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16: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O2供给呼吸 B.用粮食酿酒 C.钢材做高压锅 D.氢气用作燃料
2.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下面是某防疫宣传材料建议的摘口罩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
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
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
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状态 B.密度 硬度
C.熔点 沸点 D.氧化性 可燃性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5.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7.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树枝燃烧 B.海水晒盐 C.裁剪窗花 D.盐酸挥发
8.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9.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二、填空题
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_____ _____
根本区别 _____(判断依据)
常伴随 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改变 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_____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_____发生化学变化
11.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化学变化 ②物理变化 ③化学性质 ④物理性质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______
(2)冰受热易融化______
(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了铜绿______
(4)煤能燃烧______
12.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1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 气球爆炸 B 光合作用 C 食物腐败
D 粉碎废纸 E 汽油燃烧 F 写粉笔字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
14.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请阅读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详解】
A.O2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粮食酿酒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钢材做高压锅是利用钢材的硬度大、强度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气用作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详解】
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消毒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答案】D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详解】
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密度、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熔点、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氧化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答案】D
【详解】
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详解】
固体受热变为气体,可能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如干冰升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但是也可能是固体受热分解生成了气体,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故选B。
6.【答案】C
【详解】
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这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金属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于制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铁在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这是利用了铁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详解】
A.树枝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裁剪窗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盐酸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8.【答案】C
【详解】
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物质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详解】
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二、填空题
10.【答案】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往往 没有
【详解】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根本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常伴随 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改变 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1.【答案】② ④ ① ③
【详解】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冰受热易融化是不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了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煤能燃烧是需通过煤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点睛】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2.【答案】(1)⑦ ③ (2) ①④ ②⑤⑥
【详解】
(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形状、颜色、熔点、沸点、密度、质量等,故填⑦;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毒性、生锈、受热分解等,故填③。
(2)物理变化就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形状与状态的变化,故填①④;
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填②⑤⑥。
【点睛】
变化是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反应,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而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性质是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是物质本身所特有的,常常用“能”“可以”“会”等来描述。
13.【答案】ADF BCE
【详解】
A.气球爆炸过程只是气球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有机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粉碎废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E.汽油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F、写粉笔字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ADF;BCE。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4.【答案】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 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详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1)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属于物理性质;
(2)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2)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