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朝花夕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B.《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卧冰求鲤”之类,而“哭竹生笋”和“陆绩怀橘”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C.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D.《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文天祥)
B.《满江红》(秋瑾)
C.《赤壁》(杜牧)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下面对《峨眉山月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一二句写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峨眉山头,映在江中,一路伴随诗人远行。
B.三四句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江行见月,如见蜀地故人。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地名连用的空间转换,表达了诗人多种情感。
D.本诗为离别而作,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之情。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菡萏(dàn) 枯涸(hé) 分歧(qí) 地毯(tǎn)
B.感慨(kǎi) 酝酿(niàng) 刹那(shà) 偌大(ruò)
C.竦峙(sǒng) 贮蓄(zhù) 须臾(yǔ) 碣石(jié)
D.攲斜(jī) 憔悴(cuì) 论语(lùn) 倏忽(shū)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鲁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D.《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6.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乙】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shuǎ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__。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 ,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 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wěi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首饰( ) 催( )促 玩shuǎ( ) wěi( )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心 原因 不管 B.留心 来源 只要
C.用心 来源 不管 D.用心 原因 只要
(3)【甲】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乙】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
(4)【甲】【乙】两个文段各写了有关衍太太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衍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
7.课文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描写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的句子是: , 。
8.举出一个《朝花夕拾》中表现童年鲁迅好奇心的情节。
近期,你所在的A中学正在开展“走近鲁迅”系列活动,你和9位同学组成的活动小组积极投身其中。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任务一:为了更好地了解鲁迅先生,你们小组打算在5月1日集体去鲁迅纪念馆参观,由你负责电话预约。为保证参观体验,大家决定一开馆就入场,最好还能约到馆内的讲解。
上海鲁迅纪念馆 地址:虹口区甜爱路200号 电话:56662608 参观时间:9:00—17:00(16:00 停止入场,周一不开放)
工作人员:你好。
你:
工作人员:好的,参观和讲解都已经为你们登记好了
你:谢谢您。
10.任务二:参观结束后,组员们受到启发,准备根据《朝花夕拾》中的内容来布置一个微展览,呈现鲁迅先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片段。
(1)请为“童年情景”这一部分选择适合的篇目素材( )
A.《藤野先生》 B.《阿长与<山海经>》
C.《五猖会》 D.《范爱农》
(2)组员们为这次微展览准备了一本留言册,让观众写下感受。每位组员预先在上面写了两句话。以下是你所写的句子,请补充完整。
半生回望,______________;他乡静思,写成故事一编
(3)展览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要为每篇作品配一幅插画。你负责为《阿长与<山海经>》设计插画。请概述插画表现的内容,并说明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80字左右)。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扬明辉。诗中这一轮圆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快。
C.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D.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1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风吹一夜满关山。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2)【乙】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和“ ”的边城夜色,如此运笔,是为了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红书包
秦文君
①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②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与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③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捂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④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⑤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yànɡ)了。
⑥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⑦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红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⑧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yǐnǐ)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⑨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注】①打烊:关门停止营业。②旖旎:柔和美好。
14.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15.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 →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
16.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试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17.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出三点即可)
三、作文
18.你的老师有哪些事让你难以忘怀?请写一个片断,将这件事完整的叙述下来。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B
【详解】B.错误,《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认为“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是可以勉力仿效的,而“哭竹生笋”则有些可疑,“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故选B。
2.D
【详解】上图作品为李白所作的《峨眉山月歌》;诗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仰望明月,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江水,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点明对友人的怀念,是一首送别诗;
A.《过零丁洋》是宋代的文天祥所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最后两句写诗人视死如归,愿以身殉国,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一首咏怀诗;
B.《满江红·小住京华》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是一首咏怀诗;
C.《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是一首咏史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表现友人的怀念;是一首送别时;
故选D。
3.D
【详解】D.本诗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所以“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表述不当。故选D。
4.A
【详解】A.正确;
B.刹那(shà)-(chà);
C.须臾(yǔ)-(yú);
D. 攲斜(jī)-(qī);论语(lùn)-(lún);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
C.“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不对,“她”指的是“铁扇公主”,应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选项错误;
故选C。
6.(1) shì cuī 耍
尾
(2)B
(3) 父亲的病 琐记
(4)【甲】文段写了衍太太教“我”在“我”父亲咽气前呼唤父亲的事;【乙】文段写了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并造谣的事(或“写了她怂恿小孩子做坏事,并造谣的事”)。她是一个缺德、怂恿小孩做坏事、令人讨厌的人。
【详解】(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
首饰:原指戴于男士头上的帽子,现在广泛指以贵重金属、宝石等加工而成的雀钗、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饰”读作shì;
催促:促使赶快行动;推动从速去做。“催”读作cuī;
玩shuǎ,写作“玩耍”:做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
wěi巴,写作“尾巴”:①鸟、兽、鱼、虫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②某些物体的末端。②指事物的残留部分。④比喻跟踪在别人后面的人。
(2)本题考查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
留心:注意、小心。用心: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第一空,是衍太太唆使“我”注意去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寻找母亲的首饰,选用“留心”合适;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来源:事物所来的地方;事物发生的根源。第二空,是指“我”明白了“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流言的源头,选用“来源”合适;
不管:不顾,不考虑。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只要:表示必要或充足条件。“有地方发表”是“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wěi巴来”的必要条件,第三空,选用“只要”合适;
故选B。
(3)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
【甲】文,从“‘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可知,选自《父亲的病》,父亲临死时衍太太一直怂恿“我”喊父亲的名字,给父亲增加离去时的痛苦,让父亲走的不安生;
【乙】文,从“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可知,选自《琐记》,衍太太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污蔑“我”。
(4)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我们要认真阅读文段内容,概括主要事件,并结合事件分析衍太太这个人物形象。
结合【甲】文,“‘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可知,叙述父亲病逝前,衍太太不顾父亲的痛苦,催促“我”叫父亲,致使父亲死不安宁,表现了衍太太迷信、懂得繁琐礼节,内心毒辣。
结合【乙】文第①段“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也许你没有 。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第②段“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可知,叙述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污蔑“我”,表现衍太太心术不正、品德败坏、教唆别人学坏、诬陷别人、喜欢使坏,令人讨厌。
7.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归雁洛阳边 随君直到夜郎西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眉、雁、君、烽、霜”等字词容易写错。
8.示例:在三味书屋,问老师“怪哉”虫是怎么回事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列举一个表现童年鲁迅好奇心的情节即可。
示例: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
9.示例:
您好,我是A中学的学生,想预约5月1日9点场的参观,我们有10个人。还想问问,能否预约馆内的讲解? 10.(1)B C
(2)示例:拾取朝花几朵
(3)示例:我设计的画面是阿长把特地买来的《山海经》递给“我”,而“我”又惊又喜的一幕。这是“我”记忆深刻的往事,只有阿长会把“我”的愿望一直记在心里,带给“我”淳朴温热的爱。
【解析】9.本题考查预约词。预约词属于情景对话,包括称呼语、自我介绍、团体情况、预约时间和任务等。语言简洁、用语得体、语句流畅。
示例:您好,我是A中学的学生,我们团体10人想预约5月1日9点场的参观。另外,能给我们预约馆内的讲解吗?
10.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考查名著内容概括。
A.《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成年后,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B.《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D.《范爱农》追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由以上分析可知,描述作者“童年情景”的作品有:《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故选BC。
(2)本题考查对联拟写。
“半生回望”对“他乡静思”,由下联“写成故事一编”可得出上联下半句的句式为:动词+名词+数量词,结合《朝花夕拾》的名称或内容拟写句子。
示例:摘下记忆几缕。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写了阿长的七件事:①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摆“大”字;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⑦给我买《山海经》。可从中选择易于入画和描述的事件,描述画面、概述内容、语言流畅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我设计的画面是阿长睡觉摆“大”字,“我”被挤到床铺角落而无可奈何的一幕。这是“我”与阿长亲密生活的一幕,阿长是一个保姆,但她随意、纯真,带给“我”最真诚的爱。
11.A 12.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A.“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轮”表明月亮的形状是半圆形,因此本项中“一轮圆月”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A。
1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是: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结合诗句的意思即可描绘画面。如: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随着江水流动,月影也在前行。
13.(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2) 沙似雪 月如霜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的对比分析。感情基调的同。《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绪?“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塞上听吹笛》: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也就含有了思乡的情调。感情基调的异。《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整体意境寒冷凄清,感情悲凉哀怨。《塞上听吹笛》: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乙诗前两句意为: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沙似雪”与“月如霜”是边塞特有之景,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与环境的恶劣。作者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14.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15. 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 磨父母买红书包 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 16.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以及“我”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的疼爱。 17.(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和把握。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从文中第3段“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可以看出我对美的无比热爱;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摆。
1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线索可以找出:渴望书包;找到书包;磨父母买红书包;珍藏书包获得教益或启示。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理解和把握。注意语言要前后呼应,文意一致。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使结构上更加严谨。
17.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感悟类问题要抓住文中的议论性的,能够使人对道理有所领悟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从文中议论的句子“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可以看出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18.那天下午,韩老师去开会,把班级的事情都交给我来管,望着老师眼神中的信任,我只好把想要退缩的话都吞回肚中,在心中默默给自己加油!老师一走,同学们先是十分兴奋,但有被我的眼神下了回去,十分安静。我享受着教室里难得的安静,十分满意的走出座位,开始自习。
但学习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一本书掉到地上没同学们又开始七嘴八舌,乱成了一锅粥。我站起来训斥了他们,便安静了一会儿,但过不了多久又乱了起来,我就只好再训斥他们一顿!如此反复了多次,我终于受不了,在他们再一次乱起来的时候,爆发了出来。正当我以为可以永获安静时,一位平时十分调皮捣蛋的同学,站了起来,竟讽刺起我来。性格有些内向的我,被讽刺得说不出话来,瞬间眼泪也掉了下来。我立刻冲出了教室!
刚跑出教室就一下撞到刚开完会回来的韩老师身上,她看我泪流满面的样子,立刻关怀地问道:“班长,你怎么哭了?发生了什么事?”我随老师来到办公室,把所有事情像她说了!老师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膀,温柔的说:“就这样啊!你第一次当班长,有问题是当然的啊,但你被同学气哭去是你自己的问题了!这件事交给老师,以后你有什么问题,都告诉老师。我会教你如何当一个好班长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中流过一股暖流,那是感动!
【详解】题目要求写作的是自己的老师,是关于老师的难忘的事,只要写一个片段就可以,主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端经过结果等叙述下来,注意字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