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8 07:1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
2、导火线、根本原因、性质
3、交战双方(两大军事集团):
4、主要战场、战线、战役
5、结果:
1914—1918年
萨拉热窝事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
欧洲战场;西线、东线、南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①以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
②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
知识回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民主运动
宗主国令殖民地人民为其打仗
一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的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检阅印度兵团
印度兵团与英军在一欧洲农场整休
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一战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等。
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①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
②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问题探究
思考:一战如何激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③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探究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将19世纪在西欧传播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持续传向东欧、东南欧、亚洲、非洲等地传播,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形成。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一战如何激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材料二: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万余人,派出海外作战121万余人,死伤10万余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被“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三: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3)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使殖民地人民认识到民族自决原则的重要性,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自决原则
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人物、领导力量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产党
印度支那(越南) 民族解放斗争 胡志明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尼赫鲁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扎格鲁尔
摩洛哥 多次打败西法侵略,成立里夫共和国 克里姆
拉美 尼加拉瓜 抗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一战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高潮的表现
1、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2、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影响
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①在地区(范围)上具有普遍性;
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民资、小资、地主、封建贵族、无产阶级等)
③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斗争的普遍所求;
④运动具有持续性;
“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列宁选集》
思考: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不断高涨)的原因?
1、一战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矛盾激化)
2、一战期间,由于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经济发展)
3、一战使(宗主国)殖民主义列强的力量大为削弱。(宗主国衰落)
4、一战客观上促进了自由、民主、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思想的传
播。(思想解放)
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成功案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在二战中,为支付军需供应,英国出卖了大部分海外投资,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截止1945年,仅欠所属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债务就达到了23.39亿英镑,早已无心无力处理麻烦百出的殖民地事务。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帝国主义的实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材料三: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材料四:1940—1941年,印度发起“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印度发起“退出印度”全印反英运动;1945年,印度爆发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
——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
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④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1、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⑤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史料阅读】
(1)请阅读75-76史料阅读,这些国际文件的规定有何共性?
尊重各民族的主权和治权;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在法理上废除了殖民主义;提倡国际合作。
(2)为何有这些规定?这些规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二战的爆发;为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的需要;激发被压迫民族的斗志。
影响:促使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40—50年代高潮在亚洲:朝鲜独立收回台湾印巴分治东南亚独立50—60年代高潮在非洲: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1962阿尔及利亚独立;1990纳米比亚。60—90年代高潮在拉美:1959—1961年古巴革命;1999年收巴拿马运河。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表现(第三世界的崛起)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40年代末至50年代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50-60年代末 非洲 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60-90年代 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3、结合课本: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国际意义?
①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②促使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瓦解;
③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
④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
文明古国新生(印度、埃及)
东西文化交汇(新加坡、韩国)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本土文化
+
西方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背景:
表现: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印度
(1)特征:
现代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2)具体表现:
接受西方
保留传统
①统治精英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2、新加坡和韩国
(1)特征:
(2)具体表现:
接受西方
保留传统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现代的东方文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
(1)特征:
(2)具体表现:
接受西方
保留传统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
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国家 本土文化 西方文化
印度 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英语
新加坡 韩国 儒家传统: 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西方文化:
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
埃及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英语、法语被广泛使用
★小结: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表现
【思考1】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
①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埃及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②重视民族文化复兴。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埃及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复兴民族文化。
③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创新发展。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埃及发展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思考点】怎样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①这种文化复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国家的独立为前提的。
②为了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坚决捍卫本土文化,创造了现代文化,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小结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原因
表现
意义
文明古国的新生
东西文化的交融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原因
表现
意义
印度
埃及
新加坡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