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2.知道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对比:说说当时中国与英国的情况
新课讲授
中 国
英国
鸦片战争前英国战舰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帆船
中 国 英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装备陈旧
船坚炮利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统治危机四伏
迅速崛起
说一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严重滞销 )
(很畅销)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出超地位)
1.鸦片走私
正常贸易
英国无法获利
鸦片贸易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情况
贸易逆差
(入超)
英国:贸易出口额<贸易进口额
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贸易顺差
(出超)
鸦片
罂粟果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阿片或阿芙蓉,是一种毒品。本为医学上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美丽的罂粟花
罪恶的鸦片膏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000
7889
12576
20331
35445
40200
吸毒人数:约200万
掠夺白银:约4亿两(1800---1840年)
母亲吸毒生下的残疾儿
鸦片烟馆里的烟民
似曾相识......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
烈于洪水猛兽。 ——魏 源
鸦片未盛行之时……怠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
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
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②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道光皇帝
禁
2.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广州虎门海滩
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并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 (1785 年 —1850 年 )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为纪念 “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国际禁毒日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你赞同他的说法么?
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工业原料
——根本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直接原因(导火线)
1、原因:
2、爆发: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商品
鸦片
战争
3、经过: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逼天津
进攻厦门
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议和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占香港岛
进吴淞,占镇江
逼近南京,清政府投降
第二阶段
1841年秋---1842年8月
厦门、定海 、宁波失守
关天培
虎门战死
陈化成
吴淞牺牲
三元里抗英
爱国官兵和农民的反抗与斗争
4、结果:
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想一想
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议会大厦
道光
清军机处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
清朝的木军舰和竹枪
英国的铁管枪支和铁甲舰
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
对外扩张和世界贸易
闭关锁国
思想解放
文化专制
失败原因:①清朝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②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外交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PK
封建君主专制专制
农耕经济
装备陈旧
闭关锁国
中国农耕文明
君主立宪制
工业经济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英国工业文明
KO
×
落后就要挨打
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 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起了部分爱国人士向西方学习和探索的决心
林则徐
魏源
《海国图志》
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
《四洲志》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基础
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
2、地位:
小圆桌四人坐,
桌前小狗静静卧
2、主要内容:
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割地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通商是不是平等互利的?
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香港岛
新界
九龙半岛
赔款加重谁的负担?
2100万银元约合
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
1个银元约合0.73两白银
相 当 于
1533万两白银
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矛盾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东
海
黄
河
运
河
长
江
汕头
天津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危害:我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主要内容 危害
《南京条约》1842
2100万银元
香港岛
协定关税
加重人民负担;财政困难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破坏了关税主权
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最能体现战争目的)
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破坏贸易主权;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广厦福宁上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获得: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权益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3、影响:
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领土及主权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与发展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近史的开端。
战 前 战 后
社会性质
社会主要 矛 盾
革命任务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即阶级矛盾)
增加了中华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的矛盾
(既有阶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
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课堂小结
英国
清政府
走私鸦片
扭转贸易逆差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借口
鸦片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以史为鉴,匆忘国耻。
通商口岸
割地
赔款
协定关税
反抗:关天培、陈化成、三元里抗英
战败
《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市场
原料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随堂练习
1.林则徐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2.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常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才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A
B
D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A.割香港岛
B.五口通商
C.协定税款
D.战后赔款
A
A
C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