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浙江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17届高中语文《鸿门宴》作业 苏教版必修1
【必做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飨士卒(xiǎnɡ) 美姬(jī) 锐不可当(dǎnɡ) 目眦(zì)
B.鲰(zōu)生 卮酒(zhī) 瞋目(chēn) 欲王关中(wánɡ)
C.参乘(chénɡ) 戮力(lù) 人为刀俎(zǔ ) 桮杓(sháo)
D.骊山(lí) 玉玦( jué ) 切而啗之(dàn) 有郤(xì)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飨士卒 飨,犒劳。 籍吏民 籍,登记。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过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臣请入,与之同命 与之同命,跟他拼命。
C.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而听细说 细说,指小人离间之言。
D.张良留谢 留谢,留下来辞谢。 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1-c-n-j-y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 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居山东时 而听细说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籍何以至此 B.大王来何操
C.我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
7.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臣活之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⑤与之同命 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⑦欲诛有功之人 ⑧此亡秦之续耳21教育网
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8.名句名篇默写。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
(3)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
(4)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1*cnjy*com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心意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停止
C.头发上指 上:向上
D.间至军中 间:由小路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皆叛之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B.以待大王来 常以身翼蔽沛公
C.拔剑切而啖之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怀王与诸将约曰 欲呼张良与俱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21·cn·jy·com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www.21-cn-jy.com
【选做题】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2.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3.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
《鸿门宴》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必做题】
1.D【答案】 锐不可当(dāng),王(wàng)关中 参乘(cānshèng)
2.B (B项中“故”意为:故交,老交情。)
3.【解析】 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
【答案】 C
4.【解析】 D项为名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
5.C【解析】 A项,古义:意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B项,古义: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C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 D
6.A.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何”) B.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 C.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 D.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
【答案】 C
7.【答案】 A(①句“之”是动词,“去,往”;②③⑤均为代词;④⑦⑧为结构助词“的”;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译。)21cnjy.com
8.(1)徒慕君之高义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解析】 止:阻止,使……止。
【答案】 B
10.【解析】 A项,代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助词,的。B项,连词,来/介词,用。C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项,均为介词,解释为“和”。2·1·c·n·j·y
【答案】 D
11.【解析】 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樊哙的行为只能说是“果敢作为”,不能说“粗鲁莽撞”。
【答案】 C
12.略
【选做题】
1.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 ( http: / / www.21cnjy.com )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提示: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刻画人物。
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3.提示: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 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21·世纪*教育网
4.学生自主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