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
一、中国现代史
1.(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电影《长津湖》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了国家安全。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还有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进行“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 D.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4.(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八年级某班同学准备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他们主要参考的资料是( )
A.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B.抗美援朝文献 C.《甲午风云》影片 D.虎门销烟纪念馆
5.(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集体经营
6.(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邓小平理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A.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9.(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调动了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B.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
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0.(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
二、中国近代史
11.(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2.(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场景。“大纲”颁布于( )
A.井冈山会师后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3.(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4.(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传统纪年一般采用干支纪年法,如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请问1901年是(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15.(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③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④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综合分析下面材料,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事件
九一八事变后 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了抗战
1937年8月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分不开
17.(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体现了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18.(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下列选项与之关联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B.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戊戌变法
C.反帝反封建的完成——辛亥革命 D.民主共和的实现——新文化运动
20.(2021·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21.(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22.(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南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片红色士地,是朱德、张澜、罗瑞卿等一代伟人和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件与朱德有关的是
A.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B.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参加谈判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军长
23.(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4.(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中“它”指(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中国古代史
25.(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材料体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
26.(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材料有关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7.(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一带一路”使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小王想通过旅行去探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他应该到达图中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28.(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这里的“凿空”指( )
A.开辟海上交通 B.张骞通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29.(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秦实现统一后,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刺史
30.(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参考答案:
1.B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由此可知,新中国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并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故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了土地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C项正确;1949年9月政协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时新生政权已经巩固,排除B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而非巩固政权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人们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舍身炸敌堡扫清进军道路,B项正确;圆明园大水法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破坏形成的,排除A项;《甲午风云》影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C项;虎门销烟纪念馆是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确立的“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过渡时期,人民公社化是在1958年,故AB错误;人民公社是土地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个体经营,故D错误。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系列基本问题,所以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故选项C属于历史评价,符合题意;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都是对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8.C
【详解】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 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是焦裕禄,排除A项;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是王进喜,排除B项;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是雷锋,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D项正确;《资政新编》脱离了农民的实际,无法调动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时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所学可知,我国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性质,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变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为此,材料中的“它”指中华民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是将介石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有力地调动了解放区农民革命的积极性,C项正确;井冈山会师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并没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体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中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斗争矛头明确指向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显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D正确;材料不仅体现反对封建军阀,也体现反对帝国主义列强,A排除;题干出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反映了学生的斗争精神,但没有体现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B排除;五四运动旨在反帝反封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不是维护国家统一,C排除。故选D。
1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每60年为一个循环,每增加一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向后推一位。因此,已知1894年是甲午年可得出,1901年是辛丑年(也可根据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进行判断),C项正确;甲午年是题干中的1894年,排除A项;戊戌年是1898年,排除B项;辛亥年是191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在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8月—1937年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②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战前途的悲观看法;故①③④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D
【详解】表格中“少数民族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了抗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分别是从少数民族、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说明对抗日的作用。体现出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分不开,D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项;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台儿庄大捷,排除B项;材料不单单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依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所学知识,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B正确;“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对应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A排除;“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对应的是全民族抗战,C排除;“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对应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作风,D排除。故选B。
18.B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9.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朝洋务派官员开展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正确;“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B排除;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排除;“民主共和的实现”对应的是辛亥革命,D排除。故选A。
20.D
【详解】由简图中“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中原”等信息可知,这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D正确;转战陕北、战略防御、自卫反击、战略决战等都不符合图示信息,故ABC错误。
21.B
【详解】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最能体现出列强资本输出的特点,不利于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属于领土主权丧失,排除A项;《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加重民众的负担,排除C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体现出列强控制清政府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是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A项正确;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朱德没有参加谈判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C项;皖南事变后陈毅担任新四军代军长,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了日本侵占的台湾等中国领土需归还中国,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是一战结束后的对德和约、1922年签署的《九国公约》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1945年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是声明同盟国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敌人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D项。故选A项。
25.A
【详解】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一法度衡石丈尺”可以知道,“石丈尺”这是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所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度量衡,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CD。
26.D
【详解】根据题干“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结合所学可知,与突火枪有关发明是火药,D项正确;造纸术、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AB项;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经新疆境内到达中亚和西亚,最后运往欧洲,因此起点是D点,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起点,排除。故选D项。
2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司马迁把张骞开通西域称为“凿空”,B项正确;开辟海上交通张骞无关,排除A项;设置西域都护在公元前60年,与张骞无关,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皇帝下面设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A项正确;太尉主要负责军事事务,排除B项;丞相负责行政事务,排除C项;刺史是东汉时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0.B
【详解】根据材料“航行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是用于航行,B项正确;火药用于军事,排除A项;印刷术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造纸术用于书写,排除D项。故选B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