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辛德勒名单(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辛德勒名单(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5: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德勒名单(节选)
——一份凝聚人性之美的名单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笼罩(lǒnɡ)        引擎(qínɡ)
诧异(zhà) 荷枪实弹(hè)
B.成沓(dá) 拎着(līnɡ)
颤抖(chàn) 白头偕老(xié)
C.露面(lù) 吆喝(yāo)
厮打(sī) 忐忑不安(tǎn tè)
D.推搡(sǎnɡ) 逮捕(dài)
搭讪(shàn) 悄无声息(qiǎ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辛德勒走出他的寓所,他抬头看了看这莫明的东西,十分诧异。
B.单上有名的自然兴高彩烈,因为他们清楚,上了名单等于挣脱了死神的怀抱。
C.我来教你一个化冰为水的绝窍。
D.将军忙不迭地仔细捏起一粒粒钻石,塞进自己兜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辛德勒和伊特兹哈克朋比为奸互相协商,想尽办法,终于让1 000多名犹太人摆脱了死亡的命运。
B.满载妇女的列车鬼使神差般地驶入这个传说中的“地狱”,士兵们荷枪实弹早已在站台等候。
C.想到那个一边假装公事公办,一边大肆花钱填饱自己的酒囊饭袋的所谓将军,辛德勒就气愤难抑。
D.德国军官想方设法捞取不义之财,不名一钱,理应受到正派人士的唾弃。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女工们紧紧抱在一起,是绝望?还是濒临死亡的挣扎?她们颤抖着,是恐惧?还是寒冷?
B.(特写镜头)打字机啪啪地轻响,打印纸上,一个个熟悉的人名不断出现:卓斯纳、维恩、罗斯纳等……辛德勒叼着香烟在一边口述,伊特兹哈克紧张地做着记录。
C.(背景音——喇叭在不停地广播)男人上这列车,女人上那列车,脚步要小心。
D.名单终于打印完毕。伊特兹哈克庄重地将最后一页取下;紧握着这叠名单放置在胸前。他表情严肃而神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人认为辛德勒终归是一个纳粹分子,他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侵略者的血液,是不近人情的人,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高斯和所谓的将军所获得的各种罚款按道理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他们的经费来源应该只能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犹太人的小孩成了纳粹的童工,他们工作时可以喝水、上厕所,甚至在师傅讲解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规矩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二、文本阅读
阅读《辛德勒名单(节选)》全文,回答6~13题。
6.镜头105,为挽救犹太人,辛德勒为什么“权衡良久”?
答:
7.镜头105,辛德勒话中的“皆大欢喜”与高斯质问中的“皆大欢喜”,含义是否相同?
答:
8.镜头105,高斯怎么也不能明白辛德勒向他买犹太人的动机。你怎样看待高斯的这种“糊涂”?请简要说明。
答:
9.镜头107,写辛德勒打开皮箱时“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如果改成“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好不好?为什么?
答:
10.文中对数字列举得很清楚,400、450、600、850,这是为什么?
答:
11.辛德勒为什么要劝说服装厂老板?这位老板答应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2.试分析下列对白所蕴含的深层意味。
①我从不干涉这里的作业过程。
答:
②你应该知道我有强大的靠山。
答:
13.分析下面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辛德勒一眼。
答:
②他一把将丹嘉推到德国士兵面前,抓起她的手放在他们面前。
答:
三、一法一练——体会剧本语言的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指在语言中还有另外的含义,话外之意,但真实的情况,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如在镜头108中,有个细节。“伊特兹哈克:对这件事,高斯会怎么说?你只告诉他需要多少人,事就成了?”言外之意就是光报人数是不行的,你必须花很多的钱,要耗资巨大。要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就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辛德勒名单》选段,完成14~15题。
辛德勒:刚刚宣布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今晚午夜时分战争就结束了。明天你们将开始寻找那些幸存的家人。多数情况下,你们是找不到他们了。在长达六年的屠杀之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哀悼亡灵。我们活下来了。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来谢我。感谢你们自己吧!感谢你,无惧的斯坦和其他一些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而担忧的人们。我是一名纳粹党员、军火生产商,靠奴役劳动力获取暴利。我是罪犯。今晚午夜你们将获得自由而我将受到通缉。我将和你们呆到午夜后五分钟,此后,我希望你们能原谅我,我不得不去逃亡。我知道你们接到了上级下达给你们长官的命令,要你们消灭这里所有的纳粹。现在该是动手的时候了。他们都在这儿,他们都在这里。这可是你们的机会。要么你们可以离开,作为一个常人而非凶手回到家人身边。(卫兵纷纷离去)为了你们那些数不清的遇难同胞,我请大家默哀三分钟。
(在办公室)
辛德勒:和平一来临,我就想……我就把这些布料分给工人,每人分两米半。还有每人一瓶伏特加,他们不会喝的,永远也不会。同样,把礼品烟也分掉吧。
伊扎克:你吩咐的一切都会办妥的。
(所有工人到场送别辛德勒。那犹太教教士给辛德勒一封信,而斯坦将一位工人提供的金牙铸成的戒指送给他。)
教士:我们写了信,尽量把事情说清楚,以防您被捕。每位工人都签了名。
辛德勒:谢谢你。
伊扎克:这是全世界的希伯来圣约,它说“救人一命等于救了整个世界”。
辛德勒:我本可以救出更多的,救出更多的,我不知道,要是我……我能救更多。
伊扎克:奥斯卡,因为你,1 100个人得以活命。看看他们。
辛德勒:如果我赚更多……如果……我没有浪费那么多。你们不知道,只要我……
伊扎克:你的所为将会使几代人得以繁衍。
辛德勒:我做得不够。
伊扎克:你做得太多了。
辛德勒:这辆车!本来哥特要买下的,为什么我要这辆车呢?可以换10个人哪,10个人,多换10个人。这枚饰针,2个人,是金制的,可多换2个人。他本来会给我2个人的,至少一个。会给我一个,多一个。多一个人。一个现在已死的人。因为这,我本可以再救一个的,但我没有,我没有!
(小车载着辛德勒远去。他的事迹却在几代人心中流传。)
14.辛德勒在最后的告别演说中,对卫兵说:“他们都在这儿,他们都在这里。这可是你们的机会。”这是卫兵的什么机会?请简要回答。
答:
15.最后辛德勒又吩咐分给工人布、酒、烟,他认为人们即使领到酒也不会把酒喝掉。辛德勒为什么这样认为?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D 2.D 3.B 4.C 5.C 
6.因为他意识到办事的难度及危险是巨大的。
7.不相同。辛德勒的意思是他救了人,高斯得了财;高斯的意思是他和辛德勒都有利可图,并且利益相当。
8.在高斯眼里,犹太人的命很不值钱,而辛德勒却用大量的钱去向他收买,高斯不理解。这并不是说高斯本身是个糊涂的人,而是因为他有法西斯的本性,不能理解辛德勒善举的意义。
9.不好。因为辛德勒毕竟是个工厂主,是个纳粹分子,他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是有些心痛,恋恋不舍的。作者这样写更符合人物的身份,符合人物的心理。
10.①表现出辛德勒救人的决心和目标,②直接说明辛德勒救的人数之多。
11.是为了让这位老板加入救人的行列,拯救更多的人。这位老板没有答应。这样写更加衬托出辛德勒这一行动的艰难和伟大。
12.①这里对犹太人的屠杀完全是按照德国纳粹的要求进行的,你不要想从我这里钻到空子带走犹太人。
②我早已和你的上级打通了关系,他们早就被我买通了。
13.①“意味深长”本是褒义词,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这里表达了这位纳粹将军对辛德勒指名要人的不满。
②这个动作细节表现了辛德勒的机智。
14.如果士兵们执行上级的命令,就可以在这里很方便地杀死这些人而不用到处搜寻。同时,这也是士兵们良心发现,放下屠刀,获得新生的机会。
15.战争带来了屠杀,辛德勒的良心挽救了1 100多人的生命,这些生命可谓是劫后余生。为此辛德勒倾尽心力财力,他相信人们一定会珍惜历经千难万险的经历,因此他认为人们不会把这瓶从死亡边缘带来的酒轻易喝掉,而是珍藏起来作为留念,以警醒民族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永远不要忘记在苦难中给人们带来帮助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