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0 21: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四大名楼总图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鹳鹊楼滕王阁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湖北武汉
落霞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江西南昌1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课
文节奏。
3、准确翻译文中1、2两段及重点
词语,理解两段所写内容。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背景介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你们知道哪些?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等。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述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然而是通过着力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主题的。文体介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感情第一段,用叙述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另外,还要注意这篇文章赋体的特点,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对偶句整齐匀称,还有合辙押韵的特点,朗读时要把音律美体现出来。1、给下列生字注音:谪守 怒号 ? 朝晖夕阴
霪雨 霏霏 迁客骚人
薄暮冥冥 皓月 ?
潜形 心旷神怡 ?
浩浩汤汤? 宠辱偕忘?
岸芷汀兰zhé háohuīyínfēisāomíngqiánzhǐ?tīnghàoyíshāngxi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其他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掌握正确的朗读骈句的方法朗读指导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结合课文注释,合作翻译1、2两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顺利和乐通“俱”,全,皆兴盛于是代词,它的,指岳阳楼在通“嘱” 嘱咐我这件事情扩大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指做州郡的长官到规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第一段译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那胜景,好景色包含,连接吞吐水波浩荡的样子广阔边际日光阴天就是雄伟景象记述详细了这样,那么通向直到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聚会可能,大概观赏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变化,景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第二段译文: 阅读第一节思考:
1、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盛况及写作的缘由。2、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
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阅读第二节思考: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3、假如你登临此楼,面对此景会有怎样的感情?概括描绘洞庭湖的美景。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赞美、自豪气势非凡宽阔无边湖光山色⑴“衔远山,吞长江”。
⑵“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业:
一、背诵1、2两段。
对照注释,试疏通课文第3、4、5段。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二、1、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2、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4、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一、背诵1、2两段。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二、1、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2、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4、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第3、4、5段
2、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口头翻
译3—5段。
若夫 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
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 那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解除,这时指天气放晴冲向天空光辉隐没形体倒断折迫近昏暗这离开国都谗言,
说坏话批评,指责极点桅杆船桨 像那连绵的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第三段译文: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至于,到了日光起,动极言其广 飞翔鸟停息在树上 美丽的鱼小洲形容草木茂盛全波动闪耀圆形的玉 哪有穷尽荣耀屈辱持,执一起对着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沙洲上的欧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和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着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第四段译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探求心理活动因为这样在……之前在……之后没有归依,一同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思想感情朝廷。 庙,宗庙。堂,殿堂地方或许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扰。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扰,退处江湖也担扰。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第五段译文:阅读第三节思考: 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
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览物之情览物之情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缘由: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患得患失,悲景生悲情。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阅读第四节思考: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览物之情览物之情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缘由: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春风得意,喜景生喜情。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1
1、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2、古仁人的思想情感情是什么?
3、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阔大情怀?
哪句话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4、如何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第五节回答问题: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 自 己古仁人的思想情感情为 天 下为 天 下追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这一名言,尽管包含“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强调心怀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4、如何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语:
政通人和:政治清明,百姓和睦。
百废俱兴:俱:全,都。很多原来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气象万千:气象:景观。形容景象宏伟壮阔,千变万化。
一碧万顷:形容青绿的水面或天空辽阔无际。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宠辱皆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皓月千里: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迁客骚人: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作业: 一、背诵全文。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 。 2、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
3、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失(晴空万里),有时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日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兴,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4、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5、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6、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身处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7、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
8、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
相结合的写法。
2、总结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合作探究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
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第四部分(6段):写作这篇记的时间。2、文中围绕“记”来写的是哪一节?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思考其作用。第1节围绕“记”来写的。
第2节描写洞庭湖的美景;
第3、4节通过景物的变化表现了“迁客骚人”的因景物而异的心情:物暗己悲、景明心喜
叙事、写景都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蓄势张本、铺垫。作记缘由岳阳楼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阴——悲
晴——喜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忧,后……乐 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结构图示:
(描写)3、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色?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景中有情,情中潜理,理中蕴情。
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上所见自然形胜,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4、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1 品析文章的语言
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提示: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可以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衔远山,吞长江”
“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拓展延伸
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北通巫峡
通顺利通向和和乐和煦小结⒈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观空天空消散一一片全看,观赏景象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
南极潇湘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或以极有时或许尽,直通穷尽极点来因为⒉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具,同“俱”,全,都属,同“嘱”,嘱咐3.词类活用谪守巴陵郡百废具兴北通巫峡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后,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在.... 之后。]〔 守, 名词作动词, 做太守〕 〔 废, 动词作名词, 荒废的事业〕 〔 北, 名词作状语, 向北〕 [ 先,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在.... 之前。]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
详尽准备予 尝 求{古义今义曾经品尝去国怀乡{{{{去国怀乡沙鸥翔集微 斯 人古义今义
今义
古义古义今义
今义古义离开前往国都国家泛指聚集没有微小鸟停在树上增其旧制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属予作文制度写文章文章规模古今异义词气象{景象多指有关大气变化
的现象和规律。是进
亦忧{古义:这,这样今义:判断动词1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⑷百废俱兴 小 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