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走向战争略进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走向战争略进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31 10: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你知道“蒋介石的两个拳头”伸向的是哪里吗?人民解放军又是怎样拖住“拳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的?让我们在本节课中寻找答案吧!1.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
2.把握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3.掌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识记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4.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重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难点:国共双方战略形势发生转折的原因。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主动撤离延安2.转战陕北3.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主动撤离延安,采取怎样战术转战陕北? 解放战争爆发时,国民党在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人民解放军。保卫自己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决不能硬拼硬打。因此,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主动放弃延安。二、孟良崮上火如潮1.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2.孟良崮战役1.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 孟良崮上鬼神号,
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点点星灿烂,
照明处处火如潮。
短兵肉搏争山顶,
炮击血飘湿战袍。
蒋贼主力今歼灭,
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2.孟良崮战役 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在孟良崮战役歼灭中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3万余人。陈毅与粟裕三、千里跃进大别山1.时间:1947年6月4.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进攻地区:大别山地区3.军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区,建立鄂豫皖解放区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1.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A.声东击西     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解析:由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但继续转战陕北的史实可以判断出,答案是B项。?答案:B? 2.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 
 主要是( )
A.邓小平 B.周恩来 C.彭德怀 D.朱德?解析:周恩来和朱德是中共中央的领导,而邓小平在华东地区指挥作战,由此确定答案是C项。??B?C3.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哪个解放区发动重点  
 进攻(  )?
 A.陕甘宁 B.山东 C.晋察冀 D.鄂豫皖?解析:1947年,国民党对陕甘宁和山东发动了重点进攻,其中对陕甘宁解放区集中了25万兵力,对山东则集中了45万兵力。由此确定答案是A项。?
答案:AA4.“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请根据所学知识判 
 断,下列人物中谁与此诗句提及的战役有关(  )?
 A.贺龙 B.彭德怀 C.陈毅 D.刘伯承?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孟良崮”“七十四师”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孟良崮战役,而此战役的指挥者是陈毅。答案:CC 5.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解放南京?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解析:本题主要从挺进大别山的目的和作用两方面分析。挺进大别山的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人民解放军也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答案:AA6.阅读下列材料:?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南京和武汉。 ??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你能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吗?
 答案多元,如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