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祖国山川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祖国山川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1: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国山川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 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并理解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
一、课前预习
1、注音:湖泊( ) 铿锵(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莽苍( ) 广阔无垠( ) 盎然( ) 汲水( )龙湫( )涟漪( )蹒跚( )
字形: 层峦叠嶂 斑斓 林阴道 冈峦 词语:企盼涯岸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 2、释题 : 祖国山川——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 颂者,容也,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 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 诗之美者也。 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 歌颂神的舞歌,后来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 歌颂神的舞歌,后来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 为主题的都可以称“ 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 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1987 黄药眠(1903——1987) 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 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 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1929 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 逮捕。 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 逮捕。1937 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 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 年后, 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 年后,主持中国民 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作品有《 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作品有《面 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 》、《沉思集 黄药眠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 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黄药眠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 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二、自主学习
1、思路结构:阅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并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 —— 段): 总领,
河大地。
第二部分(第 —— 段):
第三部分(第 —— 段):
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并思考: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来写?
3、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当堂检测
1、语感积累填空。
①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 ]过它,冰雹曾来[ ]过它,霜雪曾来[ ]过它大火曾来[ ]过它,大雨曾来[ ]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 ]过它, 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 ]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我爱祖国的文化。
②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 ]到其中最细微 的感情, [ ]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到其中优美的图景,[ ]到 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 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巩固作业
1.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 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①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②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一、导入 我荣幸 地从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 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 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 心灵的归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整体感知 1 、提问: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文化背景 2、 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珠峰 高原 西双版纳 平原 黄河…… 四季晨昏 家乡小溪 扬子江 黄果树瀑布 3、 提问: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 人民 文化 语言 4、把握文章的脉络 A、 一二两节与全文有何关系 5 总分, 概括热爱祖国的情感 B 读三到二十四节,划分部分,并说说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说 细说 总说祖国的美好景色,和文化 细说四季美妙之景 C、 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D、细读最后三节,体会作者的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5、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祖国,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域的自然特点、气候特征,还有着人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 景。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还有着传承这种文化的责任 和使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祖国,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血有 肉的生命——森林是她的长发,湖泊是她的眼睛,高山是她的乳房,河流是她的甘 甜的乳汁。我们受到了她的哺育、滋养,明天,我们要回报我们的母亲——祖国! 四、重点研讨 1、欣赏图片,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莽苍) (茂密) 的黄土高原 的西双版纳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 一泻千里) 的黄河 (浩浩荡荡) 的扬子江 ( 广阔无垠 小结: “莽苍”准确地表现了高原的迷茫的特点, “茂密”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茂盛, “一望无际”写出了华北平原的辽阔, “一泻千里”则写出了黄河流势的迅急, “浩浩荡荡”强调了扬子江气势非凡, “广阔无垠”则表现了牧场的广大无边。 作者用词精练,惜墨如金,准确地概括出了这些景色的特点。 2、四季如何改变,这样描写有何好处? 色彩的改变春,红 夏 青 秋 黄 冬 白 )的牧场 3、可重点分析四季景色,如可以朗读,读完请大家用四字短语概括,作者所选四季 之景,看出其匠心。他所选之景是很精心的。 如 春:虫鸣草色, 夏:清晨汲水; 秋:红果斑叶; 冬:冰下雪莲。 4、提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场景?为什么?作出点评 (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从 修辞美, 结构美, 意韵美 等三方面中任选一方面鉴赏。 A、分析黄果树瀑布的描写,体会妙处 第 32——33 段:这一段写的是黄果树瀑布,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 法,而且长短句交错,对瀑布的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作了具体而生 动的描写,既绘声又绘形且绘色,既有修辞美,又有结构美。 B、分析第 35——36 段: 小溪流“冲击着涯岸奔向大海”,象征了祖国的儿女在成长过程中追逐理想的过程; 群山目送水波远去,写出了祖国对儿女的期待与美好祝愿;流水化作羽云了望故乡, 则写出了祖国儿女对祖国的依恋。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 切流露,是对主题的升华。这段话体现了文章的意韵美。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铺陈,多角度全景式的描写。在铺陈的过程中,运用排比、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更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时而 激情澎湃,时而款款深情;时而面带微笑,时而表情凝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朗读训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仔细揣摩本段的感情基调,准确的朗读。 六、 拓展训练 1、仿造句: 仿照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的形式,为“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 容颜”续写后面的话 7 2.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 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①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拟人 ②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 一会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 柳冒跳起了伦巴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寻找时机, 狠狠在年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棚撞翻了身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6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4段为第 二部分,第35—36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 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4),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 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三部分(第35-36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 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3.铺叙的特点: (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劳动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二、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 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 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 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 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三、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讨论归纳: ①诗化的语言;②直抒胸臆;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 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 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 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四、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 1、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 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 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谈谈最后两小节的寓意。 提示:两小节内容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为祖国对个体,二为个体对祖国。表现出个体与祖 国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五、课后作业: 1.收集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或选择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进行赏析。 2.完成练习题,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