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顶峰艺术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顶峰艺术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7 09: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顶峰艺术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向苏联移民的浪潮,1930-1935年间,有接近10万人提出了移民苏联的巾请。这股移民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苏联经济快速发屉
C.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D.美苏关系逐渐缓和
2.《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就某次战役记载道:“埋葬尸休通常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死的士兵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于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直到坦克的出现,我们才看见了胜利的曙光。”材料所述的战役
A.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B.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破产
C.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D.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3.《全球通史》说:“14年以前,欧洲己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4.“南美解放者杯”与“世界杯”等都属于世界足球的重大赛事,“南美解放者杯”的创立是为了纪念
A.华盛顿B.玻利瓦尔C.提拉克D.马赫迪
5.随着西方国家不断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19世纪中后期
6.“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与之前相比,20世纪初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显著不同的是
A.斗争过程B.领导阶级C.斗争方式D.斗争结局
7.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是
A.改革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B.注重农业垦荒
C.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发展
D.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
8.到1924年,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引发了无产阶级对新经济人及其财富的强烈不满。为了抚慰大众的骚动,莫斯科市政府关闭了30万家私人生意,并向存留的私商征收高额的特别税。这从侧面证明了新经济政策
A.受制于意识形态观念
B.因引发骚动而被取消
C.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本原理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9.1946年和1947年,苏联先后通过《关于加速发展生产H用品的国营轻工业的措施》《关于战后大力发展农业的措施》等决议,决定1946--1950年对纺织工业部的投资由59.9亿增加到73亿卢布,对轻工业部的投资额由21.8亿卢布增加到29亿卢布,分别增长了21.9%和33%。这表明()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得到纠正B.战后苏联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C.苏联社会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D.社会主义建设因时因势进行调整
10.1959年,美国新闻署在世界多地利用书籍、小册子等纪念林肯总统诞辰150周年,把林肯塑造成自由、正义的象征,希望国际社会“正确看待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
A.抵消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B.赢得冷战宜传的优势地位
C.助推国内民主政治完善
D.彻底解决存在的种族问题
11.1894--1899年英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1929-1934年下降为134.7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人每天平均消耗不足0.25公斤,其他的谷物消耗量也有类似变化。这反映了英国()
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B.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
C.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战争对生产破坏严重
1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②彻底消除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都是为了在欧洲制裁德国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13.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下列史实在精神上与此观点有悖的是
A. 亚当·斯密经济学
B.新经济政策
C.“福利国家”制度
D.里根经济学
14.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关贸总协定”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15.毕加索为1949年世界和平大会设计的版画中画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鸽子,从那时起和平鸽就成为最常使用的和平标志。和平鸽的设计和广泛使用表明
A.发展经济开始取代军事对抗
B.全球化推动了反战和平运动
C.祈盼世界和平成为人类共识
D.当今世界已消除了战争威胁
16.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共同教育和文化交流法案”,为发展针对第三世界未来领袖的教育和训练项目提供了法律依据……“青年领袖项自”不断扩大,如致力“加强潜在领袖与美国人民和机构之间交流”的非洲子项目,仅1964年就新增517个名额。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对外战略重心转向第:世界
B.试图攫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
C.与苏联争夺亚非拉中问地带
D.准备破坏不结盟运动取得的成果
17.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过:。下列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是
A.《慕尼黑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宪章》
18.1963年,美、苏、英三国为了共谋核垄断,出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政府驳斥条约,揭露美苏合谋阻挠中国核诉求的意图;法国政府愤慨拒签,反对美苏分割世界,期望建立独立自主的核力量。1964年,中法经过外交洽谈,成功建交。由此可知
A.中国对外政策冲破意识形态B.中法两国捍卫独立自主地位
C.各国达成禁止核试验的共识D.国际局势决定两国关系走向
19.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蒙威尔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1956年,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又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这一变化反映出艾森豪威尔
A.致力于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公平B,转而实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面临外部日本欧洲崛起的严峻挑战D.着力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
20.从1914年8月到1918年2月,协约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150亿美元的物资。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了协约国军队40%的弹药,其股票价格在战争期间从20美元暴涨到1000美元。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国与同盟国之间却几乎没有贸易。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国在一战中奉行中立政策
B.协约国对同盟国实行海上封锁
C.同盟国战略物资储备比较丰富
D.美国与德国殖民矛盾十分尖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政治思想家格老秀斯(1583-1645)认为,国家间的交往不应以强力作为基础,而应以各国都接受的国际法为基础,国际法的准则应该是正义和公理。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造就了一个“具有固定领土、中央行政组织和合法使用垄断武力的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18世纪,西方冬国都建立起单独的外交机构。1708年,英国通过了《外交优惠法策》,提出了外交官执行公务时不得如以阻碍的条文。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
--摘编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形成》
材料二国际联盟的出现不仅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更表达了人类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之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是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重要发展,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它在推进国际社会有序化,促进国际合作,伸张中小国家正当诉求,以及促进人权与社会福利、改善劳工劳动条件和待遇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都是人类社会取得的文明进步,对现代国际组织的运作与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愿望。”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科三 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争与和平法》的主要贡献并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表现?(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来实行银本位制,而世界银价操于列强之手,加之货币种类繁多,发行货币权分散,对商品流通和内外贸易都是不利的。国民党政府军费开支膨张,财政赤字日益扩大。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1934年美国用高价向国内外收购白银,导致上海中外银行的存银从1934年6月的58500万元降低为12月的33500万元,国内白银挤兑风潮选起。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出关于币制改革的布告: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
--摘编自黄如桐《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材料二 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了两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由于美元成为了稀缺货币,1948-1958年,欧洲为了应付美元荒首先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实行自由化政策。195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英国提取5.62亿美元巨款,成为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始。世界银行也在194年以后将贷款重心从西欧转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6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