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作文7 试卷(解析+范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作文7 试卷(解析+范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7 15: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作文
【浙江丽水】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戴着斗笠,穿着蓝色粗布外套,背着一个黑色大单肩包,丽水市图书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读者——84岁的朱贞元老人。老人家住农村,长期务农,但他一直保持着阅读习惯,对图书馆充满了向往。
2020年7月19日,他乘坐公交车来到市区后,因为不知道市图书馆的具体地址,他就一路问一路走,最终在太阳底下步行了近四十分钟才辗转来到了市图书馆。得知老人是第一次来图书馆,而且喜欢看故事书,细心的馆员为他找来了相关书籍,还为他办理了免押金借阅证。
第二天,朱贞元老人8点半就到了市图书馆。不巧的是,每周一是固定的闭馆日,不对外开放。让老人意外的是,图书馆破例为他开了门。馆长说,图书馆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场地,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市民大书房。
任务一:这则报道唤起了你与图书馆(书店、书吧、城市书房、乡村图书室、班级阅读角等公共阅读场所)的哪些回忆?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可以从阅读者的视角,也可以从图书管理者的视角。
任务二:这则报道引发了你的哪些感悟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以下问题也许可以帮助你构思: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②读有用的书还是有趣的书?③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的关键是什么?
要求:①任选其中一个任务写作,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老泥解析】任务一: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作文材料讲的是82岁的朱贞元老人去丽水图书馆读书的新闻故事。文章立意,自然要与“读书”相关。主要记叙自己与图书馆(书店、书吧、城市书房、乡村图书室、班级阅读角等公共阅读场所)的回忆,根据写作要求,可以发挥联想,讲述个人阅读经历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发挥想象,从阅读者角度或图书管理者角度,虚构一个关于阅读的故事(如小小说)。
第二,思路点拨。作文要求写记叙性文章,写作时,尽量打开写作思路。如从阅读者的角度,写我与书店的故事,课余、假日之际,自己常独自一人去街角的新华书店,把它当成阅览室,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在那里,作为阅读者,自己躲避“题海战术”,远离社会尘嚣,寻求自我内心的慰藉。新华书店不仅是我收获知识的重要园地,也是我柔弱敏感心灵的避风港。又如从图书管理者的角度,叙写整理上千册图书的收获,也可以展开想象,叙写与前来阅读者发生的有趣故事。
任务二: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围绕82岁的朱贞元老人去丽水图书馆读书的报道,写一篇文章。根据所给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构思立意:1、活到老,读到老;2、去功利化才是阅读的真谛;3、读书有用与有趣;4、全民阅读,源于真爱(从馆长为朱贞元老人提供阅读便利的角度立意,阅读者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恰恰彰显了阅读最美好的社会意义: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和尊重)
第二,思路点拨。作文要求写议论性文章,写作时,尽量打开写作思路。如写“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作为阅读者,应该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也要做到博览群书,终生阅读。又如写“读有用的书还是有趣的书”,可以提倡去功利化阅读,真正有意义的读书,不是为了考证,也不是为了增加工资,更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潢门面,而是为了让生活充实愉悦,为了让阅读者精神视界抵达一定高度,可以望见海阔天空。再如讨论“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的关键是什么”的问题,从材料中朱贞元老人的新闻可知,人文关怀,关爱与尊重每一个阅读者,这就是全民阅读的关键。总之,选择一个角度,精心构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考场范文】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叮铃铃”,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们辛苦了!”伴随着优美悦耳的下课铃声,使我想起了那大漠中悠悠的驼铃声……
每到悠闲时刻,我总会到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去读一读那极具魅力的图书。我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喜欢吴承恩的《西游记》,还喜欢萧红的《呼兰河传》,更喜欢严文科老师的《中国品格》……
有一天下午,妈妈带我走进了省图书馆,刚走进去,就有一股油墨的气味扑面而来。我像一匹饥不择食的饿狼,急促地寻找着我的“猎物”,随时准备“扑“过去。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我心仪的那本书,我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汲取着从书中得到的营养。
在后来的两个小时中,我徜徉在书的海洋中,那一段时间,仿佛时间也凝固了,书中的故事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有一种将任何事情都置之度外的感觉,只有书与我同在,欣赏着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无限魅力。其实,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惠安馆一章,里面写了一个名叫秀贞的女孩,她曾经也是一位伟大的妈妈,但当他知道她的孩子丢失时,她彻底崩溃了,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疯子,在主人公英子的帮助下,她们母女俩终于又重逢了,但好景不长,她们被火车轧死了。这一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乐于助人的英子,还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而又悲惨的母亲。
在书的王国里,我不仅仅阅读了有趣的故事,还了解到了一些历史、科学知识,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还是我们通往知识宝库的一把神奇的钥匙。我愿意让浓浓的书香伴我茁壮成长。书,一步步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
倡导全民阅读 构建书香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的确,在物质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静下心来读书,构建书香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构建书香社会,在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政府出钱改善阅读环境;有人说增加阅读公共资源;还有人说进行全民阅读体制机制建设。而我要说,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关键在于完善社会基础阅读设施,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完善社会基础阅读设施。《礼记·文王世子》云:“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随着社会阅读体制机制的建立,我国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突飞猛进。同时,由于思想观念,资金限制,设施不足的制约,我国存在着很多社会基础阅读设施不足的现象。这种问题日益严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全民阅读问题,解决人民读书问题,完善社会基础阅读设施是重中之重。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方今之时,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批读书活动,例如:广东省丰顺县教育局,举办主题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图书展览阅读活动,积极引导该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在引导广大群众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升人文素养和阅读品位,共同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一言以蔽之,社会上要主动兴起读书潮流,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承载着亿万群众的精神家园。要打造既有优秀文化传承、又能打动和凝聚人心的良好文化生态,加强知识传播和积累,建设“书香”社会。因此,在进入信息化的今天,唯有把握阅读的智慧,才能让我们张弛有度,行稳致远。
【江苏苏州】作文。
【材料一】
诗人朱湘在《少年歌》里说:“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材料二】
毛泽东说:“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活泼是我们的主张”为题,也可自拟题目;②可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完成写作;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老泥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习作要求以“活泼是我们的主张”为题,或自拟题目。材料一引用了诗人朱湘在《少年歌》中的内容“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将自己比作小羊,去跳跃,去笑,去跑,引出“活泼是我们的主张”,这里的“活泼”是富有生气和活力,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的一种状态,“主张”可以看做是一种生活方式、态度、状态。材料二引用了毛泽东说过的话“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这里的“活泼”是指打开(活络)思想,开动脑筋,不要呆板、呆滞,“主张”这里侧重自己的想法。可围绕自己“活泼”的生活方式,或者如何做到思想上的活泼等角度立意。
文体及内容。该习作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展现自己“活泼”的一面的事例,这里的“活泼”并不仅仅局限于行为上的活泼。如:从看似无聊的学习中感受学习“活泼”的乐趣,语文课上学习剧本的知识,大家创作有意思的剧本并排练,或者将作业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表达出来等,学习变得“活泼”若写成有趣味等等,各种文体活动、家庭趣味生活、参与社会有趣活动等都可以创作的内容,结尾可以围绕“‘活泼’的生活、学习”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扣合文题与立意的中心。若写成议论文,可围绕“思想的活泼”确定中心论点,可以写自己或身边同学学习生活“不活泼”的现状,现状导致的后果,提出“活泼”的必要性,可以运用略叙事实,对比论证等方法得出“活泼是我们的主张”的结论。还可以从如何做到“思想的活泼”来论述,开篇直接点明中心论点,接下来从三方面论述,如:思想活泼在于不拘泥于前人的研究;思想的活泼在于拥有独立的思考、见解;思想的活泼在于通过实践获得真知等等,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使文章结构完整,成为一个整体。
【考场范文】
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活泼是什么?是富有生机和活力吗?不是。是生动自然吗?不是。是不呆板?活跃热烈?都不是。我所说的活泼,是思想上的活泼。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只读书不思考,就像一潭死水,如何有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只学不思考,只会按部就班,泛泛而谈。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边学边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思考。吾日三省吾身,每日三省,防微杜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思考。春秋时期,鲁国国王让鲁班造一座宫殿。鲁班的徒弟们每天上山用斧子砍伐木材,效率非常低,也非常辛苦。一天,鲁班在陡峭的山坡上滑了一跤,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连忙用手抓住一把茅草,等他爬上来时,发现手里全是血。鲁班于是仔细观察茅草,发现它的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小细齿。鲁班经过思考,恍然大悟,用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锯树,果然省时省力。从此,锯子便诞生了。由此可见,深入地思考可能带来的是技术的革新换代。
历史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思想,也只有思想才是永恒的美丽。”现在许多人习惯于享受现成的乐趣,养成了随波逐流的恶习,甚至为了追名逐利背叛了良心,去抄袭别的思想,他们既不愿背负思想带来的压力,也没有抗抵舆论去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人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称不上是什么大人物。所以,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要让活泼成为我们的主张,让思想成为我们的主张!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