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1: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1.能够准确理解“为、发、除、徒、当”等实词的含义,及“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并能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学习方法:
通过听朗读、学生默读,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知识链接:
1.连线作者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他的散文具有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豪放、直抒胸臆的特点,著有《七录斋集》。
2.探寻背景
课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奋,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一)合作探究:
1.《五人墓碑记》第一段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按照碑记的格式,一般说来往往是先叙述五人的姓名、籍贯、职位等,但本文却由“死”写“葬”,由“葬”而写“立石”,这是一种独辟蹊径的写法。
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开头,一方面提挈全文,另一方面也为读者留下了“五人”是如何“激于义而死”的悬念;然后用“呜呼,亦盛矣哉”这个充满激情的赞颂句收束上文,开启下文。
2.文章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讨论这样写的意义和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第三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
提示:周公被逮时,应社中的正直人士聚集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替周公诉冤,伸张正义,并且募集钱财为他送行。这些行为,触怒了东厂的官役,引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
文中描写抗暴斗争的情况,只用了两句话“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仆之”“噪而相逐”,三个动词“抶”“噪”“逐”。就是这样三个动词充分活现了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确鲜明,真可谓字字传神,绝妙之笔。
吴民之所以抗暴,一方面是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周公正直高尚,深得百姓的爱戴,此次被逮明显是受屈,百姓心中不平;另一方面,当时以大中丞的官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毛一鹭是魏忠贤的爪牙。“吴之民”本来就痛恨他,而“周公之被逮”又正是这个阉党爪牙指使的,所以,“吴之民”就更加痛恨他;再加上前来执行逮捕的又是魏忠贤一手把持的东厂“缇骑”,“吴之民”就更加愤怒了。文章寥寥数语,既表明“周公”与阉党形同冰炭、互不相容,也点出了因阉党逮捕“周公”而激起的这场“民变”的正义性。无论是“抶而仆之”,还是“噪而相逐”,“吴之民”打击的对象都是“魏之私人”。可见,“吴之民”的反暴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抗击魏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权阉奸佞,明确地表现出这场斗争的伟大意义。
4.士大夫和市民,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倾向于正义的。正义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义之所在,人心所趋,国有危难,匹夫有责。文章正是通过这场团结一致的反暴斗争,展现了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崇高精神。
(二)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蓼(liǎo)洲 溷(hùn)藩 阉(yān)党 曷(gé)故
B.废祠(cí) 傫(léi)然 冏卿(qīng) 湮(yāng)没
C.皦皦(jiǎo) 猝(cù) 逡(qūn)巡 缙(jìn)绅
D.赀(zī)财 缇(tí)骑 户牖(yǒu) 社稷(jì)
2.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旌其所为 众不能堪 蹈死不顾 矫诏纷出
A.表彰 忍受 踏上 假托
B.表彰 能够 顿足 纠正
C.旗帜 忍受 履行 匡正
D.旗帜 能够 踏上 假托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志于户牖之下
E.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4.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B.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
C.不能容于远近
D.荣于身后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望( ) 为( ) 堪( )
抶( ) 于( ) 詈( )
函(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译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与“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与“谁为哀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D.轻重固何如哉
(6)文中开头即写五人“激于义而死”,却没有写出他们具体姓名,直到第三段才写出五人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