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练习——《昆虫记》科普阅读进阶训练营(五)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练习——《昆虫记》科普阅读进阶训练营(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6:37: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练习——《昆虫记》科普阅读进阶训练营(五)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2.(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 B.黄蜂 C.园蛛
3.(2017八上·抚顺期末)选出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二、填空题
4.螳螂外表   而   ,   的体色,   的长翼,颈部   ,   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   。
5.会结网的   是个   高手。
三、名著导读
6.(2019·天津)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水浒传》,我们结识了景阳冈打虎的①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草莽英雄的血性与气概;读《西游记》,我们认识了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②   ,被他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的性格所吸引;读《③   》,我们和尼摩船长一起航行,领略了海底的奇妙与美丽;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④   (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徜徉书海,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四、判断题
7.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几个星期。
8.背着小蛛的七个月里,母蛛要随时喂它们吃东西。
9.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
10.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
11.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法布尔爱虫、鲁迅仇猫
【阅读点睛: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对自然界的昆虫有说不出的热爱。而鲁迅也是以人性观照动物,对现实中的资产阶级文人和暴虐者发出了尖锐的批判。】
【甲】高高的在我头顶上,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而在地面上,围绕着我的,有昆虫快乐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了。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缺少一个大的秘密——生命。确实,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那些被太阳晒热的地方,同我们的一样,不过终究说来,这种信念也等于一种猜想,这不是一件确实无疑的事。
在你的同伴里,相反的啊,我的蟋蟀,我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土地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看天上的星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的夜歌的原因了。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乙】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d.A)的一张铜版画 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
12.写出两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文学常识)
甲段出自《   》,作者是   。乙段出自散文集《   》中的《   》,作者是   。
13.甲段中,作者喜欢蟋蟀的原因是什么?乙段中作者讨厌猫的原因又是什么?(内容理解)
14.请分析两段选文在艺术手法上共同之处。(艺术特色)
15.(2017八上·潮安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没有获得此项大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两部名著,考点主要集中于名著内容及分析,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比总结,可以顺利答题。
2.【答案】A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的内容可知,萤火虫的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 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内容,主要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名著,要读原著。
3.【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昆虫记》
【解析】【分析】D项,“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说法有误。作者观察昆虫是以活体为主。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4.【答案】纤细;优雅;淡绿色;轻薄如纱;柔软;头;转动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依据作品的内容可知,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体色为淡绿色,长翼轻薄如纱,颈部柔软,它的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对昆虫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5.【答案】蜘蛛;纺织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蜘蛛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依据名著的内容进行作答。 会结网的 蜘蛛是纺织的高手。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要求考生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名著。
6.【答案】武松;孙悟空;海底两万里;法布尔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武松景阳冈打虎,孙悟空 桀骜不驯、爱憎分明 ,《海底两万里》的 尼摩船长 ,法布尔的《昆虫记》。
故答案为:①武松;②孙悟空;③海底两万里;④法布尔。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结合人物描写的具体特征判断人物名称,不要张冠李戴。
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作品内容可知,《昆虫记》中, 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五六个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均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按要求判断即可。
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作品内容可知,《昆虫记》中,它们的母亲也不客气,没给它们留下任何事物。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均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按要求判断即可。
9.【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判断能力。要求考生熟读名著,蛛网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把握,最阅读,加以判断。 本题的说法正确。 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0.【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 正确 。依据作品内容可知,《昆虫记》中, 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均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按要求判断即可。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判断能力。要求考生熟读名著,蛛网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把握,最阅读,加以判断。 本题的说法正确。《昆虫记》 中 蝉家族的祸害是蚋。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答案】12.昆虫记;法布尔;朝花夕拾;狗·猫·鼠;鲁迅
13.①在蟋蟀的歌声里,作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即便蟋蟀是那么微小,但它的生命能量让作者感动。②作者仇猫的原因有:猫对于捕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老是在交配时嗥叫,让人心烦;它虽然被证实没有谋害隐鼠但吃了兔子。
14.两段选文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人性观照物性。法布尔将热爱生命之情投射到蟋蟀身上,对它充满了喜爱。而在鲁迅笔下,猫代表着资产阶级文人、暴虑者,表达了作者对像猫这类人的憎恶。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点评】⑴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段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乙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作者是鲁迅。
故答案为:
1、昆虫记
2、法布尔
3、朝花夕拾
4、狗·猫·鼠
5、鲁迅
1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说明蟋蟀的歌声让作者陶醉,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作者之所以讨厌猫,是因为猫对于猎物定要“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而且“有这么一副媚态”,还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
故答案为: ①在蟋蟀的歌声里,作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即便蟋蟀是那么微小,但它的生命能量让作者感动。②作者仇猫的原因有:猫对于捕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老是在交配时嗥叫,让人心烦;它虽然被证实没有谋害隐鼠但吃了兔子。
14.本题考查艺术特色。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对自然界的昆虫有说不出的热爱。而鲁迅也是以人性观照动物,对现实中的资产阶级文人和暴虐者发出了尖锐的批判。两段选文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人性观照物性。法布尔将热爱生命之情投射到蟋蟀身上,对它充满了喜爱。而在鲁迅笔下,猫象征着资产阶级文人、暴虐者,表达了作者对像猫这类人的憎恶。
故答案为: 两段选文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人性观照物性。法布尔将热爱生命之情投射到蟋蟀身上,对它充满了喜爱。而在鲁迅笔下,猫代表着资产阶级文人、暴虑者,表达了作者对像猫这类人的憎恶。
15.【答案】(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知识点】昆虫记;作比较;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练习——《昆虫记》科普阅读进阶训练营(五)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没有获得此项大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两部名著,考点主要集中于名著内容及分析,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比总结,可以顺利答题。
2.(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 B.黄蜂 C.园蛛
【答案】A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的内容可知,萤火虫的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 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内容,主要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名著,要读原著。
3.(2017八上·抚顺期末)选出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昆虫记》
【解析】【分析】D项,“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说法有误。作者观察昆虫是以活体为主。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二、填空题
4.螳螂外表   而   ,   的体色,   的长翼,颈部   ,   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   。
【答案】纤细;优雅;淡绿色;轻薄如纱;柔软;头;转动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依据作品的内容可知,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体色为淡绿色,长翼轻薄如纱,颈部柔软,它的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对昆虫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5.会结网的   是个   高手。
【答案】蜘蛛;纺织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蜘蛛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依据名著的内容进行作答。 会结网的 蜘蛛是纺织的高手。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要求考生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名著。
三、名著导读
6.(2019·天津)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水浒传》,我们结识了景阳冈打虎的①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草莽英雄的血性与气概;读《西游记》,我们认识了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②   ,被他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的性格所吸引;读《③   》,我们和尼摩船长一起航行,领略了海底的奇妙与美丽;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④   (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徜徉书海,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答案】武松;孙悟空;海底两万里;法布尔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武松景阳冈打虎,孙悟空 桀骜不驯、爱憎分明 ,《海底两万里》的 尼摩船长 ,法布尔的《昆虫记》。
故答案为:①武松;②孙悟空;③海底两万里;④法布尔。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结合人物描写的具体特征判断人物名称,不要张冠李戴。
四、判断题
7.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几个星期。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作品内容可知,《昆虫记》中, 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五六个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均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按要求判断即可。
8.背着小蛛的七个月里,母蛛要随时喂它们吃东西。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作品内容可知,《昆虫记》中,它们的母亲也不客气,没给它们留下任何事物。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均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按要求判断即可。
9.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判断能力。要求考生熟读名著,蛛网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把握,最阅读,加以判断。 本题的说法正确。 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0.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 正确 。依据作品内容可知,《昆虫记》中, 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均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按要求判断即可。
11.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昆虫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判断能力。要求考生熟读名著,蛛网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的把握,最阅读,加以判断。 本题的说法正确。《昆虫记》 中 蝉家族的祸害是蚋。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法布尔爱虫、鲁迅仇猫
【阅读点睛: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对自然界的昆虫有说不出的热爱。而鲁迅也是以人性观照动物,对现实中的资产阶级文人和暴虐者发出了尖锐的批判。】
【甲】高高的在我头顶上,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而在地面上,围绕着我的,有昆虫快乐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了。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缺少一个大的秘密——生命。确实,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那些被太阳晒热的地方,同我们的一样,不过终究说来,这种信念也等于一种猜想,这不是一件确实无疑的事。
在你的同伴里,相反的啊,我的蟋蟀,我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土地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看天上的星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的夜歌的原因了。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乙】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d.A)的一张铜版画 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
12.写出两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文学常识)
甲段出自《   》,作者是   。乙段出自散文集《   》中的《   》,作者是   。
13.甲段中,作者喜欢蟋蟀的原因是什么?乙段中作者讨厌猫的原因又是什么?(内容理解)
14.请分析两段选文在艺术手法上共同之处。(艺术特色)
【答案】12.昆虫记;法布尔;朝花夕拾;狗·猫·鼠;鲁迅
13.①在蟋蟀的歌声里,作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即便蟋蟀是那么微小,但它的生命能量让作者感动。②作者仇猫的原因有:猫对于捕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老是在交配时嗥叫,让人心烦;它虽然被证实没有谋害隐鼠但吃了兔子。
14.两段选文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人性观照物性。法布尔将热爱生命之情投射到蟋蟀身上,对它充满了喜爱。而在鲁迅笔下,猫代表着资产阶级文人、暴虑者,表达了作者对像猫这类人的憎恶。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点评】⑴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段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乙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作者是鲁迅。
故答案为:
1、昆虫记
2、法布尔
3、朝花夕拾
4、狗·猫·鼠
5、鲁迅
1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说明蟋蟀的歌声让作者陶醉,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作者之所以讨厌猫,是因为猫对于猎物定要“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而且“有这么一副媚态”,还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
故答案为: ①在蟋蟀的歌声里,作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即便蟋蟀是那么微小,但它的生命能量让作者感动。②作者仇猫的原因有:猫对于捕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老是在交配时嗥叫,让人心烦;它虽然被证实没有谋害隐鼠但吃了兔子。
14.本题考查艺术特色。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对自然界的昆虫有说不出的热爱。而鲁迅也是以人性观照动物,对现实中的资产阶级文人和暴虐者发出了尖锐的批判。两段选文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人性观照物性。法布尔将热爱生命之情投射到蟋蟀身上,对它充满了喜爱。而在鲁迅笔下,猫象征着资产阶级文人、暴虐者,表达了作者对像猫这类人的憎恶。
故答案为: 两段选文在艺术上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人性观照物性。法布尔将热爱生命之情投射到蟋蟀身上,对它充满了喜爱。而在鲁迅笔下,猫代表着资产阶级文人、暴虑者,表达了作者对像猫这类人的憎恶。
15.(2017八上·潮安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知识点】昆虫记;作比较;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