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4:3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
朗读、体验、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二、预习要求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2.文学常识填空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 》(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 》,散文集《 》。
三、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4.本单元的诗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本诗也是,但本诗中的“我”又有些特殊,怎样理解诗中的“我”呢?



四、当堂检测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 ___、____ ___和_____ 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阅读舒婷的《致橡树》等其他诗歌作品 。
2.完成练习题,预习新课 。
【课后反思】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