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夏天里的成长
梁荣若(1904–1997),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中国作家、教育家,容若以全校第二名毕业于河北正定县中学,1922年入读北平师范大学,1927年至1930年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1931年在山东省主编《民众周刊》。
课时目标:
1.能找出第2自然段里描写的具体事物,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会写字
棚
苞
蕾
苔
蔓
藓
坪
瀑
缝
谚
蔗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瓜藤、竹子、高粱”强调了“飞快的长”,“苞蕾、苔藓、草和菜、家畜和家禽”强调动植物生长前后的变化,突出了“跳跃的长”,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马路在夏天里是否也在生长呢?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写出了夏天是炎热的,是万物生长的最好时机。植物快速长大,地才会“高起来”;夏天雨水充足,河才会“变宽变深”。
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将文中提
到的无生命的事物生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把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的现象说成在夏天里生长,赋予了它们生命,体现了夏天万物都在生长。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把山拟人化,山因为草木的茂盛而显得丰满。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选择几种夏天迅速生长的事物,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动植物飞快生长
示例:碧绿的瓜藤,几天不见就结出又细又嫩的长丝瓜。清澈的池边,几天不见就长满葱郁的青草。一片荷塘,昨天还是苞蕾,今天竞相开放,微风拂过,飘来缕缕清香。
六月六,看谷秀。
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观察生活,拓展思路:夏天还有哪些生物在快速地生长呢?谈谈你的发现,和同桌相互交流。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量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中的夏天同样有力量的生长,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从动植物、事物、人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启示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