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一 季氏将伐颛臾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专题一 季氏将伐颛臾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5: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4
年级组别 高一年级语文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专题一 《季氏将伐颛臾》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受到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的熏陶,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过程与方法 理清本文谈话的层次;学习引用和比喻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教学重点 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学过的《“论学”六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其中四则,节选自于《论语》,为孔子言论,表明了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论学”方面的成就。)孔子的“论学”影响深远,“论政”又如何呢?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来分析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2.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积累两种特殊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3.能够翻译文中重要语句。三.预习检查1.字音冉(rǎn)有   颛臾(zhuān yú)  社稷(jì)  
焉用彼相(xiàng)   虎兕(sì)出于柙(xiá)    龟玉毁于椟(dú)中 固而近于费(bì)   萧墙(xiāo) 背景介绍: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因为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他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之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五.【自学指导一】自读文章第一小节,梳理大意,并注意本段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实虚词的意思。如:“伐”、“于”(2个)、“过”、“以为”、“东蒙主”“且”等,注意固定句式的翻译“无乃……与”、“何以……为”,倒装句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明确:伐:征讨,讨伐 于:表示引出对象 于:对以为:以之为,让他做…… 且:况且 过:责备 是:这无乃……与,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过尔,责备你。何以……为,译为:为什么要……?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句【自学指导二】1、自读文章第二小节,梳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意,并注意本段的重要实虚词的意思。如:“陈”、“过”(2个)、“就”、“”、“持”、“相”等,注意倒装句式“虎兕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中”自学检查:陈力就列:施展才能担任职务 持:护持相:辅助的人 过:错 过:过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2、自读文章第三小节,梳理大意,并注意本段的重要实虚词的意思。如:“固”、“取”、“为”“疾”、“舍”、“辞”、“患”、“盖”、“倾”、“故”、“守”等,词语活用“来”、“安”注意倒装句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明确:固:(城墙)坚固 取:攻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成为 疾:厌恶 舍:舍弃,回避 辞:找托辞 患:担忧 盖:因为倾:倾覆 故:仍然,还是 服:归服 来、安:使动用法 相:辅佐 守:保全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状语后置)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六.【合作释疑一】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第一小节,第一句话交代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 对于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明确: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不赞成这种做法。 批评完后,孔子又阐明了三点不赞成的理由:请同学们试着概括。 先王封国 不可伐 邦域之中 不必伐 社稷之臣 不当伐 2、阅读第二小节,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时候孔子是用什么方式来反驳冉有的话?明确:首先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然后采用了两个比喻论证,“一个盲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走路,倘是临危而不抱持,跌倒而不搀扶,还用辅助者干什么呢?”“老虎犀牛从栏中逃出,珍贵的玉器在柜里损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呢?” (管理者的过失)【合作释疑二】阅读第三节,孔子声色俱厉,批评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要害,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所以,他们只好实话实说,亮出自己的观点:“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思考孔子是如何一针见血,反驳冉有?反驳后又讲了些什么道理?明确“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因为在孔子看来,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孔子主张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平均主义色彩。八.点拨拓展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明确: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 祸起萧墙:祸害从内部发生。 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完成同步练习P1积累整合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 孔子虽然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是面对原则问题时,他却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
课后作业 分角色扮演,试着还原文中的辩论
板书设计 冉有 孔子 (东蒙主) 有事 直接批驳 (在邦域中) (社稷之臣) 推脱 周任(引用论证) 管理者失职 虎兕龟玉(比喻论证) 直接维护 结合实际 提出“仁政” 指出季氏真正目的
课后反思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