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刎颈(wěn) 肉袒(tán)
奏瑟(sè) 赦免(shè)
B.车骑(jì) 睥睨(pì nì)
避匿(nì) 不肖(xiāo)
C.渑池(miǎn) 汤镬(huò)
倨傲(jū) 盆缻(fǒu)
D.驽马(nú) 缪公(mù)
列观(ɡuàn) 鄙贱(jiàn)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且相如素贱人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
B.使人遗赵王书 遗:遗留
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廉君宣恶言
②肃宣权旨
B.①臣等不肖,请辞去
②近者奉辞伐罪
C.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②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D.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②相如顾召赵御史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B.徒慕君之高义也 慕:仰慕,敬慕
C.蔺相如固止之 固:言辞恳切
D.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堂上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 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www.21-cn-jy.com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21·世纪*教育网
(选自《古文观止》)
7.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诈赵而胁其璧 胁:勒索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使……怀柔2·1·c·n·j·y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B.入璧而秦弗予城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
9.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认为“直”在赵国的一组是 ( )
①入璧而秦弗予城 ②秦出城而璧归
③璧入而城弗予 ④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⑤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⑥使舍人怀而逃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成为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21·cn·jy·com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2)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3)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四、语言运用
1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十五岁是风,二十岁是云,二十五岁是水,三十岁是山。风 ,云可见而不可捉,水可捉而不可握,只有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但云是风的面貌,水是云的凝结,山是水的故乡。没有风,云便不再飘游; ;没有水,山便将要枯黄。21教育网
五、直击高考
13.翻译下面的句子。(文章见2012年高考安徽卷)
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答案与解析
1.D(A.袒tǎn;B.肖xiào ;C.倨jù。)
2.B(贱人,卑贱的人。古今同义。A.细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义指小人的离间之言。C.亲戚,古义是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D.宣言,古义为扬言,到处说。A、C、D三项都为古今异义。)21cnjy.com
3.B(送。)
4.C(均为愚笨之意。A.①扬言;②传达。B.①辞别;②言辞,这里指皇帝的意旨。D.①只是,只不过;
②回看,环视。)
5.(1)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把国家的大事放在前头,把自己的私怨放在后头。(2)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C(言辞坚决。)
7.D(“柔”的意思为“柔韧”。)
8.C(A.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连词,而。B.第一个“而”,连词,如果;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C.都是介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第一个“若”,副词,至于;第二个“若”,连词,如果。)www-2-1-cnjy-com
9.D(②是说“直”在秦,⑥是说“曲”在赵10.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2-1-c-n-j-y
11.(1)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窥视赵国。(2)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为什么既然害怕它却又去挑起它的愤怒呢?(3)(相如)能保全赵国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12.可感而不可见 没有云,水便不再降下
13.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功绩)难道比他们少吗?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