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的乘法口诀(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5的乘法口诀(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12: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自行车表演-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的信息窗1及自主练习。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数数时就有“一五、一十、十五·····. ”五个五个数数的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首先让学生探究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为进一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教材信息窗1创设的是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前三句乘法口诀直接给出,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三句口诀与前三个乘法算式的关系,总结归纳乘法口诀的规律,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自己探索出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编出剩下的口诀。
学习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5的乘法口诀,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5的乘法口诀。
难点
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儿歌学习5的乘法口诀。它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在学习口诀时将5的乘法口诀作为开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达的意思。练习中让学生根据画面写出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填写和相互交流的练习中,巩固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设想
从表演杂技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接着教师提供的儿歌说下去,展开师生合作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你问我说”中第一个红点例题是5的乘法口诀。第二个绿点例题是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教学第一个红点例题时,可以让学生接着教师的儿歌说下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要刻意追求语言的准确,重点应是让学生关注儿歌中蕴涵的数学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没有填数字的儿歌,然后让学生补充。在补充儿歌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填写,学生可能用学具代替车轮和人摆一摆,也可能借助连加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儿歌的完成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过程,为乘法口诀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儿歌之后,教师可引出对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充分利用儿歌中“1辆小车5个······”写出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儿歌编口诀的过程并不难,可由学生独立完成。5的乘法口诀规律性很强,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多种方法记忆。绿点例题的教学,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独立列算式,根据口诀写出得数,最后交流是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进一步巩固5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学具。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作业、准备学具盒。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
图上在进行杂技表演,1辆小车上有5个人,有5辆小车;
舞台上方布置了4串灯笼,其中每串有5个黄灯笼,2个红灯笼。预设2:
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预设3:可以求2辆车有几人?3辆小车几个人?4辆小车几个人?5辆小车几个人?
二、探究新知
1.编儿歌。
(1)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课件出示儿歌:1辆小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
(2)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预设:学生有一年级五个五个数数的经验,大多数人能很快读出儿歌,也有少数人不能一下子说出结果。(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1辆小车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就是有2个5, 5+5=10(人)。
预设2:3辆小车就是3个5,上面共有15个人。
(3)重点探究:
3辆小车几个人?活动要求:
①几根小棒摆成一堆,表示一辆小车的人数?
②共摆了()堆,每堆(出)根。
③自己摆了(■)个()。
④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接着摆一摆,4辆小车、5辆小车呢?
预设:4个5是20, 5个5是25.
生汇报,师板书:
1辆小车5个人
2辆小车10个人
3辆小车15个人
4辆小车20个人
5辆小车25个人
2.创编口诀。
(1)我们通过加法算式得到了这几道乘法算式的积,那以后是不是每次计算乘法都要用加法呢?如果想办法记住这些乘法算式的积,那以后每次计算就方便了。预设:会有学生想到乘法口诀,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早就会背诵乘法口诀。预设:有一部分学生会说用刚才的儿歌来记忆。(2)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生讨论,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有二乘五等于十、二五一十、二五得一十,三乘五等于十五,三五十五,三五得十五等说法。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方便?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4)齐读,交流发现的规律。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口诀前一半就是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后面的乘积依次加5.
(5)每一句口诀都可以写几个乘法算式?
预设:2个5可以列式:2×5,也可以列式5×2,所以应该都可以用二五一十来计算。追问:五五二十五可以写5×5=25,因为两个乘数相同,所以就只能写一个算式。
3.熟记口诀。
(1)对口诀。师生对口诀、小组内对口诀。
(2)补充口诀。第14页自主练习第3题。
(3)看口诀写算式.师说口诀,生写算式。设计意图:采用半扶平放的方法,一五得五由教师讲授,二五一十半“扶”半“放”的,接下来的口诀都放手让学生自编。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4.用口诀,解决问题。
师: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个车轮?(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
(一)预习答疑学生先同组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然后交流一下在做“新知速递”习题时的困惑,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然后再全班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5的乘法口诀。特别说明:旧知链接中第1题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注意有两种不同的列式。而第2题则是乘法的应用,学生可以用加法列式,也可以用乘法列式。新知速递的尝试练习中有计算,也有补充口诀,教师要根据学生尝试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教材习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2.自主练习第2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3.自主练习第5题。生独立完成,小组里说说列式的想法。
(三)课堂作业
(选自第三部分课堂作业第2~5题,答案见第三部分课堂作业相应部分)
1.算得数写口诀。
1×5=( )口诀:
5×3=( )口诀:
2×5=( )口诀:
5×4=( )口诀:
5×5=( )口诀:(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辆小车5个人 1 个5 1×5=5 一( )得五
2辆车上10个人 2 个5 5+5=10 2×5=10 二( )一十
3辆车上15个人 3个5 5+5+5=15 3×5=15 三( )十五
4辆车上20个人 4个5 5+5+5+5=20 4×5=20 ( )五二十
5辆车上25个人 5个5 5+5+5+5+5=25 5×5=25 五( )二十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前就有许多小朋友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九的乘法口诀,但并非每一个学生都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算理,因此,我们要明确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表内乘法》的关键。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编儿歌表示意义,乘法算式编口诀”为目的开始了这节课的教学。教学时,要以解决问题为依托,让生经历口诀创编的过程,把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结合起来,加强直观操作。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儿歌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计算相同加数相加的过程,为了让生掌握口诀的意义,可以增加“摆小棒的小组活动”,为口诀的编制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创编儿歌成功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儿歌虽然朗朗上口,但记忆麻烦,产生问题冲突,从而引出编制口诀的必要。让生观察乘法算式,如何编制口诀简单易记。生讨论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口诀的创编。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从而达到有条理地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好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