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19世纪的人们预想到2000年的生活场景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缔造了一个光明的世界图为爱迪生所发明的电灯泡青年时代的爱迪生爱迪生晚年的爱迪生仍孜孜不倦地工作汽车大王福特福特汽车公司生产车间一瞥福特汽车公司先进的流水生产线福特坐在自己生产出的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1909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第一辆福特T型车诞生T型车莱特兄弟莱特兄弟和他们研制的飞机莱特兄弟正在装配飞机在法国上空飞行的“飞行者”号早期的飞机第19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题,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电力的广泛使用;电话、电报的发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等等。课本分三部分:(一)电力时代的到来。介绍了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主要讲述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三)进一步“缩小”的地球。分别介绍了汽车、飞机的发明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极大便利。
本课的重点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生产技术领域的重大革命。电力具有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的优点,它一经发现,便很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功力。它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成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本课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科学家,特别是爱迪生,在讲述他的发明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习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法建议
1.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复习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讲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沿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教学。
2.“电力时代的到来”一目,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直接学习“电力时代”这个历史概念,应尽力增加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
(1)提问学生:“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出示问题:
请你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请学生比较“使用电力生产的工厂比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哪个更先进?”使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从此,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于课文中没有蒸汽动力工厂生产的材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结合现代工厂使用电力生产的了解,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4)“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开放性话题,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教学中要联系课外中的一些知识,增强感受。另外“早期的电话”既属于电力的应用,又属于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单了解就行,不必过多介绍。
4.“电器的发明与使用”一目,一方面需要了解爱迪生做出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着重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通过故事会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科学家的事迹。教师可投影资料框中爱迪生的名言,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5.“进一步‘缩小’的地球”一目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可以课前搜集一些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与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以加深学生认识。
(1)对比汽车与马车的不同特点,探究“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要鼓励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难归纳出:①汽车有新型的动力;②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从中感悟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受时空的限制,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当时的变化,可以从观察汽车广泛利用引起身边的变化,去间接地感知。以锻炼学生历史想像力,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习惯。
(3)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汽车工业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可以补充一些具体事例,以便对汽车工业的负面效应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
(4)“飞机的发明”,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在飞机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5)回顾本课内容,作全课小结,投影如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电力的广泛使用;电话、电报的发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等等。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
3.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2.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2.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二)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教学方法
1.比较法。对“电力”和“蒸汽动力”比较,加深学生对“电气时代”的理解。
2.讨论法。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的利害问题,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3.图示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老式汽车、老式电话、老式马车、老式飞机的图片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4.引导法。对没有电的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从而说明电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 教学媒体
图片:早期的电话,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早期汽车,莱特兄弟,冯如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人类是何时进入“蒸汽时代”的?
[学生回答]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生产领域开始了一场大变革,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这次大变革就是工业革命,它以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为主要标志,从此,人类开始迈入“蒸汽时代
[教师引导]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在生产领域又有一次大变革。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板书]第六单元 走向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第19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时代的到来
[教师引导]同学们家中或周围都有哪些电器,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电灯,可以用来照明;电视,可以了解世界大事和娱乐;电饭锅,可以煮饭;电熨斗,可以熨衣服;电脑,可以查资料、玩游戏;电热水器,可以用来洗澡;……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的生活和“电”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电是如何发明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第一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即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那么电是怎样发明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三段小字内容。
[学生复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
[教师讲述]刚才大家说了发电机的发明过程,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发电机产生的同时,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教师引导]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回答]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洁高效、价格便宜等。
[教师小结]由于电力作为能源具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最能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板书]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
1.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电与我们生活中的密切联系。那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没有电,我们将不得不熬过一个个漫长而漆黑的夜晚;我们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聊天;没有电,自来水没有了,我们得去挑水吃;冰箱也不能使用,食物的储存成为难题;城市里,电车不能行驶,学校里,电教设备也不能使用;……
[教师小结]总之,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很不方便,所以说,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出示图片]早期的电话。
[教师讲解]这是最早的一次电话通话演示,图中的通话者就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在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贝尔展示的电话引起了轰动。电话既属于电力的应用,又属于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电话及电报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而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教师过渡]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爱迪生和他的发明。
[板书]2.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了解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在电灯发明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不但亮度差,而且烧起来有黑烟和臭味,要时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还很容易引起火灾。自从电出现以后,很多人都想用电来照明,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效果都不理想,以至电灯很难普及使用。
爱迪生立志解决这一难题,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废寝忘食,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终于造出了耐用的白炽灯。
[教师补充]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两千项发明,正式注册的就有一千三百多项,其中最著名的除了电灯以外,还有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许多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而他本人却回答说:
[投影显示]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教师提问]请大家就这句话结合自己对爱迪生的了解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回答]回答一:爱迪生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他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辛勤的耕耘。
回答二:爱迪生的成功表明,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超人一等的天才,爱迪生小时候只上过三个月的学,照一般人看来,他这样的基础是很难成功的,但爱迪生成功了,他靠的不是“天才”,而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这告诉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哪个人会轻易地凭“天才”取得,而更重要的是靠努力,靠奋斗,靠不断地探索,靠持久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积极拼搏,勇于奋斗,开拓创新,创造出自己的成功和辉煌!
[板书]三、进一步“缩小”的地球
1.汽车的发明与应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片,认识一下19世纪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最早的汽车。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在汽车发明以前,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汽车被制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概述一下汽车的发明过程。
[学生看书]……
[学生概述]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了第一台轻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这种汽车的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汽车时速达到13千米/小时。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
[教师补充]后来,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非常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教师提问]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与马车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回答]汽车速度快,使用新型动力,力量比马车大等。
[教师提问]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请你谈一下汽车的出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学生回答]回答一:出门旅行的时间缩短了,人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
回答二:上班变得更方便。有了汽车,人们可以在远离单位的地方买住宅,这样,城市的规模就扩大了。
回答三:出现了新的生产部门和就业岗位,如汽车生产厂、汽车配件的制造、石油开采、加油站、汽车修理厂等新部门会产生。同时也出现新的职业,如司机、汽机修理工、汽车制造工人等。
回答四:汽车也带来了噪音和有害气体,威胁人的健康。
……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汽车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汽车工业呢?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甲:应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因为汽车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而且还能为国家增加税收、解决就业、出口创汇,没有汽车,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
学生乙:汽车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消耗能源、交通事故等,所以应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学生丙:汽车工业应该发展,否则就会像“因噎废食”一样可笑。但在发展时应尽量减少或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
[教师总结]一方面应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另一方面尽力减少或消除它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趋利避害
[板书]2.飞机的发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倒数第二段大字,了解飞机的发明过程。
[学生阅读]……
[教师提问]飞机在什么时间由谁制造出来?
[学生回答]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并试飞成功。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教师引导]在飞机制造方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人物是谁?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他的事迹。
[学生回答]冯如。他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1910年秋,国际飞行协会在美国举行飞行比赛。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参赛,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世界纪录。第二年,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携飞机回国,开办了广东飞行器公司。
[教师总结]这说明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有能力制造自己的飞机。当然也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教师提问]飞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
[学生回答]越洋飞行成为可能,且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如今的飞机,载重量越来越大,速度不断提高,航程也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人乘坐飞机出行,飞机离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近。
[教师回顾]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的发明和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等内容,通过学习,大家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无论是电的发明和应用,还是汽车、飞机的问世,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师补充]既然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这么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该努力钻研科学知识,发现科学的奥秘,长大后为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人类造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小结]同学们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
● 课堂板书
第六单元 走向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第19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时代的到来
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
1.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
2.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三、进一步“缩小”的地球
1.汽车的发明与应用
2.飞机的发明
课件21张PPT。小游戏:看谁说得多说得快:
列举家用电器名称导入新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来临电力时代的到来
电器的发明与使用
进一步 “缩小”的地球第19课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应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内容标准情境创设: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人
《亨利的一天》
要求:1、设计的情节合情合理;
2、尽可能多的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一、通读课本,小组合作比一比,看谁用的多?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猜一猜这是谁说的?你知道他的故事吗?二、成果展示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大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灯泡爱迪生与灯泡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从爱迪生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是由内燃机做动力的吗?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引发了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早期汽车 1913年的美国福特汽车制造厂莱特兄弟检测“飞行者一号”图片一:敦煌壁画:飞天万户雕像万户飞天 汽车和飞机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地球进一步“缩小”了。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世界格局:
世界市场:
生活方式:
环境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呢?三、探究影响课堂小结电力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汽车和飞机问世→地球进一步“缩小”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小 结延伸探究
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延伸探究
请回答: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举出一到两个例子来说明。(1)爱迪生、西门子、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等;
(2)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
(3)如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再见!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史蒂芬孙
2.1895年,从英国伦敦到曼彻斯特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②汽车③轮船④飞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你不可能见到和听到的事情是( )
A.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的纽约街头有了路灯
C.可以有一天用电话向家人拜年 D.出现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2004·荆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和飞机能够研制成功的基本条件是( )
A.蒸汽机的不断改进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制
5. 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仅为80万吨,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猛增到2000万吨,你认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
6.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开始时间是(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初
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远影响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强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D.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9.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
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10.(2005·呼和浩特)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人们出行更为便捷。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运行于陆上、海上和空中的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陆——海——空 B.海——陆——空
C.陆——空——海 D.空——陆——海
11.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以——为核心的革命。(???? )
A.蒸汽 B.电 C.信息技术 D.内燃机
12.标志着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事件是 (???? )
A.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B.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C.原子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13.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是在 (???? )
A.20世纪初 B.19世纪末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中期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 (????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15.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敢于冲破传统的桎梏去创新,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的人物是 (???? )
A.西门子 B.卡尔?本茨 C.爱迪生 D.法拉第
1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开发和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是? (???? )
① 水力 ② 原子能 ③ 石油 ④ 电力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汽车了,那么,当你乘坐汽车、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舒适生活的时候,你认为我们最应该感谢谁呢? (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莱特兄弟 D.法拉第
18.19世纪末,人们的出行工具开始多样化,他们可以选择的有 ( )
①?汽船 ②火车 ③汽车 ④马车 ⑤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19世纪末,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带来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 )
A.蒸汽机车和轮船 B.发电机制造成功
C.内燃机发明和应用 D.电动机车的运转
20.将人们的出行方式由陆地、水中转为空中,让人类如小鸟一样在蓝天翱翔、被称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的人是 ( )
A.卡尔?本茨 B.福特 C.蒙哥特菲兄弟 D.莱特兄弟
21.(1)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使用什么作为液体燃料?随着这一动力机械的应用与推广,哪种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
(2)该能源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要影响。试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例说明。
(3)当今世界,这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所带来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比如环境污染等,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在没有汽车之前,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本次科技革命哪些国家走在世界前列?你知道美国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的飞机叫什么?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有何意义?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哪些新特点?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点拨:本题旨在考查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重大贡献,根据内容,做出判断)
2.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清楚1895年正处于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已结束,第二次科技革命尚在进行,飞机是20世纪初的成就,因此不选)
3.D(点拨:第二题判断正确,本题迎刃而解)
4.D(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汽车、飞机与动力机械内燃机的关系,掌握这一点,本题很容易作答)
5.B(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名称)
6.D(点拨:本题实质是在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掌握这一内容,本题迎刃而解)
7.D(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生产关系的内涵)
8.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根据内容,选出主要原因)
9.D(点拨:解答本题的方法,可先用排除法去掉A、B两个选项,然后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做出正确判断)
10.B(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次科技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记住相关内容,本题迎刃而解)
11.B 12.A 13.B 14.A 15.C 16.B 17.B 18.A 19.C 20.D
21.(1)内燃机使用汽油为液体燃料石油。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战后世界性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3)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有效治理它带来的不利后果。积极利用新技术,趋利避害。
(4)马车美国和德国“飞行者一号”汽车和飞机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地球进一步“缩小”了。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应用。
新特点:①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有了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科技革命取得巨大成就。②第二次科技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有些国家如德国、日本尚未完成或刚刚开始第一次科技革命,因此它们的两次科技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导致它们的发展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