二人相互的评价展开,从为人处世角度去思考论证。
立意:
1.千锤百炼,方显本色。
2.胜败乃兵家常事,调整心态再出发。
3.真正的对手互相成就。2022一2023年高二第二次期末考试卷
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来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思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特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你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
材料一:
我们都深切地感受着文艺的重要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
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每一
郎
个作家艺术家,都是向着天空的梦想者,为了梦想在漫长艰辛的艺术道路上跋涉。
在这条道路上,那些根本的信念像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我把它提炼为三个至关
长
重要的词,那就是时代、人民和创新。
体现着时代高度、描绘着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必定构成一个时代的精神地
K
图。而要绘就这样的地图,作家艺术家们必须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柳青熱知乡亲们的喜怒衰
粥
乐,中夹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
兴还是不高兴”。总书记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柳青的力量所在,也是周立波和那一
郝
代的许多前辈作家的力量所在,那是一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的生活世界
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的非凡能力。这来自他们对人民生活的熟悉和了解,同时也
平
是因为柳青、周立波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建设新社会、开辟新生
活的实践探索,他们和人民心连着心,共同生活、共同前进。
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对人民的理解,也许再多的概括和论述,
都不如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那一刻的领悟和感动。在人民英
雄纪念碑的碑文上,铭刻着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
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伟大斗争和光辉历史。人民就是在这伟大斗争中凝聚起来创
造历史的主体,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深刻地、牢不可破地团结在一起,
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特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
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的重大
理论创新,这表明,为了人民、走向人民,是一个从具体到总体、从总体回到具
体的辩证动态过程,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总体性视野中蕴含着生活的丰富性、生动
性和差异性。
人民既是文艺的源泉和目的,也是文艺的根本方法,新时代的文艺铸就高峰,
剂
就是要让文艺的声音在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心灵中回响,让文艺讲述的故事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