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新化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3.2min C.200s D.180s
【答案】C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由图知道,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由于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此时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故停表的读数是3min20s=200s,
故答案为:C.
【分析】秒表中,大圈的分度值是0.1s,小圈的分度值是1min,看清小圈刻度是否过半格,结合大圈刻度读数。
2.(2023八上·凤凰期末)一名学生的测量记录中没有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单位是“m”( )
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是3.5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2.4 D.一名同学的身高为16.4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m,即17.5cm,符合实际长度,A符合题意;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约是3.5cm,B不符合题意;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2.4mm,C不符合题意;
D.一名同学的身高为16.4d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3.(2022八上·建昌期中)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分别为12.38cm、12.37cm、12.38cm、12.33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四次测量的数据的准确值相同,则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则书的宽度为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精确测量只能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2022八上·陵城期中)在学习交流活动中,小组同学就“误差”进行了讨论,下列各位同学发表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小亮: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小刚: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小勇: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误差是真实值与正确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错误是错误测量引起的,可以避免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误差是真实值与正确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错误是错误测量引起的,可以避免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2022八上·郧阳期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s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s时间能读50个字左右
B.健康人的脉搏,1s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s
D.有人说1s就是一眨眼的时间
【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s时间能读5个字左右,A不符合题意;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人们呼、吸气1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5s,C不符合题意;
D.人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1s,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6.(2022八上·临淄期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出荀子《劝学篇》。古人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跬”的距离最接近( )
A.5mm B.5cm C.5dm D.5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迈出一次为“跬”,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大约0.5m,所以1“跬”的距离最接近0.5m=5dm,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跬”的距离最接近0.5m=5dm。
7.(2022八上·牡丹期中)如图,2022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7m B.3.3m C.4.8m D.5.9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
8.(2022八上·清新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画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铅笔没有水平靠近刻度线,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C符合题意;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
9.(2023八上·江城期末)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时,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测量时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是可以消除误差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裁判员秒表测量100米短跑时,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
【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测量时,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可以消除误差,B错误,符合题意;
C.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裁判员秒表测量100米短跑时,应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开始计时,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可以消除误差;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
10.(2022八上·嘉祥期中)下列单位换算式正确的是( )
A.76m=76m×100=7600cm B.76m=76×100cm=7600cm
C.76m=76m×100cm=7600cm D.76m=76m×100=7600c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A中76m×100应该等于7600m,换算错误,正确换算应该不要76m后面的单位m,在100后面添上单位cm,即76×100cm,A不符合题意;
B.B中76×100cm等于7600cm,换算正确,B符合题意;
C.C中76m×100cm应该等于7600cm×100cm,最终等于760000cm2,正确换算应该不要76m后面的单位m,即76×100cm,C不符合题意;
D.D中76×100等于7600,没有单位,正确换算应该在100后面添上单位cm,即76×100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76m=76×100cm=7600cm为正确换算。
11.(2022八上·电白期中)如图地图上PQ两地的一段公路线是一段曲线,要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直尺直接量出P和Q两点之间的距离
B.用直尺在曲线上从P点慢慢移到Q点,直接读出长度的数值
C.用一条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D.用橡皮筋代替C选项中的细棉线,操作过程同C选项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曲线,不准确,不方便,AB不符合题意;
C.用一条无弹性的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此种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法,C符合题意。
D.用橡皮筋代替细棉线,由于橡皮筋有弹性和伸缩性,把它拉直后测量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一条无弹性的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此种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12.(2022八上·高州月考)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和圈数,则直径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A错误,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 和圈数 ,则直径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球体的直径,只利用刻度尺不能测量;根据车轮的周长和圈数可以减少长度;测量微小的长度,可以多测量一些,再计算平均值。
13.(2022八上·陆丰期末)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如图所示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
A.μm B.mm C.cm D.d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小明的脚长略小于成年人,在24.5cm左右,合 。即245mm或2.45dm。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245“是指245mm或2.45dm。
14.(2021八上·三台期中)动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由北海开往广州南的D3634次动车运行的部分时刻表如下表所示,由下表可知,本次动车由南宁东站运行到广州南站需要的时间是( )
D3634 北海 钦州东 南宁东 贵港 梧州南 广州南
到站时间 --- 8:47 9:35 10:45 12:08 14:04
发车时间 8:06 8:49 9:55 10:47 12:12
A.4.15h B.4.09h C.4.48h D.4.29h
【答案】A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本次动车由南宁动站的发车时间为,到广州南站的时间为,故本次动车由南宁东站运行到广州南站需要的时间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列车时刻表进行计算即可。
二、填空题
15.(2023八上·东丽期末)测量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正确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在测量一块金属块的长度时,某次的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 cm。图乙用秒表所测得的时间为 s。
【答案】3.20;11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块的长度 ,图乙中,秒表所测得的时间为1min50s,即110s。
【分析】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秒表中,大圈的分度值是0.1s,小圈的分度值是1min,看清小圈刻度是否过半格,结合大圈刻度读数。
16.(2022八上·岑溪期中)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图中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B;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知道,A、C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AC不符合题意,B读数视线正确。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50cm。
【分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17.(2023八上·怀来期末)宸宸用刻度尺测物体A的长度,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是 cm;她用刻度尺测另一物体B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cm、14.50cm、14.53cm,14.65cm,物体B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cm。
【答案】3.50;14.5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9.50cm-6.00cm=3.50cm,从题中数据可知,14.6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4.65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B长度是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8.(2022八上·邹城期中)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2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答案】(1)1.20;0.1;104
(2)14.5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L=3.20cm﹣2.00cm=1.20cm,停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偏向“2”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44s,停表的读数为1min44s=104s
(2)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2)根据多次测量的长度,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9.(2022八上·曹妃甸月考)小明在用一把钢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实验中,对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7.82cm、17.83cm、17.81cm、17.8cm。
(1)他对木块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 ;
(2)这把钢尺的分度值是 ;
(3)小明先对四次测量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发现 是错误的,错误原因可能是 ;
(4)小明测出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km;
(5)若制成的钢尺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寒的冬季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
【答案】(1)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1mm(或0.1cm)
(3)17.8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17.82;1.782×10-5
(5)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物理学中利用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2)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17.82cm、17.83cm、17.81cm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3)由其他数据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17.8cm为错误数据,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去除错误数据17.8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5)由于热胀冷缩现象,钢尺在严寒的冬季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长度会变短,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分析】(1)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测量长度时,读取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长度是,没有估计值是错误的;
(4)根据多次测量的长度,计算平均值,是物体的长度;
(5)刻度尺的分度值偏小时,测量的结果偏大。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1八上·永年期中)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cm、14.82cm、12.80cm。
(1)根据测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错误操作的是 同学,这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其他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这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3)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后,若剩下的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其中一位的结果仍然与其他三位存在明显不同,其原因是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 与其他三位的不同。
(4)在这次测量中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多次测量,终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
【答案】(1)丁
(2)读数误差;不可以
(3)分度值
(4)12.82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其它几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均在12.80cm左右,而丁同学的测量结果为14.82cm,丁同学的数据与其他同学的数据明显差距较大,明显读数错误。
(2)其他几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是测量误差,这是不可以消除的。
(3)测量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可看出,丙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其它同学所用刻度尺的会度值为1mm,所以,丙同学的数据与其它同学明显不同,其原因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与其他三位的不同。
(4)求平均值得钢笔的长度为
【分析】去掉偏差较大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21.(2022八上·牡丹江期中)小德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①测量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记录为;
②选用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
③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为;
④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①和 ,应改为去掉封皮后测量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则一张纸的表达式是: 。(用题中字母表示)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 (填字母序号)。
(3)下面是小德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学生用刻度尺准备进行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两个空白处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mm /mm
①
②
③
(4)在进行步骤①时,若没有将课本压紧,会使测量结果 (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④;
(2)②①③④
(3)mm;平均值
(4)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物理课本中,一张纸有两个页码,所以要得到一本物理书的纸张张数,需要将其页码n除以2,即有 张纸,故实验步骤④是错误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德采取了“累积法”,用一本书的总厚度除以一本书的纸张张数,故一张纸的厚度为
(2)用“累积法”测量纸张的厚度应先选择一个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然后用该刻度尺直接测量去除封面后的物理课本的厚度L;再翻看物理课本的页码n,推理的得出物理课本的纸张张数为 ;最后用物理课本的厚度L除以纸张的张数 ,计算得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d。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②①③④。
(3)根据题意,小德选用的是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是毫米尺,用该刻度尺读出的课本厚度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故填mm。在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应在表格的最后一列加上平均值一栏。
(4)在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时,如果没有将课本压紧,纸张间的间隙较大,测量出来课本的厚度L会偏大,根据一张纸厚度的表达式 可知,当L增大时,计算出纸张的厚度d也会偏大。
【分析】(1)用一本书的总厚度除以一本书的纸张张数可得一张纸的厚度;
(2)根据实验要求及结论,合理设计实验步骤;
(3)该刻度尺读出的课本厚度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根据一张纸厚度的表达式 可知,当L增大时,计算出纸张的厚度d也会偏大。
1 /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新化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3.2min C.200s D.180s
2.(2023八上·凤凰期末)一名学生的测量记录中没有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单位是“m”( )
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是3.5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2.4 D.一名同学的身高为16.4
3.(2022八上·建昌期中)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分别为12.38cm、12.37cm、12.38cm、12.33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4.(2022八上·陵城期中)在学习交流活动中,小组同学就“误差”进行了讨论,下列各位同学发表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小亮: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小刚: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小勇: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2022八上·郧阳期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s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s时间能读50个字左右
B.健康人的脉搏,1s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s
D.有人说1s就是一眨眼的时间
6.(2022八上·临淄期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出荀子《劝学篇》。古人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跬”的距离最接近( )
A.5mm B.5cm C.5dm D.5m
7.(2022八上·牡丹期中)如图,2022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7m B.3.3m C.4.8m D.5.9m
8.(2022八上·清新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画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3八上·江城期末)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时,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测量时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是可以消除误差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裁判员秒表测量100米短跑时,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
10.(2022八上·嘉祥期中)下列单位换算式正确的是( )
A.76m=76m×100=7600cm B.76m=76×100cm=7600cm
C.76m=76m×100cm=7600cm D.76m=76m×100=7600cm
11.(2022八上·电白期中)如图地图上PQ两地的一段公路线是一段曲线,要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直尺直接量出P和Q两点之间的距离
B.用直尺在曲线上从P点慢慢移到Q点,直接读出长度的数值
C.用一条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D.用橡皮筋代替C选项中的细棉线,操作过程同C选项
12.(2022八上·高州月考)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和圈数,则直径
13.(2022八上·陆丰期末)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如图所示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
A.μm B.mm C.cm D.dm
14.(2021八上·三台期中)动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由北海开往广州南的D3634次动车运行的部分时刻表如下表所示,由下表可知,本次动车由南宁东站运行到广州南站需要的时间是( )
D3634 北海 钦州东 南宁东 贵港 梧州南 广州南
到站时间 --- 8:47 9:35 10:45 12:08 14:04
发车时间 8:06 8:49 9:55 10:47 12:12
A.4.15h B.4.09h C.4.48h D.4.29h
二、填空题
15.(2023八上·东丽期末)测量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正确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在测量一块金属块的长度时,某次的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 cm。图乙用秒表所测得的时间为 s。
16.(2022八上·岑溪期中)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图中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17.(2023八上·怀来期末)宸宸用刻度尺测物体A的长度,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是 cm;她用刻度尺测另一物体B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cm、14.50cm、14.53cm,14.65cm,物体B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cm。
18.(2022八上·邹城期中)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2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19.(2022八上·曹妃甸月考)小明在用一把钢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实验中,对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7.82cm、17.83cm、17.81cm、17.8cm。
(1)他对木块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 ;
(2)这把钢尺的分度值是 ;
(3)小明先对四次测量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发现 是错误的,错误原因可能是 ;
(4)小明测出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km;
(5)若制成的钢尺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寒的冬季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1八上·永年期中)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cm、14.82cm、12.80cm。
(1)根据测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错误操作的是 同学,这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其他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这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3)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后,若剩下的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其中一位的结果仍然与其他三位存在明显不同,其原因是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 与其他三位的不同。
(4)在这次测量中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多次测量,终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
21.(2022八上·牡丹江期中)小德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①测量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记录为;
②选用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
③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为;
④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①和 ,应改为去掉封皮后测量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则一张纸的表达式是: 。(用题中字母表示)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 (填字母序号)。
(3)下面是小德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学生用刻度尺准备进行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两个空白处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mm /mm
①
②
③
(4)在进行步骤①时,若没有将课本压紧,会使测量结果 (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由图知道,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由于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此时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故停表的读数是3min20s=200s,
故答案为:C.
【分析】秒表中,大圈的分度值是0.1s,小圈的分度值是1min,看清小圈刻度是否过半格,结合大圈刻度读数。
2.【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m,即17.5cm,符合实际长度,A符合题意;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约是3.5cm,B不符合题意;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2.4mm,C不符合题意;
D.一名同学的身高为16.4d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四次测量的数据的准确值相同,则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则书的宽度为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精确测量只能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误差是真实值与正确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错误是错误测量引起的,可以避免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误差是真实值与正确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错误是错误测量引起的,可以避免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s时间能读5个字左右,A不符合题意;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人们呼、吸气1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5s,C不符合题意;
D.人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1s,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迈出一次为“跬”,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大约0.5m,所以1“跬”的距离最接近0.5m=5dm,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跬”的距离最接近0.5m=5dm。
7.【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
8.【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铅笔没有水平靠近刻度线,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C符合题意;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
9.【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测量时,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可以消除误差,B错误,符合题意;
C.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裁判员秒表测量100米短跑时,应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开始计时,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可以消除误差;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错误。
10.【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A中76m×100应该等于7600m,换算错误,正确换算应该不要76m后面的单位m,在100后面添上单位cm,即76×100cm,A不符合题意;
B.B中76×100cm等于7600cm,换算正确,B符合题意;
C.C中76m×100cm应该等于7600cm×100cm,最终等于760000cm2,正确换算应该不要76m后面的单位m,即76×100cm,C不符合题意;
D.D中76×100等于7600,没有单位,正确换算应该在100后面添上单位cm,即76×100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76m=76×100cm=7600cm为正确换算。
11.【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曲线,不准确,不方便,AB不符合题意;
C.用一条无弹性的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此种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法,C符合题意。
D.用橡皮筋代替细棉线,由于橡皮筋有弹性和伸缩性,把它拉直后测量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一条无弹性的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此种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12.【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A错误,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 和圈数 ,则直径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球体的直径,只利用刻度尺不能测量;根据车轮的周长和圈数可以减少长度;测量微小的长度,可以多测量一些,再计算平均值。
13.【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小明的脚长略小于成年人,在24.5cm左右,合 。即245mm或2.45dm。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245“是指245mm或2.45dm。
14.【答案】A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本次动车由南宁动站的发车时间为,到广州南站的时间为,故本次动车由南宁东站运行到广州南站需要的时间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列车时刻表进行计算即可。
15.【答案】3.20;11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块的长度 ,图乙中,秒表所测得的时间为1min50s,即110s。
【分析】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秒表中,大圈的分度值是0.1s,小圈的分度值是1min,看清小圈刻度是否过半格,结合大圈刻度读数。
16.【答案】B;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知道,A、C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AC不符合题意,B读数视线正确。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50cm。
【分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17.【答案】3.50;14.5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9.50cm-6.00cm=3.50cm,从题中数据可知,14.6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4.65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B长度是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8.【答案】(1)1.20;0.1;104
(2)14.5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L=3.20cm﹣2.00cm=1.20cm,停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偏向“2”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44s,停表的读数为1min44s=104s
(2)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2)根据多次测量的长度,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9.【答案】(1)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1mm(或0.1cm)
(3)17.8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17.82;1.782×10-5
(5)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物理学中利用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2)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17.82cm、17.83cm、17.81cm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3)由其他数据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17.8cm为错误数据,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去除错误数据17.8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5)由于热胀冷缩现象,钢尺在严寒的冬季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长度会变短,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分析】(1)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测量长度时,读取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长度是,没有估计值是错误的;
(4)根据多次测量的长度,计算平均值,是物体的长度;
(5)刻度尺的分度值偏小时,测量的结果偏大。
20.【答案】(1)丁
(2)读数误差;不可以
(3)分度值
(4)12.82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其它几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均在12.80cm左右,而丁同学的测量结果为14.82cm,丁同学的数据与其他同学的数据明显差距较大,明显读数错误。
(2)其他几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是测量误差,这是不可以消除的。
(3)测量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可看出,丙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其它同学所用刻度尺的会度值为1mm,所以,丙同学的数据与其它同学明显不同,其原因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与其他三位的不同。
(4)求平均值得钢笔的长度为
【分析】去掉偏差较大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21.【答案】(1)④;
(2)②①③④
(3)mm;平均值
(4)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物理课本中,一张纸有两个页码,所以要得到一本物理书的纸张张数,需要将其页码n除以2,即有 张纸,故实验步骤④是错误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德采取了“累积法”,用一本书的总厚度除以一本书的纸张张数,故一张纸的厚度为
(2)用“累积法”测量纸张的厚度应先选择一个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然后用该刻度尺直接测量去除封面后的物理课本的厚度L;再翻看物理课本的页码n,推理的得出物理课本的纸张张数为 ;最后用物理课本的厚度L除以纸张的张数 ,计算得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d。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②①③④。
(3)根据题意,小德选用的是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是毫米尺,用该刻度尺读出的课本厚度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故填mm。在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应在表格的最后一列加上平均值一栏。
(4)在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时,如果没有将课本压紧,纸张间的间隙较大,测量出来课本的厚度L会偏大,根据一张纸厚度的表达式 可知,当L增大时,计算出纸张的厚度d也会偏大。
【分析】(1)用一本书的总厚度除以一本书的纸张张数可得一张纸的厚度;
(2)根据实验要求及结论,合理设计实验步骤;
(3)该刻度尺读出的课本厚度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根据一张纸厚度的表达式 可知,当L增大时,计算出纸张的厚度d也会偏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