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三 虞美人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专题三 虞美人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5: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4
年级组别 高一年级语文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专题三 《虞美人》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生通过研习文本,对唐宋诗文“笔落惊风雨”的艺术感染力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巅峰时期的诗文成就有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创作。
过程与方法 学习、鉴赏本文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鉴赏本文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味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这个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他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目标展示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创作。学习、鉴赏本文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体味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想情感。(学生齐读目标)三.预习检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个别学生说,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四.【自学指导】朗读指导1、音读要求: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自由朗读3遍)2、意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读准断句。(自由朗读2遍)思考: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明确断句: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检查朗读后可播放音频,让学生在情境中品味、感受)3、情读要求: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情感,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五.【合作释疑】1、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3、“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4、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改变的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朱颜吗?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并体会所抒发的情感。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江山易主,时光流逝的忧伤。六【点拨拓展】1、作者为什么而愁 (愁包含哪些方面的情感?) 明确: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提示: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明确: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背诵这首词。
课堂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正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课后作业 背诵《浪淘沙令》,进一步体会李煜这种亡国之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板书设计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虞美人——愁------------春水东流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课后反思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