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物技术实践——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生物技术实践——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21:4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生物技术实践——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1.【2023年山东卷】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
A.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2.【2023年湖南卷】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3.【2023年浙江1月】某同学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pH需偏碱性 B.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
C.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D.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均为乳酸菌
4.【2023年辽宁模拟】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吃冰激凌后有两人严重腹泻,他们怀疑冰激凌中大肠杆菌超标。卫生部门规定1000mL自来水37℃培养48h后大肠杆菌菌落数不能超过3个,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对此冰激凌进行检测。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再去小店买一个同样品牌的同种冰激凌,然后配制伊红-亚甲蓝培养基(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灭菌、倒平板
B.取10mL刚融化的冰激凌作为原液进行梯度稀释,稀释倍数为1×10~1×105
C.取各个稀释浓度的冰激凌液各0.1mL,每个浓度用涂布平板法接种3个平板,在适宜温度下培养48h,统计分析结果即可,不需要对照
D.统计菌落数目,以菌落数代表大肠杆菌数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5.【2023年山东聊城模拟】“(qju)糜、糖化、发酵、压榨、陈储”是即墨老酒生产的五个环节。“煪糜”,将泡好的大黄米放人锅中不断添浆加温熬煮、搅拌而制成红棕色、铮亮、黏稠的粥;“糖化”,将好的糜降温到适当的温度后加人陈伏麦曲并不断搅拌,使其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发酵”,将糖化好的糜放上酵母发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煪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
B.糖化阶段降温的目的是防止杀死陈伏麦曲中的微生物
C.发酵初期要适当提供O2,发酵过程中需调节pH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D.陈储有利于老酒中醇与酸发生反应,使酒更加芳香
6.【2023年东营一中二模】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会引起许多严重感染,它可耐受质量分数为7.5%的NaCl溶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添加适量血液的血平板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为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流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振荡培养时应选用含质量分数为7.5%NaCl溶液的鉴别培养基
B.振荡培养可使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
C.若血平板中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则初步说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D.为使检测更严谨,应设置加灭菌的鲜牛奶但其他操作均与图示相同的对照组
7.【2023年新课标综合卷】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根内可引起根瘤的形成,根瘤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为了寻找抗逆性强的根瘤菌,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从盐碱地生长的野生草本豆科植物中分离根瘤菌;选取该植物的茎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生根试管苗);在实验室中探究试管苗根瘤中所含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分离根瘤菌进行培养,可以获得纯培养物,此实验中的纯培养物是__________。
(2)取豆科植物的茎尖作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豆科植物的试管苗。外植体经诱导形成试管苗的流程是:外植体愈伤组织试管苗。其中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②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由外植体最终获得完整的植株,这一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用上述获得的纯培养物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接种到试管苗上的根瘤菌是否具有固氮能力,其做法是将生长在培养液中的试管苗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中滴加根瘤菌菌液,让试管苗长出根瘤。然后将甲、乙两组的试管苗分别转入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两组试管苗的生长状况,若甲组的生长状况好于乙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获得一种具有良好固氮能力的根瘤菌,可通过发酵工程获得大量根瘤菌,用于生产根瘤菌肥。根瘤菌肥是一种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8.【2023年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淋洗秸秆堆(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酒精发酵)。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_______。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氮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通常,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在使用该方法时,为了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原因是_______。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_______溶液检测。
(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_______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
9.【2023年北京卷】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些细菌具有溶菌特性,能够破坏其他细菌的结构使细胞内容物释出。科学家试图从某湖泊水样中分离出有溶菌特性的细菌。
(1)用于分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包含水、葡萄糖、蛋白胨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细菌提供___________和维生素等。
(2)A菌通常被用做溶菌对象。研究者将含有一定浓度A菌的少量培养基倾倒在固体培养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薄层变浑浊(如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分离出具有溶菌作用的细菌,需要合适的菌落密度,因此应将含菌量较高的湖泊水样___________后,依次分别涂布于不同的浑浊薄层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采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分离、培养并鉴定出P菌。
(4)为探究P菌溶解破坏A菌的方式,请提出一个假设,该假设能用以下材料和设备加以验证。
主要实验材料和设备:P菌、A菌、培养基、圆形滤纸小片、离心机和细菌培养箱。
10.【2023年湖南卷】某些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生物固氮、分解淀粉和抑制病原菌等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分解淀粉的固氮细菌,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____。
(2)现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H,其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效果见表。据表推测该抗菌肽对_________________的抑制效果较好,若要确定其有抑菌效果的最低浓度,需在__________μg·mL-1浓度区间进一步实验。
测试菌 抗菌肽浓度/( g·mL-1)
55.20 27.60 13.80 6.90 3.45 1.73 0.86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枯草芽孢杆菌 - - - - - + +
禾谷镰孢菌 - + + + + + +
假丝酵母 - + + + + + +
注:“+”表示长菌,“-”表示未长菌。
(3)研究人员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H的淀粉酶编码基因M构建高效表达质粒载体,转入大肠杆菌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A。在利用A菌株发酵生产淀粉酶M过程中,传代多次后,生产条件未变,但某子代菌株不再产生淀粉酶M。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研究人员通过肺上皮干细胞诱导生成肺类器官,可自组装或与成熟细胞组装成肺类装配体,如图所示。肺类装配体培养需要满足适宜的营养、温度、渗透压、pH以及_____(答出两点)等基本条件。肺类装配体形成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___(填“是”或“否”)。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耐药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科研人员拟用MRSA感染肺类装配体建立感染模型,来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是否对MRSA引起的肺炎有治疗潜力。以下实验材料中必备的是______。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类装配体
②MRSA感染的肺类装配体
③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
④生理盐水
⑤青霉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
⑥万古霉素(抗MRSA的药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应该用以角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培养,且应该在高温条件下取样,即c点时取样,D符合题意。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应偏酸性,A项错误;划线接种时,泡菜汁无需进行多次稀释,B项错误;乳酸菌是厌氧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C项正确;泡菜汁中还有酵母菌等,因此分离得到的微生物不只有乳酸菌,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D、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统计菌落数目,以菌落数代表大肠杆菌数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小,该说法合理,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A、"烟糜",将泡好的大黄米放入锅中不断添浆加温熬煮、搅拌而制成红棕色、铮亮、黏稠的粥,其目的是进行消毒,除去发酵产品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利于酒的储藏,A错误;B、"烟糜"后,温度较高,通常需要进行冷却,再加入陈伏麦曲,其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B正确;C、发酵初期要适当提供O2,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活化酵母,发酵过程中需调节pH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免影响发酵,C正确;D、陈储"是将榨出的酒放入罐内存放,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D正确。故选A
6.答案:A
解析:A、振荡培养时应选用含质量分数为7.5%NaCl溶液的选择培养基,从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出来,A错误;
B、振荡培养可使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且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因而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B正确;
C、若血平板中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则初步说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C正确;
D、为使检测更严谨,应设置加灭菌的鲜牛奶作为空白对照,但其他操作均与图示相同,进而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D正确。
故选A。
7.答案:(1)根瘤菌单菌落
(2)脱分化;再分化;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3)无氮;接种到试管苗上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4)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产量(答出2点即可)
解析:(1)纯培养物通常是由一个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形成的单菌落,根据题中信息“从豆科植物……获得纯培养物”可知,此实验中的纯培养物是根瘤菌单菌落。
(2)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取外植体并消毒→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株。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3)若接种到试管苗上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则该试管苗可以在无氮的培养液中正常生长。
(4)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有提高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8.答案:(1)菌T可以分泌纤维素酶
(2)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待灭菌的物品不宜放置过挤;必须将锅内的冷空气充分排出;灭菌完毕后,不可立即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才能打开;锥形瓶与试管口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裹瓶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创造无氧环境,利于酒精的产生;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会导致瓶内压强升高,及时排出CO2可以防止发酵瓶破裂;酸性重铬酸钾
(4)葡萄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1)纤维素的分解需要纤维素酶的催化。
(2)氮源主要用于菌体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的合成。①待灭菌的物品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②锥形瓶与试管口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裹瓶口的纸而透入棉塞;③拧紧固定盖子的螺栓,注意要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不漏气;④充分排出锅内的冷空气;⑤灭菌结束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的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
(3)酒精发酵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要使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需要创造无氧环境。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要适时拧松瓶盖放出CO2,以免发酵瓶破裂。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4)菌T可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用秸秆替代粮食生产乙醇,一方面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减少了对粮食的消耗,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9.答案:(1)氮源、碳源
(2)A菌能在培养平板中生长繁殖
(3)稀释;溶菌圈
(4)假设P菌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A菌溶解破裂
10.答案:(1)无机盐、碳源
(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1.73~3.45
(3)淀粉酶编码基因M发生突变;能产生淀粉酶M的个体产生后代时发生性状分离
(4)无菌、无毒环境,含95%O2和5%CO2的气体环境;否
(5)③④⑥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