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
一、 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九年级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初步体会静态美和动态没,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古诗词三首》(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枫桥夜泊》,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有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有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鸟的天堂》、贾平凹的《月迹》。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习目标∶
1.学习生词新字。
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歌。
4.背诵全文,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四、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关键词句想,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动态描写。
五、教学过程∶
师∶这篇文章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她的简历“清少纳言,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姓清,“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著有《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作品集,为日本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了解了作者后,接下来同学们先读下课文同时老师展示的这几个字大家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并圈划出来,可以借助注释来认识。
师∶下面的生字需要大家注意它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写错了。
师∶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预习过课文,那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四季的?
生∶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师∶对,同学们真聪明。
师∶那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吗?
生∶四部分。
师∶对,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课文吧。
师∶同学们知道春天最美是什么吗?
生∶春天最美的是黎明。
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第一句话。
师∶很好,“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在这一段中,天空、彩云,色彩交相辉映,铺陈出一副绚丽的画面。
师∶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发现了一个多音字。
生∶晕,在课文中是四声,还有一个音是一声,晕倒。
师∶你真聪明。
师∶那我们把这个多音字带入这个自然段中再来读一读。
师∶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过了春天,我们将迎来什么季节。
生∶夏天。
师∶对,夏天。
师∶老师已经读过第一段了,有哪位同学想来读第二段的。
好,这位同学,
请坐,
师∶“暗夜”与萤火虫的“微光”形成对比,展现了夏夜的浪漫与迷人。
师∶同学们当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道路两旁的树叶开始飘落的时候,而且还有一丝丝寒意,这时候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
生∶秋天。
师∶对。接下来,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进入作者眼中秋天的世界。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课文,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并找出这段中的四字词语。
师∶好,你们来, 非常好,请坐。
“点点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它们对家的依恋,对伙伴的情意叫人感动。秋天的黄昏,本来是萧瑟的,却因有了情而动人。
师∶同学们在这段中找到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生∶急急匆匆,成群结队,比翼而飞,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下它们的意思。
师∶那么秋天最美的是
生∶黄昏
师∶秋天最美的是黄昏,那让我们再回到秋天最美的黄昏中,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
师∶秋天走了,我们迎来了冬天,我们就可以在雪地上玩雪了,最后,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冬的世界。
师∶冬天哪一个时刻最美呢?
生∶冬天最美是早晨。
师∶请第四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其余的同学可以把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划下来。
师∶“冬天的寒冷与炭火的温暖形成对比,让无论是落雪或有霜的早晨,还是无雪无霜的清晨,都让人感到闲逸和谐。冬天是寒冷的,却因人的内心带来和谐而温暖美好。”
师∶学习完了课文,让我来看一看课文的主题思想。
师∶“本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四季风景,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夏天的迷人,秋天的情意,冬天的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师日月更替,四时转换,美的格调各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有差异,但不变的是我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爱,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四季之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师∶这是我给大家留的课后作业,下节课我们继续讲。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