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12: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选必二、选必三;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共20小题,4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
B.锁阳和小果白刺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
C.锁阳和小果白刺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种植小果白刺以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磷循环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某人工生态系统磷循环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磷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含磷化合物,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B.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植物磷、动物磷和早期凋落物磷中的某些含磷化合物相同
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该生态系统不需要人工施加磷肥
3、土壤线虫与农作物健康和土壤群落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中,错误的是( )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
B.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可能更高
C.番茄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最不利于番茄生长
D.轮作条件下,土壤线虫个数最少,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4、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甲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乙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A.露斯塔野鲮鱼从罗氏沼虾获得的能量比从绿藻、蓝藻获得的能量少
B.图甲内a~e五个点中,c、d点的种群密度几乎相同
C.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据图乙分析最好选择蓝藻来治理
D.d点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b点
5、以苹果汁为原料,先接种酵母菌,发酵96小时后再接种老陈醋的醋酪(含醋酸菌),酿造苹果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发酵早期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B.酵母菌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酒精发酵中有机物的能量大部分留在发酵产物中
D.96小时后,应通入无菌空气并适当降低发酵温度
6、面包和酸奶,或者馒头夹着腐乳,是很多人喜欢的早餐,这些食物或饮品为我们的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缺氧、呈酸性的环境只适合乳酸菌繁殖,酸奶制作时不用消毒
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
C.现代腐乳生产中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
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腐乳表面出现“皮”等情况,则不能再食用
7、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借助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肺部细胞,并在肺部细胞内完成增殖。科学家利用S蛋白研制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并用于新冠患者的治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时,应将S蛋白注入小鼠体内
B.经过第一次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即为制备成功的单克隆抗体
C.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抗原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若病毒S蛋白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则原来的单克隆抗体的效应可能会降低
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
B.所有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形成重组质粒时,用DNA连接酶将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基因工程育种能克服生殖隔离且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9、利用菜花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
B.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没有影响的特性,也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C.粗提取DNA时观察到丝状物偏少,可能是向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过多
D.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震荡,观察颜色变化
10、“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下图1所示。经4轮循环后产物中有五种不同的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第一轮复制得到2个DNA,即①②各一个
B.第二轮复制得到4个DNA,即①②③④各一个
C.第三轮复制得到8个DNA,其中有2个等长的,也就是有2个X基因
D.第四轮复制得到16个DNA,其中有4个X基因
11、“试管动物”技术繁育的个体具有健康的体质和重要的商业应用价值。“试管动物”技术繁育的基本过程:良种母畜的卵母细胞+良种公畜的精子→受精卵→早期胚胎→代孕母畜→试管动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选择良种母畜处于MI中期的卵母细胞更有利于进行受精作用
B.良种公畜获能的精子与成熟的卵子可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
C.早期胚胎培养需要依次经历卵裂期、桑椹胚、原肠胚和囊胚等阶段
D.代孕母畜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物种的,需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1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某细菌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如图所示,外源基因在质粒中可插入的位置有a、b、c点。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对其插入的位点进行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推论 实验现象
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目的基因插入位置
A 能生长 能生长 a
B 不能生长 能生长 b
C 能生长 不能生长 c
D 不能生长 不能生长 c
A.A B.B C.C D.D
13.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影响T4溶菌酶耐热性的相关基因进行改造,使该酶的第3位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该酶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对该酶进行检测
B.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二硫键的形成
C.该实例利用了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了改造
D.该实例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也可直接改造蛋白质
14.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生物技术在给人带来福音和便利的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安全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B.转基因抗虫植株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C.克隆技术如果被不当利用将给社会造成灾难,应禁止任何克隆研究
D.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风险
15.下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关于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不可选用BamHI剪切
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可以选用BamHI和HindⅢ剪切
D.在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同时表达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正确的是( )
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
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7、2019年5月底,北京市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18.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割T质粒的限制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或4个核苷酸序列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T-DNA整合到④的染色体DNA上
C.获得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至少需要限制酶断开6个、DNA连接酶连接4个磷酸二酯键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19.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羊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使其能合成人凝血因子且只存在于乳汁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转基因羊的所有细胞都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并可以正常表达
B.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羊乳腺细胞中即可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
C.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膀胱生物反应器不受性别等限制,受体来源更广泛
D.该转基因羊可以将人凝血因子基因传递给后代
20.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蛋白质工程能生产出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B.可以直接对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进行替换
C.蛋白质工程与天然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流向有所不同
D.改造时可对相关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对进行替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道题,共55分)
三、非选择题
21.(9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地编号 植物种类数(种) simpson多样性指数 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__。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处理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kg薇甘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1963年美国化学家沃尔和瓦尼等首先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1979年,纽约的分子药理学家霍尔维茨发现紫杉醇的抗癌机理:紫杉醇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从而阻碍了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该药于1990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992年年底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对常规化疗无效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发现,紫杉醇对多种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1995年,我国成为第二个生产紫杉醇及注射液的国家。红豆杉属植物共有11个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等地,目前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人工栽培,不过,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及其合成前体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是两条技术路线思路:
A.扩大红豆杉栽培使用,保护野生红豆杉物种资源
B.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
(1)A路线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图中②表示____________,b过程表示____________。
(2)A、B路线中所用外植体最好取春季新长出的茎叶,接种前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3)育才中学高二生物兴趣小组用新鲜幼嫩茎的一部分作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在外植体插入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能正常形成且继续长大,根和芽却迟迟不能形成;你面对这样的问题,紧接着的操作是将愈伤组织转接到____________上,长出芽后,再转接到____________上,最终培养出试管苗。
(4)B路线中,为了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细胞,研究者采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他们选愈伤组织作为处理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悬浮培养过程中,即使营养条件充足,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停止增殖。结合紫杉醇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需要不断更换培养液继代培养。
23.(10分)佩戴口罩是预防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过的口罩,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某科研团队欲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等量土壤,编号为A、B、C、D。将同型号等量的一次性口罩经____________处理后埋入各组土壤中。
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中口罩的腐烂程度。
③从口罩腐烂程度______的一组上采集细菌样品。
(2)分离纯化目的菌时,培养基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这样的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______培养基,其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需进一步对土样中的细菌计数,上图所示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3个平板上分别滴加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65、66和67,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个。该方法所得测量值一般比实际值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3分)腺病毒载体因其转导效率高、宿主细胞范围广以及可以感染不同时期的细胞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活病毒载体之一。腺病毒是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中的E1区含有腺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腺病毒为载体生产疫苗时,一般将完整的抗原基因插入到缺失E1区的腺病毒中,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抗原基因表达时启动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该种载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腺病毒需要以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细胞)为宿主细胞,该细胞具有转染效率高,易于培养等特点。培养HEK293细胞的培养基中除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且气体环境应设置为____________;HEK293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因此大规模培养时需要用______处理以进行传代培养。
(3)我国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以改造后的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构建携带抗原基因—S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转染改造后的HEK293细胞,扩大培养宿主细胞后经纯化可获得悬浮液,再与辅料配制成肌内注射剂,注射后可使接种者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上述流程中扩大培养宿主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者可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β-1,3葡聚糖酶可以水解许多病原真菌细胞壁外层的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降解真菌细胞壁,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与繁殖。研究人员在植物中克隆到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并转入苹果主栽品种,以减少苹果真菌病害、实现无公害生产。
(1)BG2的克隆可利用______技术,这需要一小段能与该基因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作为引物,在体外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常采用______来鉴定产物。
(2)下图为利用PATC940(经农杆菌Ti质粒改造获得)构建BG2抗病质粒的过程。图中右下处的酶为______,人工设计的复合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XbaI酶切后的末端与SpeI酶切后的末端能连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转入BG2抗病质粒的农杆菌与苹果外植体共培养,以进行遗传转化。目的基因BG2将随着______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而进入细胞,并随其整合到该细胞的______上。
(4)在完成遗传转化后,选择培养基中至少要加入两种抗生素,请推测其作用分别是:一种用于____________,另一种用于____________。
(5)需要不断观察和检测转基因苹果植株在田间的生长状态,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赋予了苹果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