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1:2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复习目标】:
⒈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
⒉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复习重点】:
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
【复习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复习时间】:四课时
【复习内容梳理】:
常识复习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堂合作复习】: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句式: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义: )为(义: )上卿,以(用法: )勇气闻于诸侯(句式: )。蔺相如者,赵人也(句式: )。为赵宦者令缪(音: )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音: )赵王书,愿以(用法: )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义: )欺(句式: );欲勿予,即患(义:) 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 ),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句式: )?”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义: )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句式: )?’臣语(音: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义: )于(用法: )赵王(句式: ),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义: )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义: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义: )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义: )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假字: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义: )在赵;赵予璧而(用法: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用法: )负(义: )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义: )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义: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用法: )示(义: )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义: )曰:“璧有瑕,请指示(义: )王。”王授璧。相如因(义: )持璧却(义: )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义: )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义: )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用法: )一璧之故逆(义: )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义: )送书于庭(通假字: )。何者?严(义: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音: ),礼节甚倨(音: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义: )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音: )柱,欲以(用法: )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通假字: )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音: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句式: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句式: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义: )相如广成传(音: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音: ),怀(义: )其璧,从迳道亡,归(义: )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义: )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音: )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义: )者也。臣诚恐见(义: )欺于王而负赵(句式: ),故令人持璧归,间(音义: )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义: )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音: )。唯(义: )大王与群臣孰(义: )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义: )相如去,秦王因(用法: )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义: )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义: )见相如,毕礼而(用法: )归(义: )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句式: ),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义: )石城。明年(义: )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义: )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音: )池。赵王畏秦,欲毋(音: )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义: )曰:“王行,度(义: )道里(义: )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义: )瑟,秦御史前(义: )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义: )秦声,请奉盆缻(音: )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义: )缶,因(义: )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义: )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义: )。于是秦王不怿(音: ),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义: ),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用法: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义: )以(用法: )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义: ),不忍为之下!”宣言(义: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义: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义: )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义: )而事君者,徒(义: )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义: )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音: ),请辞去。”蔺相如固(义: )止(义: )之,曰:“公之(义: )视廉将军孰与(义: )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义: )畏廉将军哉?顾(义: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用法: )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用法: )先(义: )国家之急而后(义: )私仇也(句式: )。”廉颇闻之(用法: ),肉袒负荆,因(义: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义: )相与欢,为刎(音: )颈之交。
2、重点句子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5)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7)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到 )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
(3)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
(4)臣请就汤镬(接受)
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3)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 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3、下列句式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同的一项是( )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遂于秦王会于渑池 (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5、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课后拓展】: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正确的是( )
秦自缪公以来 间至赵矣 臣请就汤镬 卒廷见相如
A.miào jiān huò cù
B ( http: / / www.21cnjy.com ).miào jiàn huó cù
C.mù jiān huó zú
D.mù jiàn huò zú
2.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3.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4.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赵立奉璧来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⑤卒廷见相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会于西河外渑池D.拜送书于庭
6.下列各句加下划线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D.于是相如前进缶
7、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坚强。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本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掉转
9.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徒以口舌为劳 夫以秦王之威
C.我羞,不忍为之下 且庸人尚羞之
D.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10.下列对“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我所以做这件事,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啊!
B.我这样做的原因,是认为国家的事急,个人的仇怨在后!
C.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啊!
D.我所以做这件事,是认为国家的事急,个人的仇怨在后!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廉颇与蔺相如由不和到交欢。廉颇不甘心位于蔺相如之下,散布恶言,而蔺相如则采取躲避的态度。
B.蔺相如不畏威势赫赫的秦王,但对廉颇却一再退让,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拥有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廉蔺交欢写的虽是内部的事,但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蔺相如采用退让的办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
1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这里是“间道”“小路”的意思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1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1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相如因持璧却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冲冠
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⑥臣请就汤镬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答案:
1.D 2.C 3.B 4.C 5.B 6.D 7.A
8.B(“顾”应解释为“但是”)
9.A(A分别为取消独立性,我;B凭借;C感到羞愧;D仅仅)
10.C(注意重点词语“所以”“先”“后”)
11.B(“蔺相如不畏威势赫赫的秦王,但对廉颇却一再退让”是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
12.C (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
13.C
(“无意”指没有做某事的愿望(今另外还指非故意);约束:古指信约,今指限制,使不出范围;“指示”古为指给人看,今指上级命令;“布衣”古指平民,今指布的衣服)
14.B (“因”是趁势之意。“负”分别解释为:依仗;对不起。“引”分别解释为:延请;拉。“以”分别解释为:来;因为)
15.D (①③④⑤都是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果断,②是表现蔺相如的气愤,⑥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
16.B (蔺相如利用秦王贪婪,一心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璧,唯恐璧碎于柱子的心理,巧加指责,迫使秦王不得不装着同意“以十五城易璧”,秦王倒未识破蔺相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