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学科 地理 教师
课题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2 课型 新授 案序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1.分析教材 (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第九章的重点。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学生 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 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3.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 放 式 导 入 位于“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独具特色的酥油茶和青稞酒……这个地方在哪里? 出示一组青藏地区的独有景观图片。 学生认真欣赏 感受异域特点 点明课题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知识点一:世界屋脊 【读图·析图】 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概括本区的地形自然特征。 (2)本区属于什么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从图中找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知识点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读图·析图】 (1)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本区的有哪几个? (2)说说本区的牧场类型及重要畜产。 (3)本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哪些主要农作物?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一)疑点、难点、分歧点释疑点拨: 【探究·思考】 1、说说拉萨、成都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雪域高原之旅: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 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出发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物品? 说说青藏铁路线上可以观赏到的自然景观。 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去青藏地区吗? 3、读教材内容,回答:在高寒的青藏地区旅游你发现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何特点? 4、阅读教材的图文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工人的条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从图中找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描述青藏地区包括范围及省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图9.5,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帮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生学会同一问题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开阔视野,拓宽答题思路。掌握基本方法 明确任何形式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开 放 式 延 伸 知识构建: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学生回答问题, 集体交流。 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问题,锻炼学生做题灵活性。
板 书 设 计
反 思 与 重 建 在本节课,我自己讲得太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不利。今后,在教学当中,我会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准备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