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大生纱厂。他是 ( )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荣宗敬
2.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
A.发昌机器厂 B.大生钞厂 C.福新面粉公司 D.大众精盐公司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5.“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造船业 D.冶铁业
6.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A. 继昌隆缫丝厂.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南通大生纱厂
7.东北沦亡后,当地的平民,警察和东北军部分官兵组成的义勇军、救国军、自卫队等抗日武装对敌苦战十四年,聂耳曾谱写一曲,由田汉作词,歌颂这些爱国的英雄儿女,此曲随电影《风云儿女》响彻大江南北,其歌名是( )
A.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B. 《义勇军进行曲》
C. 《家在东北》 D. 《屯儿》
8.在清末民初,中山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它的服饰名称来源于( )
A. 中山服装厂出品 B. 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C. 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D. 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
9.下列史实不符合中国19世纪50年代的社会情况的是( )
A. 王鹏一家迁居香港,加入了英国国籍
B. 小牛在上海一家日本工厂做工,回家时给父母各代一双英国生产的洋袜子
C. 英国商人怀特在广州做生意,交纳的关税须由中国和英国共同商定
D. 王蒙在厦门开了一个经营英货的商铺
10.下列作品属于历史剧的是( )
A. 《狂人日记》 B. 《孔乙己》 C. 《屈原》 D. 《黄河大合唱》
11.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是()
A. 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 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 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 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12. 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
B.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 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13. 一位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他曾设计出“人”字形铁轨,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请你判断这位专家是( )
A. 冯如
B. 徐寿
C. 詹天佑
D. 李善兰
1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15.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6. 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才能体现出你对他尊重
A. 老爷 B. 大人 C. 先生 D. 公子
17.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8.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 《马路天使》 B. 《定军山》 C. 《杨乃武与小白菜》 D. 《马房失火》
19.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你知道这种称呼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新中国成立后 D. 中华民国时期
20.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1912年,赵某夫妇分别穿着中山装和旗袍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B. 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C. 慈禧太后逃离北京后打电报给李鸿章让其到北京同八国联军谈判
D. 1912年孙中山在电影院欣赏3D电影
二、非选择题
2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图1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2)图2反映的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图3反映了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哪些变化
22、步入近代,中国的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民族工业)折射历史轨迹。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2)(思想理论)引领社会发展。图三文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共七大报告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文学艺术)反应时代风貌。下列文艺作品反映的共同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苏南通大生纱厂留存的历史建筑、设施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面貌和格局,门类较全,主要文物建筑有钟楼、公事厅、专家楼、清花间厂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旧址、唐闸实业小学教学楼。……近年来,大生纱厂接待了众多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成为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材料二: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1)材料一的“大生纱厂”是谁创办的?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什么道路?
(2)材料二的孙中山为“领导人民推翻帝制”而创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什么制度?
(3)材料二的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在哪次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
1-5ABDCA 6-10DBBBC 11-15ADCDC 16-20CDBDD
21、(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思想启蒙。(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可)
(2)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22、.(1)特点:艰难曲折;总体水平比较落后;行业不平衡: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2)作用: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3)时代特征:抗日、救亡、共赴国难、爱国等。
23、.(1)张謇;实业救国。
(2)中国同盟会;君主专制制度。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4)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值得继承和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