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8 00: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掌握土壤的功能及成土因素。(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读土壤标本或土壤剖面图,说明各类型土壤的区别及主要形成因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作用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识土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地图册P110)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空气和水分
组成
识土
空气
20%-30%
矿物质
45%
水分
20%-30%
有机质
5%
固体基岩
裂隙
地下径流
风化基岩
有机残留物
土壤微生物
地表径流
空气
矿物颗粒
水分
结合下列两图,说说自然环境中的哪些要素会影响土壤的形成?
空气
20%-30%
矿物质
45%
水分
20%-30%
有机质
5%
想一想:大块的岩石如何形成细碎的土壤?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
析土—成土因素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粉粒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
砂土
壤土
黏土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思考:成土母质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方面?
P130
【活动一】
阅读“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紫色土
四川盆地有一种颜色特殊的土壤称为紫色土,
你知道为什么紫色土呈紫色吗?
紫色砂页岩
该地岩石为紫色砂页岩,岩石经侵蚀后被流水冲刷到盆地,
有些矿物质经氧化成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基性岩:铁、锰、镁、钙的含量高
(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的岩浆岩)
酸性岩:硅、钠、钾的含量高
(二氧化硅含量在65%以上的岩浆岩)
P130
【活动一】
思考:成土母质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方面?
阅读“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说一说成土母质与土壤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
土壤具有肥力
1.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了土壤的质地。
2.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区别
联系
生物
岩石表面滋生苔藓类生物
苔藓类生物生长并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
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加强
形成土壤
析土—成土因素
讨论生物如何影响土壤的有机质
P131
【活动二】
P131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植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绿色植物选择性吸收养分制造有机质,并将枯枝落叶和残体归还地表
动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些动物可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讨论生物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
【活动二】
东北黑土
南方红壤
为什么南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大?
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
有机质含量少
温度高
温度高微生物分解 ,积累有机质 ,肥力 ;
气候
温度低微生物分解 ,积累有机质 ,肥力 。
温度低
气温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即影响化合物的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动。
析土—成土因素
气温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降水对土壤的影响
降水多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降水适中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适中,土壤肥力较高。
淋溶作用,是指一种透过天然下渗雨水,或人工灌溉,将上方土层中的某些矿物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而将其移往较下方土层之中的作用。
你知道南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大的原因了吗?
东北黑土
南方红壤
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
有机质含量少
东北地区气候湿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南方地区温度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且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低。
1. 有人认为,
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活动P132
提示:没有道理。
土壤理化性质与温度、降水相关。
热带雨林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层厚度较大;
但热带沙漠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层也较薄。
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很低。
地形与土壤
析土—成土因素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坡度、坡向、海拔高度
阳坡光热条件好,水分条件差。
阴坡光热条件差,水分条件好。
1、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2、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成熟。
0年 ●●●等你成熟●●●
1000年
时间
析土—成土因素
3、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壤成因进行了科学解释,建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该学说认为,土壤的形成取决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2)在教材所论述的成土因素中,道库恰耶夫没有考虑哪一个因素?结合自己所学,简述该因素对土壤形成的深刻影响。
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因素。
P133
活 动
耕耘
Ploughing
灌溉
Irrigation
施肥Fertilize
收获Harvest
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
归还土壤
的部分养分
改变土壤的
营养元素组成
人类活动与土壤
析土—成土因素
南方水稻土
绿肥植物
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南方水稻土改良、休耕、种植绿肥植物、作物轮作等
盐碱地
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
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发育程度较差
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P132活动
2
土壤剖面
母岩层
母质层
淀积层
淋溶层
腐殖质层
有机层
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腐殖质层
有机层
有机层一般以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土壤腐殖质累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淀积层
(心土层)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岩层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
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水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森林土壤主要分布于东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一定高度也有分布。
P134
图 5-21 我国棕壤、红壤的分布及其土壤剖面
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
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广大地区。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
P135
图 5-22 我国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及其土壤剖面
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1.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砖红壤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
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壤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P135-136
(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南部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具有热量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
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树草原,形成燥红土。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P135-136
1.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活 动
(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有亚热带的土壤?
海南岛中部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
因此,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P136
1.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2.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根系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种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在泰国泥岩地区,人们利用一种名叫培地茅的植物来改良土壤。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在雨季来临之前,密集种植培地茅;第二阶段,待培地茅长成后,在种植果树之处挖除培地茅,再植入果树树苗。
(1)说出泰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多且集中,且降水量大。
图5-25生长在培地茅之间的果树
图5-26培地茅茂密的根系
P136
活 动
(2)在泰国泥岩地区,为什么要种植培地茅?
泥岩土质较差,因颗粒微小,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培地茅根系密集发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在雨季时能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受到冲刷侵蚀;旱季时能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
图5-25生长在培地茅之间的果树
图5-26培地茅茂密的根系
2.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根系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种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在泰国泥岩地区,人们利用一种名叫培地茅的植物来改良土壤。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在雨季来临之前,密集种植培地茅;第二阶段,待培地茅长成后,在种植果树之处挖除培地茅,再植入果树树苗。
3、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壤成因进行了科学解释,建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该学说认为,土壤的形成取决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1)该学说认为,各成土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成土过程产生综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
以海南岛黄壤成土过程为例分析:
黄壤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地,当地气温较低。又因中部山地对夏季风有较强的抬升作用,故降水较多,土壤水分充足,使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而导致土壤颜色变黄,表现为淀积层中土壤颜色为黄棕色。当地木本植物居多,少部分有机物以枯枝落叶方式归于土壤表层,所以枯枝落叶层较厚。另外土壤中的蜗牛等动物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P133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