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作文5 试卷(解析+范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作文5 试卷(解析+范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7 15: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作文
【浙江嘉兴、舟山】按要求写作。
温儒敏教授说:“读书,是一种良性生活方式。”书如风帆,书如翼膀。阅读经典名著,可以益智增慧,促人成长;阅读经典名著更需要思考研讨,提高认知,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能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请围绕这一话题,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多部,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分享心得。
A.《西游记》 B.《红星照耀中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水浒传》
【写作提示】
①可以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细节或语句的感悟。
②你可以适当引述原文,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丰富内容,也可以自由灵动进行创意表达……
③不少于600字。
【老泥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此题要求从《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四篇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篇读后感。“读”是基础,只有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重复作品的内容。读后感可直接拟题,如“读《西游记》有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等,也可以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如“百炼才能成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三思而后行——读 《西游记》有感”等。立意要以获得某种感悟,懂得了一些道理,学到了一些优秀的品质等为主,让人读后有有益的启发。
第二、构思选材:读后感常见的写作模式是:点——引——议——联结,点——提炼感点,开篇点题;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要从所选名著中寻找适合的点进行写作,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水浒传》里中各路英雄的侠肝义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保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等,都可以发表感慨,注意引用要恰当,不可太过冗长;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经历发表议论;结尾总结要突出中心,使主旨得以升华。
【考场范文】
百炼才能成钢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贫困的家庭、苦难的生活没有使他屈服,亲情友情爱情的离去他无怨无悔;即使病魔缠身,也不曾跟命运有一丝的妥协,他以理想为火,以生活为炉,赴汤蹈火,把自己炼就成了一个钢筋铁骨的英雄。他就是保尔·柯察金。
掩卷细思,钢铁是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在看到保尔在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不已时,我的心像是被蚂蚁啃食了般。我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到一个满腔热火的青年再到身残志坚的作者的蜕变过程。一刹那,凤凰欲火重生,蚕蛹破茧成蝶……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脑海里不断地回放,哦,钢铁原来就是在烈火焚烧中炼成,英雄在磨难中造就!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事事如意。那么,面对挫折,你是继续奋斗还是就此放弃?你是迎接挑战还是望而却步?你是满怀信心还是心灰意冷?
磨难是天才的垫脚石。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者,无不以他们生动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打败了吴国;司马迁饱受艰辛,才写成了《史记》;余秋雨风尘仆仆、长途劳顿,才完成了《文化苦旅》;爱迪生实验了上千种材料,才找到了电灯钨丝;高尔基在“人间大学”经受了种种磨练,才成为卓越的作家……这些都雄辩地告诉我们:历经磨难的人生,才能熠熠生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苦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表现, 早在一千多年前, 苏轼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不由得我想了我自己,还有我身边的你和他。也许你和父母沟通不畅不被理解,委屈万分;也许你人生的第一次鼓起勇气的告白惨遭拒绝,备受打击;也许你刚受到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狂批,愤怒莫名;也许在本次期中考试中你没有超越对手,焦虑郁闷;也许在运动会上你没有获得名次,无比失落;也许你沉湎网络无法自拔……怎么办?
鲁迅先生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相比于保尔的不幸,我们所遇到所谓的挫折和磨难又算得了什么!青春期的我们,不惧拼搏!因为我们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还有什么理由不前行。
我们生活的时代虽不需金戈铁马,也需扬帆远航,路上会遇见和风细雨艳阳天,也会恰逢雷霆万钧、浊浪滔天。而它们的意义只不过都是教会我们成长,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我们。
今后,惟愿做保尔的铁粉,以保尔为灯,为师,为友,不迷茫,不孤独,不动摇,走好自己也许平凡但决不平庸的人生之路。
【浙江嘉兴、舟山】按要求写作。
简 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就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鲁迅辗转多处,易地求学,最终决定弃医从文。做事应当机立断还是反复斟酌?类似的阅读体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别想了,其实……”或“别想了?其实……”为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写作提示】
①你可以叙述自身经历,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②你可以用倒叙等设置悬念,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也可以用抒情、议论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思考……
③不少于600字。
【老泥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别想了,其实……”或“别想了?其实……”为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写作立意明显与题目相对应,“别想了,其实……”或者“别想了?其实……”这两个题目本身就有思辨性,写作的时候,选择其中一个即可。我们首先要理解“想”是指什么。“其实”又是指什么。“想”可以理解为“思考”“斟酌”,“其实”这个词就表示对前面一种做法的解释,更多的是矫正甚而否定。这样来看,第一个题目,其实就是引导考生放下生活中的很多顾虑、斟酌等,回归到现实,回归到真相,或者说回归到行动上来。第二个题目,“别想了”后面是问号,这个疑问可以是别人发出的,也可以是自己发出的,其实是引导考生思考自己所想所思的东西的原因所在、价值所在。换言之,凡事三思而后行。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尽量打开写作思路。选“别想了,其实……”,对应的是做事应当机立断。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就毅然离开桑菲尔德。考生需明白,简·爱的当机立断是基于个人光明磊落的情感价值观。这意味着做事当机立断需要一个合乎常理的情境。譬如,面对是非善恶,当机立断意味着三观刚正;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当机立断意味着敢于挑战。选“别想了?其实……”对应的是做事要反复斟酌。凡事三思而后行,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多反省,多判断,如此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遇到困境或绝路时,多想想,也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跟我们通常说的“学会思维拐弯”如出一辙。鲁迅的弃医从文,就是一种“思维拐弯”,学医没有出路,选择弃医从文,就有可能唤醒麻木国民的灵魂……总之,无论选择哪种题目,都要写成叙事性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真情实感。
【考场范文】
别想了?其实……
孔子说过:三思而后行。然而,过去的我,总喜欢积极表现自己。常常是,还没来得及“想”就开始行动……
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由外校的老到师执教的,同时还邀请了许多领导、老到师和学生家长一起听课。
进了电教室,就看见里面已经人头攒动。看到我们,家长们似乎很高兴,听:“瞧!那是我家儿子!”不由得,我的腰也挺得更直了。
我的虚荣心一下子膨胀了起来,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在爸爸妈妈面前露一手。于是,我就悄悄地“侦察”了一下后面的情况。眼尖,妈妈正微笑地看着我呢!
“哈哈!妈妈,儿子一定不会给你丢脸的。看我的……”我在心里暗暗地下决心。上课了,课堂上,我的表现特别积极。只要老师提出问题,我总是第一个举手,而且是举得高高的,惟恐大家看不到我举手。只要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我是“嗖”的一下站起来,生怕谁抢了我的风头。
起初,我总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我想,全体师生和家长,肯定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瞧!小迪正羡慕地望着我呢!”
课仍在上着,老师又提出问题,我毫不犹豫地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见我十分积极,为了鼓励我,就再次让我回答问题。这时,我的心中如同溅起的浪花,美滋滋的。待我站起来后,才发现我竟然没听到老师提的什么问题,更不知道说什么了。课堂上异常安静,全场的焦点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我真想从地缝里钻进去,幸好老师很快叫我坐下,我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坐在座位上。下面老师讲的什么,我再也没有兴趣了。
下课后,妈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安慰我说:“儿子,不要紧,以后上课认真思考就行了!”还一再告诫我:“三思而后行啊,你忘啦!凡事都要经过大脑思考,如果光顾着出风头,结果是要出大丑的呦!”
是啊,别想了?光行动就可以了吗?其实不是这样,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事应做到思行合一,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让自己因莽撞的行动而失败,错失成功的机遇。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