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季氏将伐颛臾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4
(时间:40分钟 分值:65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颛臾(yú) 论语(lùn) 邦域(yù)
B.扶持(fú)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C.龟玉(ɡuī) 患寡(ɡuǎ) 毁于椟(dòu)
D.分崩(bēnɡ) 社稷(jì) 萧墙(xiào)
解析:A项,“论”应读lún;C项,“椟”应读dú;D项,“萧”应读xiāo。
答案:B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B.且尔言过矣 过:过分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
解析: B项,过:过错。
答案:B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于”分别为介词“对”,“在”;B项,“为”,前为语气助词“呢”,后为介词“替,给”;C项,“以”分别为介词“把”,“凭”;D项,“之”均为代词,“他们”。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危险, 不稳定。颠:跌倒。
B.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而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卿大夫的封地。家:诸侯的封地。
D.故远人不服
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
解析:C项,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
答案:C
5.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季氏将伐颛臾
C.固而近于费 D.邦分崩离析
解析:A项,“与”同“欤”。
答案:A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则修文德以来之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 B项,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C项,辞:名词作动词,找借口,找托辞;D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答案:A
7.下列各句在句式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伐为
B.谋动干戈于邦内
C.沛公安在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 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B
8.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东蒙山的祭主,况且又在鲁国疆域里,是国家的属臣。
(2)君子就厌恶那种不肯说实话“自己要那样做”而一定要找借口的人。 (3)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并非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呀。
二、类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②焉,则交日疏于主。 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卻,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 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不与:不在其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选:挑选,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C.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放纵,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解析:过:责备,非难。
答案:D
10.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移其兵欲以伐鲁 其皆出于此乎
B.君之伐鲁过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
C.而以教常,何也 请以剑舞
D.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 故木受绳则直
解析:A项,前者为代词,指“他们的”,后者为副词,“大概”;B项,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介词,“用、拿”;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那么”。
答案:A
11.下列句子中,属于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 ②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 ③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④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 ⑤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 ⑥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①是孔子希望弟子制止田常伐鲁的理由;⑤是子贡劝说田常伐吴的好处;⑥是子贡跟田常请求出使吴国。
答案:B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描绘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擅长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解析:A项中田常欲作乱而移高、国、鲍、晏之兵攻鲁,不是自己带兵讨伐;目的是转移视线,以削弱强臣势力,不是控制军权。
答案:A
1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国家如此危难,你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
(2)就算这样,我的军队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再调转去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参考译文:
田常打算在齐国造反,忌惮高固、国佐、鲍叔牙、晏婴四大家族的势力,所以调动军队打算讨伐鲁国。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国家如此危难,你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也请求前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准许了。
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对田常说:“你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很难讨伐的国家,它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土地又小又洼,它的国君愚蠢不施仁政,它的大臣虚伪而且没有用处,它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因此不能和它作战。您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又广又深,兵甲又硬又新,大臣既有才能又衣食丰盛,精良的武器和士兵都在吴国,又派贤明的大夫防守,因此容易讨伐。”田常勃然大怒说:“你说的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说的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告诉我这些话,为什么?”子贡说:“我听说,国内有忧患的就攻打强国,国外有忧患的就去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虑在国内。我又听说您有三次受封的机会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有大臣不拥护您。如今您打败鲁国来扩大齐国的国土,通过战争取胜来凌驾国君,通过打败鲁国来赢得大臣们的尊重,但是您的战功起不了作用,而且会更加被国君疏远。因此你对上凌驾国君,对下胁迫群臣,再求成大事,太难了。君主骄横就会胁迫下臣,下臣骄纵就威胁君主,因此你是对上和国君有隔阂,对下和大臣有争斗。这样,您在齐国立足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取得不了胜利,士兵在国外战死,大臣在内部空虚,因此你在上就没有了强大的大臣作为政敌,在下就没有士兵百姓的反对,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很好。就算这样,我的军队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再调转去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不要对鲁国开战,请让我去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并讨伐齐国,您因此带兵和吴国交战。”田常答应了,让子贡出使南方的吴国,去见吴王。
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
三、语言运用(15分)
14.以“孔子”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5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孔子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第一次被中国官方在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在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
15.下面这段话在用词、语序等方面都存在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6分)
,
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已深入人心,其中的一些话已演练
,,至今仍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②中的“含意深刻”与“语言精练”互换。③中的“演练”改为“演变”。④中在“广大群众”之前加“被”。
16.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4分)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2分)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比较两个图表提供的不同信息是作答的关键。图表的核心信息在两条曲线上, 这两条曲线集中反映着调查结果,仔细分析两条曲线的异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2)此小题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概括某种阅读方式的特点,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图表上反映的信息又对考生有相应的提示作用,作答时可结合图表信息和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其特点,答案应有一定的概括性,并注意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近年来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
(2)数字媒介阅读,携带方便,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实时更新。(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