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秋水》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秋水》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1: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水》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 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 背诵全文
(一)、文学常识回顾庄子名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 并称“老庄”。《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为 及 的作品。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二)知识点积累(1)通假字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2)古今异义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3)词类活用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一词多义若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闻闻道百/且失吾尝闻( )少仲尼之闻( ) 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课文分析(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5: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四)在下面空白处写出你的疑问。 附:《秋水》知识点积累答案(一)通假字:“泾”通“径”,径直“辩”通“辨”,辨别,区别(二)古今义“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三)词类活用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四)一词多义若海神名,名词及,比得上,动词闻听到,动词学识,名词始:才,副词开始,名词(五)句式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