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邵阳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7 16: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邵阳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九年级6班班委会为了帮助学困生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要点化、问题化。下面是班委会针对“百团大战”设计的学习要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李宗仁指挥 B.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
C.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及《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全党开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这一行动,除了科学认识客观世界、加强自身建设、反对主观主义等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为了( )
A.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红军开展反“围剿”斗争
C.打败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 D.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邵阳市某历史人物(见下图)故居管理局举行其诞生14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材料中有“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该历史人物是( )
A.魏源 B.邓世昌 C.黄兴 D.蔡锷
4.(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该历史情景发生在(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长沙
6.(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7.(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8.(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 B.重庆谈判——1942年
C.土地改革完成——1962年 D.中美建交——1972年
9.(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A.见长辈要跪拜 B.女子缠足
C.称呼“老爷”“大人” D.行鞠躬、握手礼
10.(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该事件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11.(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2.(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既能抒发个人情怀,也能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下图所示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辽沈战役
13.(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 B.都主张暴力革命
C.都主张民主共和 D.都主张君主立宪
14.(2021·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历史事件与所发生时间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 B.《马关条约》—1901年
C.辛亥革命—1911年 D.九一八事变—1931年
15.(2021·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梁启超说: “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溥仪
16.(2021·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1月,习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他在兴办实业(大生纱厂)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材料中的“他”是()
A.张騫 B.张蹇 C.张謇 D.张骞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当时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后来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元帅,不是李宗仁,A项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择A项;百团大战的确是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上,战役的主要目标的确是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战役的影响的确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由此可知,BCD三项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1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要是为了加强自身建设,为打败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做准备,C项正确;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反“围剿”斗争主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的重大任务之一,与“1941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领导护国军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蔡锷将军,蔡锷将军生于1882年的湖南邵阳,2022年正是其140周年诞辰,在袁世凯复辟时,蔡锷将军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维护了共和制度,D项正确;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邓世昌是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因抗击日寇英勇牺牲,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黄兴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为近代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领导护国军起义的并不是他,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据题干中“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D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 中美《望厦条约》未割占土地,排除B项;《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的一区给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据题干“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B项正确;上海是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排除A项;南京、长沙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据题干“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B项正确;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有关,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与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C项;长征精神与红军长征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据题干“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美国、法国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的“两次”不符,排除AB项;德国与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1月1日,A项正确;重庆谈判在1945年,排除B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C项;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197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近代史实可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子、易服、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D项正确;而ABC属于旧风俗,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该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解放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B项正确;1946年夏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B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诗歌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内容,所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这首诗歌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和北伐、南昌起义以及辽沈战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者都是学习西方,A项正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属于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故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在1851年爆发,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在1911年爆发,故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在1931年爆发,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A
【详解】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故A符合题意;张勋曾经复辟帝制,但不是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的对象,排除B;段祺瑞和溥仪不是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的对象,排除CD。故选A。
16.C
【详解】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故C符合题意;A、B和D中名字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故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