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6.1《有序数对》说课稿
通州市刘桥中学 吴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也直接关系到后面对函数图象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将几何图形向数转化的初步内容。有序数对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有序数对是学好全章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实施教学,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利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设计“找朋友”的游戏,探究如何确定位置。也即先只给一个数据,如我的朋友在“第5列”,问学生能否知道我的朋友是谁;接着给两个数据,如“第5列,第4排”。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并体会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信息,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并揭示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利用“找朋友”游戏中所用到的数对,并观察数对的特点,使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然后通过改变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让学生再次经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亲身感受数对“有序”的必要性,加深理解,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序的特征,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以达到对有序数对这个概念的透彻理解。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通过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练习,突出本节的重点,先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如让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数对找出教室里的同学;或者请学生在事先分发的有网格讲义纸上根据要求描出若干个点,看是否能形成预先设计的图案,等等。这些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让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之后再设计一稍难的活动,如利用围棋或象棋棋子的运动,或者街巷路口的确定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实际情况,还可机动设置“工兵排地雷”、“猫捉老鼠”等游戏,都可利用有序数对加以解决。通过这些新颖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活动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拓宽知识面。
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如通过用有序数对描述图形,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现创造力的空间,更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
(四)回顾反思、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相关习题的当堂测验,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布置作业
考虑到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分层次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主要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保证。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也是一名活动的组织者。用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得当的活动,能将学生放得开,又能收得回,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知,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与锻炼,并从中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观点,使学生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较好的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概念:有序数对
1、电影院中的座位
2、教室中的座位
… …
课题:有序数对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