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示 儿
南宋 陆游
心念祖国,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画家用线条,作家用文字,而诗人则用一句句或婉转或豪迈的诗句,传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古往今来,有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有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吧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
新课导入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陆游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呢?
新课导入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诗原文
读出节奏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用深沉悲壮的感情朗读全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走进作者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走进作者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创作背景
诗人想要告诉儿子们的话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诗题
理解诗题
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临终前给儿子们的叮嘱和遗言。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是通假字,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古诗注释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
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古诗译文
译文:
国破家亡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大宋的盛世时期, 街市繁华
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 国破家亡。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悲:悲不见九州同
盼:王师北定中原
课堂问答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课堂问答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课堂问答
陆游至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
课堂问答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主题归纳
1、默写《示儿》。
2、课外收集有关陆游的古诗。
课外作业
爱国诗句集锦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