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三年(2021-2023)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古诗文默写
一.古诗文默写(共13小题)
1.(2023 南山区)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使弈秋 ,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2)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 ,被初阳 了。
2.(2023 南山区)先补充诗句,再选择与诗句相对应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连线。
(诗句) (主题) (表达方法)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 高洁品格 直抒胸臆
② ,要留清白在人间。 依依惜别 融情于景
③ ,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亲之愁 托物言志
3.(2022 盐田区)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诗意栖居]在诗人眼中,万事万物皆可为诗,四季均能成文。看早春细雨,便有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叹;望中秋明月,又伤感低吟“今夜月明人尽望, ”;见风中之竹,不禁赞叹“ ,任尔东西南北风”;凝园外红杏,涌发惊喜“ ,一枝红杏出墙来。”
(2)[语苑慧心]语文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她教给我们遇事的态度:“穷则变,变则通, ”;她让我们明白生命的真谛:“人固有一死, , 。为人民利益而死, ”;她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 ”,要在“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中成长。
(3)[时光语录]时光易逝,朱自清先生曾感慨:“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即将进入中学,要珍惜时间,把名言警句“ ”当作座右铭不断勉励自己。
4.(2022 坪山区)根据课文内容或你已知的知识填空。
(1)春天的季节里总少不了柳树摇曳的身姿,在古诗当中也不乏关于柳树的描写,在《采薇》中是这样描写柳树的: ,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是这样描写柳树的: , 。
(2)在《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孩从视觉的角度说明太阳距离的远近“日初出 ,及日中则 ,此不为 ?”
(3)“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得名于此。请观察下面诗句中“花”字的位置,补全含有“花”的诗句,完成一轮飞花令。
花近高楼伤客心 又逢君 春江花朝秋月夜 相映红
不知近水花先发 出门俱是看花人 霜叶红于
(4)小学毕业了,方老师给平时遇事容易钻牛角尖,不太懂得变通的同学这样的赠言:“穷则变, , 。你可以用多角度的方式思维问题,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给平时不愿意多读书,多思考,总想走捷径的同学这样的赠言:“ ,事非经过不知难!平时多用功,才能有备无患。”给平时爱拖拉的同学这样的赠言:“少壮不努力, 。愿你能珍惜时间。”
5.(2022 龙华区)按所学知识填空。
(1)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我们能体会到王维送别元二时的依依离别之情;诵“ ,一枝红杏出墙来”能想象到叶绍翁在游园时的意外之喜;咏“ ,任尔东西南北风”感受郑燮坚贞不屈的志向;读《礼记》中的“ ,日日新,又日新”传承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忆“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了”警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唱响未来。
(2)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细雨滋润你的心田,可以用诗句“ , 。”来赞扬老师。
(3)学校的一草一木深深印在你的心里,可以用诗句“ , ”来表达你对母校的思念。
6.(2022 龙华区)古诗文填空。
①在月夜,诗人王建面对月亮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 ?”“劝君更尽一杯酒, ”表达了王维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场景。同时明代朝诗人于谦则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明自己不怕挫折、积极进取、正直清白的骨气。
②苟日新, ,又日新。
③莫道君行早, 。
7.(2022 光明区)玲玲: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通过诗句“ ,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李贺笔下的“ , ”写出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小陆:是的,我发现月亮也是很多诗人喜欢的咏物对象,他们借月夜的景色,表达情感。《十五夜望月》中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和《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我:不仅如此,诗词里处处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和动人的情感,当我读到“ , ”心里也会油然升起 的情感。
8.(2023 龙岗区)填空题。
(1) , 。 , 。(《示儿》宋 陆游)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
(3) ,一字值千金。
(4)树欲静而风不止, 。
(5)胤功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尝得油,夏月则 以照书, 焉。
9.(2021 龙华区)默写。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 。
②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 , 。常恐秋节至, 。
④青, 。
⑤今我来思, 。
10.(2022 罗湖区)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1)《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诗中“ , ”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特点,诗人倾耳细听,满心欢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欣悦之情;《清平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写的,词人不舍春归,词中“ , ”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求之不得的无奈。
(2)古诗中“何当金络脑, ”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怕千难万险、保持忠诚清白的品格。
(3)古诗中富有哲理。老师常常告诫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 ”让我们及时孝敬父母、陪伴父母;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但要懂得节约的好传统“ ,莫把无时当有时”;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这让我想起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
11.(2022 宝安区)古诗词积累。
(1)补充诗句:才始送春归, 。若到江南赶上春, 。
(2)按提示填写诗句。①怜春惜春:春色满园关不住, 。
②望月怀远: ,明月何时照我还。
12.(2022 龙岗区)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古诗词是有生命力的,韩愈“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而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春是热烈的;古诗词是有情谊的,王维笔下“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
(2)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懂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3)“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多陪伴父母:“ ,事非经过不知难”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多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4)吟诗可赏景。“大漠沙如雪, ”里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有迷人的春景;“ ,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是有寂寥的秋意。
13.(2022 福田区)(1)[托物言志]于谦的《石灰吟》中最能表现作者大无畏的凛然正气和坚贞高洁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借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来表达作者不惧打击,坚韧刚劲的精神。
(2)[借诗传情]诗句中往往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寒食东风御柳斜”写出了传统节日一寒食节的景色。临近毕业,我想借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 ”来表达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3)[金玉良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常将有日思无日,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说:“这段时间工作忙,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父母。”我可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 ”来提醒自己要及时行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淮南子》中也这样说过:“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广东深圳三年(2021-2023)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古诗文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文默写(共13小题)
1.(2023 南山区)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使弈秋 诲二人弈 ,其一人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2)过去的日子如 轻烟 ,被微风 吹散 了;如 薄雾 ,被初阳 蒸融 了。
【答案】(1)诲二人弈 专心致志;
(2)轻烟 吹散 薄雾 蒸融。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学弈》,原文: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原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故答案为:
(1)诲二人弈 专心致志;
(2)轻烟 吹散 薄雾 蒸融。
2.(2023 南山区)先补充诗句,再选择与诗句相对应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连线。
(诗句) (主题) (表达方法)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高洁品格 直抒胸臆
②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依依惜别 融情于景
③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亲之愁 托物言志
【答案】
【解答】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望月夜》。全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月夜图,情景如画,融情于景,渲染了中秋月夜的环境气氛以及诗人心中因别离思聚而生的情意。抒发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石灰顽强的品质,实际是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
3.(2022 盐田区)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诗意栖居]在诗人眼中,万事万物皆可为诗,四季均能成文。看早春细雨,便有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叹;望中秋明月,又伤感低吟“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见风中之竹,不禁赞叹“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凝园外红杏,涌发惊喜“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语苑慧心]语文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她教给我们遇事的态度:“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 ”;她让我们明白生命的真谛:“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比泰山还重 ”;她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要在“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中成长。
(3)[时光语录]时光易逝,朱自清先生曾感慨:“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即将进入中学,要珍惜时间,把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当作座右铭不断勉励自己。
【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磨万击还坚劲 春色满园关不住
(2)通则久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比泰山还重 事非经过不知难
(3)时间的流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背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背默。《周易 系辞》,相关例句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毛泽东的名篇《为人民服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背默。
本段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注意“流”字的正确书写。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故答案为:
(1)天街小雨润如酥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磨万击还坚劲 春色满园关不住
(2)通则久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比泰山还重 事非经过不知难
(3)时间的流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2022 坪山区)根据课文内容或你已知的知识填空。
(1)春天的季节里总少不了柳树摇曳的身姿,在古诗当中也不乏关于柳树的描写,在《采薇》中是这样描写柳树的: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是这样描写柳树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2)在《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孩从视觉的角度说明太阳距离的远近“日初出 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 如盘盂 ,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3)“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得名于此。请观察下面诗句中“花”字的位置,补全含有“花”的诗句,完成一轮飞花令。
花近高楼伤客心 落花时节 又逢君 春江花朝秋月夜 人面桃花 相映红
不知近水花先发 出门俱是看花人 霜叶红于 二月花
(4)小学毕业了,方老师给平时遇事容易钻牛角尖,不太懂得变通的同学这样的赠言:“穷则变, 变则通 , 通则久 。你可以用多角度的方式思维问题,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给平时不愿意多读书,多思考,总想走捷径的同学这样的赠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平时多用功,才能有备无患。”给平时爱拖拉的同学这样的赠言:“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愿你能珍惜时间。”
【答案】(1)昔我往矣 杨柳依 渭城朝雨浥轻尘;
(2)大如车盖 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落花时节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二月花;
(4)变则通 通则久 书到用时方恨少 老大徒伤悲。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采薇》,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两小儿辩日》,原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考查古诗文默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韩翃的《寒食》,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花近高楼伤客心”出自杜甫的《登楼》,全诗为: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全诗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江花朝秋月夜”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为: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全诗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近水花先发”出自张谓的《早梅》,全诗为: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出门俱是看花人”出自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全诗为: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文默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会受阻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变通、屈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
(1)昔我往矣 杨柳依 渭城朝雨浥轻尘;
(2)大如车盖 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落花时节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二月花;
(4)变则通 通则久 书到用时方恨少 老大徒伤悲。
5.(2022 龙华区)按所学知识填空。
(1)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们能体会到王维送别元二时的依依离别之情;诵“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能想象到叶绍翁在游园时的意外之喜;咏“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感受郑燮坚贞不屈的志向;读《礼记》中的“ 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传承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忆“过去的日子如 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融 了”警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唱响未来。
(2)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细雨滋润你的心田,可以用诗句“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来赞扬老师。
(3)学校的一草一木深深印在你的心里,可以用诗句“ 一草一木皆生命 ,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表达你对母校的思念。
【答案】(1)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色满园关不住 千磨万击还坚劲 苟日新 轻烟 蒸融;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一草一木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3)一草一木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选自课文《匆匆》。
(2)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3)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故答案为:
(1)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色满园关不住 千磨万击还坚劲 苟日新 轻烟 蒸融;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一草一木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3)一草一木皆生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6.(2022 龙华区)古诗文填空。
①在月夜,诗人王建面对月亮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了王维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场景。同时明代朝诗人于谦则用“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明自己不怕挫折、积极进取、正直清白的骨气。
②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③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
【答案】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②日日新;
③更有早行人。
【解答】①依次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③“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故答案为:
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②日日新;
③更有早行人。
7.(2022 光明区)玲玲: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通过诗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李贺笔下的“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写出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小陆:是的,我发现月亮也是很多诗人喜欢的咏物对象,他们借月夜的景色,表达情感。《十五夜望月》中的“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和《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我:不仅如此,诗词里处处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和动人的情感,当我读到“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心里也会油然升起 思念远方朋友 的情感。
【答案】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思念远方朋友
【解答】分别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唐代李贺的《马诗》,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故答案为: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思念远方朋友
8.(2023 龙岗区)填空题。
(1)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宋 陆游)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3)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4)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
(5)胤功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尝得油,夏月则 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 以夜继日 焉。
【答案】(1)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3)读书须用意;
(4)子欲养而亲不待;
(5)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夜继日。
【解答】(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5)选自《囊萤映雪》。
故答案为:
(1)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3)读书须用意;
(4)子欲养而亲不待;
(5)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夜继日。
9.(2021 龙华区)默写。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
②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 阳春布德泽 ,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
④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 。
⑤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答案】①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
③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焜黄华叶衰;
④出于蓝而胜于蓝;
⑤雨雪霏霏。
【解答】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朝诗人韩翎的《寒食》。
③“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出自近代诗人郭茂倩的古诗作品《长歌行》。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先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
⑤“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采薇》。
故答案为:
①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
③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焜黄华叶衰;
④出于蓝而胜于蓝;
⑤雨雪霏霏。
10.(2022 罗湖区)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1)《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杜甫 ,诗中“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特点,诗人倾耳细听,满心欢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欣悦之情;《清平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 写的,词人不舍春归,词中“ 百啭无人能解 , 因风飞过蔷薇 ”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求之不得的无奈。
(2)古诗中“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怕千难万险、保持忠诚清白的品格。
(3)古诗中富有哲理。老师常常告诫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让我们及时孝敬父母、陪伴父母;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但要懂得节约的好传统“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这让我想起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
【答案】(1)杜甫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黄庭坚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2)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3)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忠言逆耳利于行。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
(2)分别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和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准备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就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教育我们要学会节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故答案为:
(1)杜甫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黄庭坚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2)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3)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忠言逆耳利于行。
11.(2022 宝安区)古诗词积累。
(1)补充诗句: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
(2)按提示填写诗句。①怜春惜春: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②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1)又送君归去 千万和春住;
(2)①一枝红杏出墙来;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答】(1)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2)①“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故答案为:
(1)又送君归去 千万和春住;
(2)①一枝红杏出墙来;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12.(2022 龙岗区)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古诗词是有生命力的,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而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春是热烈的;古诗词是有情谊的,王维笔下“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
(2)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懂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3)“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多陪伴父母:“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多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4)吟诗可赏景。“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里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里有迷人的春景;“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是有寂寥的秋意。
【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 春色满园关不住 西出阳关无故人;
(2)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3)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4)燕山月似钩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警世贤文》,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4)分别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唐代韩翃的《寒食》,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故答案为:
(1)天街小雨润如酥 春色满园关不住 西出阳关无故人;
(2)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3)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4)燕山月似钩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
13.(2022 福田区)(1)[托物言志]于谦的《石灰吟》中最能表现作者大无畏的凛然正气和坚贞高洁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借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来表达作者不惧打击,坚韧刚劲的精神。
(2)[借诗传情]诗句中往往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写出了传统节日一寒食节的景色。临近毕业,我想借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来表达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3)[金玉良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说:“这段时间工作忙,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父母。”我可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来提醒自己要及时行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淮南子》中也这样说过:“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
【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2.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城无处不飞花 润物细无声;
3.莫把无时当有时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解答】1.分别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燮的《竹石》;
2.分别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唐代韩翃的《寒食》,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就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故答案为:
1.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2.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城无处不飞花 润物细无声;
3.莫把无时当有时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