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特训2
一、选择题(满分16分)
1.一台洗衣机的单价为886元,买15台需要( )元。
A.1329 B.12390 C.13290
2.在计算352×28的时候,3×8表示( )。
A.3×8 B.30×8 C.300×8
3.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算式( )的积。
A.201×51 B.199×45 C.199×51
4.用竖式计算275×62时,竖式中的6与275相乘的实际意义是( )。
A.6×275 B.60×275 C.600×275 D.6×2750
5.下面算式,与240×12的积不相等的是( )。
A.240×6×2 B.(240×3)×(12×3)
C.(240÷3)×(12×3) D.(240×4)×(12÷4)
6.小芳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2分钟行多少米?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是在计算( )。
A.1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B.2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C.10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D.12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7.阳阳骑自行车回家,10分钟行了2200m,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阳阳的( )。
A.路程 B.时间 C.速度
8.与380×19的积最接近的数是( )。
A.8000 B.7800 C.7700 D.7600
二、填空题(满分16分)
9.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记作( )。
10.小亮每分钟走72米,他15分钟走( )米。
11.想一想下面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填一填。
12.李叔叔每分钟打字112个,半小时打字( )个。
13.一个乘法算式的积是100,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是( )。
14.速度=( )÷时间,单价×数量=( )。
15.要使□57×4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7后,积变成336,那么原来的积是( )。
16.的积大约是( );在乘法里,乘数也叫( )。
三、判断题(满分8分)
17.225×80的积末尾有3个0。( )
18.笑笑说:“我早上步行上学的速度是40千米/分。”( )
19.丁丁家和图书馆相距600米,他从家到图书馆走了12分钟,他每分钟走多少米?这是求路程的问题。 ( )
20.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那么积就乘5。( )
四、竖式计算题(满分12分)
21.(12分)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①372×45= ②608×15= ③13×321=
④420×26= ⑤460×50= ⑥23×352=
五、解答题(满分48分)
22.(6分)马老师去体育用品店买了15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64元,又买了10个排球用去320元。马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
23.(6分)看图回答。
24.(6分)小图书馆有42个书架,每个书架摆放116本书,小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
25.(6分)一个图书馆有24个同样的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250本书。这些书架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26.(6分)阳光小学四年级师生共198人,准备包车去看潮。旅行社包车的价格是39元/人,老师带8000元钱,够吗?
27.(6分)马术场的观众台有20个区,每个区有308个座位。这个马术场能坐下6000名观众吗?通过计算说明。
28.(6分)兰兰每分钟大约能朗读150个字,她25分钟能读完一篇4000字的朗读稿吗?
29.(6分)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绕地球8周的时间是912分钟,绕地球42周需要多少分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单价×数量=总价,因此用886乘15,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详解】886×15=13290(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分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8乘三位数百位上的3,表示8乘3个百,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计算352×28的时候,3×8表示300×8。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关键是明确3在百位,表示3个百。
3.B
【分析】点A表示的数比10000小,因此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积,然后再选择即可。
【详解】A.201×51=10251
B.199×45=8955
C.199×51=10149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B
【分析】62中的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所以6与275相乘的实际意义是6个十乘275,即60×275;据此解答。
【详解】用竖式计算275×62时,竖式中的6与275相乘的实际意义是60×275。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整数乘法的笔算方法,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就与哪一位对齐。
5.B
【分析】在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乘3,另一个乘数除以3,积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
【详解】A.240×12=(240×6)×(12÷6)=240×6×2
B.此项两个乘数都乘3,因此积比240×12的积大;
C.240×12=(240÷3)×(12×3)
D.240×12=(240×4)×(12÷4)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与三位数相乘;接着两位数的十位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依此选择。
【详解】225×10=2250(米),即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是在计算10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分析】10分钟为行驶的时间,2200m为10分钟行驶的路程,路程÷时间=速度,依此选择。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速度;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的行程问题,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D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将19估成20,计算出380×20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380×19≈380×20=7600;
8000>7800>7700>7600;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关键注意将19估成整十数简便。
9.80千米/时
【分析】速度是指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据此可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记作:80千米/时。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记作:80千米/时。
【点睛】本题掌握速度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0.1080
【分析】路程=速度×时间,因此用72乘15即可,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72×15=1080(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的行程问题,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10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133是133与12的十位上1的乘积,表示10个133的和。
【详解】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360
【分析】每分钟打字的个数乘30即可解答。
【详解】112×30=3360(个)
【点睛】半小时等于30分钟,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800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也乘8,变为100×8=800。
【详解】100×8=800
一个乘法算式的积是100,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是800。
【点睛】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
14.路程 总价
【详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15.2 48
【分析】157×4=628,257×4=1028,据此可知要使□57×4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多少;
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0),积也随着乘(或除以)这个数;用336除以7,求出原来的积。
【详解】157×4=628,257×4=1028,则要使□57×4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2;
336÷7=48,则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7后,积变成336,那么原来的积是48。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及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10000 因数
【分析】把199看成200,49看成50,用200乘50,求出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200×50=10000,则的积大约是10000;
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点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几百几十数;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相乘。
17.√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求出225×80的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225×80=18000;
225×80的积末尾有3个0,所以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一定要准确计算出积,再看积的末尾共有几个0。
18.×
【分析】联系生活经验,一个人步行的速度应该用“米/分”作单位,题干中说笑笑的步行速度是:40千米/分,显然不符合实际;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笑笑说:“我早上步行上学的速度是40千米/分”;是不符合实际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单位。
19.×
【分析】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依此判断。
【详解】已知丁丁家和图书馆的距离和他从家到图书馆走的时间,可以求出速度,速度=路程÷时间,因此这是求速度的问题。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的行程问题,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乘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积乘3。则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积应乘2再乘3,最终乘6。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那么积就乘6。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倍数。
21.16740;9120;4173
10920;23000;8096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2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详解】①372×45=16740 ②608×15=9120 ③13×321=4173
④420×26=10920 ⑤460×50=23000 ⑥23×352=8096
22.1280元
【分析】根据篮球的单价乘购买篮球的数量,求出购买15个篮球的钱数,再加上320元,即可解题。
【详解】64×15+320
=960+320
=1280(元)
答:马老师一共用了1280元钱。
【点睛】求出15个篮球的总钱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31公顷
【分析】
如图所示,500-100-100=300米,则厂区的占地面积是长800米宽500米的大长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3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差。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解答。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00,据此将厂区的占地面积换算成公顷。
【详解】800×500=400000(平方米)
300×300=90000(平方米)
400000-90000=310000(平方米)=31(公顷)
答:厂区的占地面积是31公顷。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厂区的面积是大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差,再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24.4872本
【分析】每个书架摆放书的本数乘书架数即可解答。
【详解】116×42=4872(本)
答:小图书馆一共有4872本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5.24000本
【分析】根据题意,用250乘4,求出一个书架可以放书的本数,再乘书架的个数,即可求出这些书架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详解】250×4×24
=1000×24
=24000(本)
答:这些书架一共能放24000本书。
【点睛】熟练掌握多位数与两位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及乘法结合律的正确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够
【分析】根据题意,用旅行社包车的单人价钱乘人数,求出需要的钱数,再与80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题。
【详解】198×39=7722(元)
7722<8000
答:老师带8000元钱,够了。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能
【分析】用308乘20求出20个区有多少个座位,再与6000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308×20=6160(个)
6160>6000
答:这个马术场能坐下6000名观众。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不能
【分析】先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兰兰25分钟读的字数,再与4000比较即可得解。
【详解】150×25=3750(个)
3750<4000
答:她25分钟不能读完一篇4000字的朗读稿。
【点睛】此题主要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9.4788分钟
【分析】先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8周用的时间除以8计算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周用的时间,然后用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周用的时间乘42周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912÷8=114(分钟)
114×42=4788(分钟)
答:绕地球42周需要4788分钟。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先计算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周用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