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月光曲
第1课时
对于贝多芬,同学们都了解多少呢?
《月光曲》
贝多芬
初识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就登台演出,26岁时听觉开始衰弱,后来两耳失聪。但他并未就此辍笔,他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的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主要作品中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
生字新词
左窄右宽
注意点的写法
部首是“阝”
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本课新词:
创作《月光曲》的故事传说。
(第1自然段)
为穷兄妹俩演奏钢琴曲。
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
即兴创作《月光曲》。
(第10自然段)
(第2~7自然段)
(第8、9自然段)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探究二 精读课文,聚焦对话
默读第2~7自然段,把人物的三次对话用笔勾画出来,并在旁边添加自己的批注。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热爱音乐
品读皮鞋匠兄妹俩的对话,感受盲姑娘心灵的美好。
想听贝多芬弹琴的渴望
心疼哥哥,不想再给他增加负担
善解人意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读对话,联系上文,说一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
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善解人意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兄妹两人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动了贝多芬,所以他要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品读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感动。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说说“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分别说明了什么。
“多纯熟哇”说明盲姑娘赞叹贝多芬弹奏技巧的高超。“感情多深哪”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音乐情感表现得充分。
研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表示猜想,语调稍长
表示肯定,语调急促
思考一下: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呢?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音乐,贝多芬的内心肯定十分激动,高山流水,知音难寻,于是贝多芬产生了再为她弹一曲的想法。
这节课过补充思维导图,既理清了课文脉络,又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聚焦课文中人物的三次对话,我们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感情,体会到了人物所具有的品格。
1.认真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出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月光曲
第2课时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音乐,贝多芬的内心肯定十分激动,高山流水,知音难寻,于是贝多芬产生了要为她再弹一曲的想法。就这样,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探究一 聚焦联想,想象画面
合作探究
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第一个“清幽”指的是什么?后面一个“清幽”又指什么?
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
形容月光的柔美。
读课文第9自然段,勾画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语句。
文字内容 画面 《月光曲》旋律变化
从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
他好像
从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
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
微云
忽然
涌过来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越升越高 刮风卷浪
月光普照 波涛汹涌
温柔清幽 悠扬舒缓
气势渐强 出现转折
高昂激越 节奏明快
有感情地朗诵。
舒缓
升高
高亢
根据乐曲旋律变化指导学生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音乐之美。
温柔清幽
悠扬舒缓
气势渐强
出现转折
高昂激越
节奏明快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创设情境,背诵积累
仔细聆听音乐,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合作探究
探究三 欣赏音乐,想象画面
通过抓环境,列表格的形式,想象了画面,感受了《月光曲》的旋律。通过想象画面、聆听音乐、抓关键词等方法背诵了课文第9自然段,并借助其他乐曲,想象了画面。
1.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2.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