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08: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筛选(sāi)   时髦(máo)  一大摞(luò)
B.威慑(shè) 神赐(cì) 贬褒不一(bǎo)
C.媲美(pì) 咀嚼(jué) 一蹴而就(cù)
D.蜕除(tuì) 烙印(luò) 相互攻讦(jié)
解析: A项,筛shāi;B项,褒bāo;D项,烙lào。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妥善 斑驳陆离 有史可缉
B.钳制 抱残守缺 刮垢磨光
C.自戕 消声匿迹 与时具进
D.急据 不堪设想 孤芳自赏
解析:A项,有史可缉—有史可稽;C项,消声匿迹—销声匿迹,与时具进—与时俱进;D项,急据—急剧。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①回首这十年来,互联网可谓经过了风云________,回想起最初的网络,老网民们都觉得有些陌生了。
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体,不可________,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③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________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21教育网
A.变幻 捉摸 从而   B.变幻 琢磨 因而
C.变换 琢磨 从而 D.变换 捉摸 因而
解析:“变换”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变换”的发生一般是可以控制的;“变幻”多指自然界或社会上那些没有规律、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变化。“捉摸”多用于不确定的说法;“琢磨”原意是对玉石的雕刻和打磨,后来引申为加工文章使之精美或要弄清一件事,翻来覆去地思考、推敲。“因而”表示推论因果关系,根据上文所说的原因或者条件推出结果或者结论;“从而”表示根据前面所说的条件或者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行动。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B.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D.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至,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解析:应为“无所不在”,与前面的“无所在”照应。“无所不至”之意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凡能做到的(坏事)都做到了(含贬义)。www-2-1-cnjy-com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2-1-c-n-j-y
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www.21-cn-jy.com
D.由于“醉驾入刑”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提高了违法者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一些醉酒司机为逃避检查驾车冲闯执勤卡点,伤害正在执行任务的民警。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不肯在……方面”后加“多下功夫”;C项句式杂糅,“对象是……”和“面向……”的杂糅;D项搭配不当,“提高”与“心理”不搭配。  21*cnjy*com
答案:A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内容,取决于我们对“文化”一词如何定义。一般可以认为,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这是广义的用法;狭义的用法,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文化传统则是指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链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能够连接成传统。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的观点,传统的含义是指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从过去传衍至今的东西。21·cn·jy·com
面对一尊青铜器、一组编钟、一座古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筑或一个村落,人们有时也说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实际上看到的是传统的遗存物,这些遗存物所蕴涵的规则、理念、秩序和信仰才是传统。21cnjy.com
对于文化传统来说,信仰的因素非常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因为传统之所以被称为传统,往往由于这些传统有一种神圣的感召力。即使缺少信仰的成分,也必须融进崇拜的精神,才能够凝结为传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但传统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在连接和传衍中它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变异,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事实上,只有后来者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典范,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有可能不着痕迹地融入现在,成为活着的传统,同时还需要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传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对不同质的文化传统的吸收和融合,可以使固有传统因注入新的血液而勃发生机,并变得更健康、更有免疫力。但这需要文化主体强大、有自信力和包容精神。汉朝和唐朝的时候,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具备这种条件的,所以有佛教的传入,有和西域文化的交流。【来源:21cnj*y.co*m】
到了晚清,国家处于被列强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的境地,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完全弱化,失去了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条件。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中国文化传统对西方异质文化的正常吸收,必然爆发激烈的文化冲突。【出处:21教育名师】
6.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两个概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统文化”指传统社会的文化,它可指传统社会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可指传统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21*cnjy*com
(2)“中国传统文化”指中国传统社会中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7.“文化传统”指什么?一尊青铜器、一组编钟、一座古建筑或一个村落能否称为文化传统?为什么?(6分)【版权所有:21教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化传统指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链,指世代相传的东西。
(2)不能。因为这些只能算是传统的遗存物,这些遗存物所蕴涵的规则、理念、秩序和信仰才是传统。
8.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这种条件”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条件”指文化主体强大、有自信力和包容精神。
9.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使传统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免疫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使传统更充实、更有价值,需要后来者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典范,还需要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这样才能更有免疫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语言运用(15分)
10.(2012·全国大纲卷)请在下面画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需要对提供的语段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统观全段,“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当为中心句,段首应为一句引导句,以便引出话题,因此引导语必须涉及“音乐作品”和“深度”两个词语。
答案: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11.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1)每逢佳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倍思亲。无论是团圆甜美的元宵,还是圆如明月的月饼,都无法化解游子的羁旅愁绪。重温了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下面再由韩梅同学引领我们去回味那寄予着无限思念之情的“中秋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示例2)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蕴丰富。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寄予了人们对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期盼,下面再由韩梅同学为我们展示“中秋节”中蕴涵的浓浓思乡之情、团圆之意。
12.请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任选一幅,简单介绍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图一)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使整体更加丰富,让人回味。龙舟的尾部延长,把“端午”二字囊括其中,加强了标识的整体感。两种不同绿色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图二)中秋节标识虽有暖色调的加入,但整体看上去婉约素净,符合中秋节的时令特点。嫦娥逐月造型还原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标识整体风格飘逸、简洁大方,圆的造型喻示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意义。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