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从生产力发展看人的解放 说课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从生产力发展看人的解放 说课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8 07: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 劳作方式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从生产力发展探讨人的解放
一 单元主题解读
二 单元学习目标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四 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五 单元教学思考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6课
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单元主题解读
教材分析
依据课标: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一、单元主题解读
马克思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劳动人权理论,它把人和劳动联系起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程度正是通过人类与劳动的关系状态来反映的。
——何云峰《人类解放暨人与劳动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所谓世界历史不外乎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
——《马克思恩克斯选集》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必然要被扬弃,代之以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联合劳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闫秀伟《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理论的扬弃》
从生产力发展探讨人的解放
(主线) (主题)
理论依据
教材分析
依据课标
依据学情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能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说明历史上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能够举例说明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2.能够在具体的时空定位下,基于史料分析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3.能够运用史料全面、客观地论述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
从生产力发展探讨人的解放
(主线) (主题)
致力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实现意识觉醒——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追求全面发展——现代信息社会与现代生产生活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
单元导入
在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自由王国的实现过程中最根本的东西是 与 关系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何云峰
劳动

人的解放
生产力进步
劳作方式发展
设计意图:引入唯物史观,建立单元整体线索,实现单元主题从抽象到具体的阐释。
美好生活
致力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核心问题:古代生产力发展怎样促进人的解放
探究问题一:古代生产力怎样发展?
学习活动一:认识生产工具
学习活动二:请你归归类,定定位
设计意图:建立直观映像
设计意图:正确识别工具用途,找准历史脉络,明确时空观念
致力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学习活动三:你知道它的用途吗?
更适应牛耕,解放生产力
适合开发南方水田,增加粮食产量
适应精耕细作要求
探究问题二:生产力怎样改变劳作方式?
材料一:人类耕作方式经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阶段……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水平的提高。
——P20 历史纵横
材料二: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国)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P4
材料三: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出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P22学思之窗
材料四: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
——P23问题探究
人类逐渐摆脱低效率的集体劳作
人类逐渐实现自给自足的生产
致力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古代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探究问题三:古代生产力进步怎样实现人的解放?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点明单元主题,立足历史解释,贯彻唯物史观。
实现意识觉醒——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核心问题:近代生产力发展怎样促进人的解放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课本资源解决开放性问题,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建立历史解释。
学习任务:用教材P26—P28内容,论述狄更斯的观点。
实现意识觉醒——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探究问题:工业革命怎样实现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
交通解放人的出行
教育解放人的思想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
汉阳铁厂与美、日争夺市场份额
汉阳铁厂大罢工
设计意图:
以汉阳铁厂的史料实证历史,在探究中落实单元主题,探寻人的解放与生产力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京汉铁路
粤汉铁路
大冶铁路
工人和技术人才培训
探究问题一:视频中的犀牛智造体现了哪些现代科技?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探究问题二:结合视频概括人工智能技术下生产方式的特点
自动化
智能化
高效化
探究问题三:你能否展示自己熟悉的现代科技改革生产的实例?
设计意图:
以浙江本地知名企业为实证,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了解现代技术的前世今生,明确时空观;
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劳作方式的革命,建立历史解释,贯彻唯物史观。
追寻全面发展——现代信息社会与现代生产生活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追寻全面发展——现代信息社会与现代生产生活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核心问题:现代生产力发展怎样促进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
智能工作
广域视野
多元选择
物资丰富
远大理想
人的全面发展
设计意图:
利用探究问题的递进,认识现代科技的革命性意义,突破课程难点,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单元总结
精耕细作
家庭劳作
人的解放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自给自足
思想解放
意识觉醒
人工智能
现代科技
智能工作
广域视野
多元选择
物资丰富
未来
生产力进步
劳作方式发展
在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自由王国的实现过程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劳动与人关系的发展。
马克思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劳动人权理论,它把人和劳动联系起来,用劳动去解释因何一切合理性之所以合理,也为一切不合理性提供其为什么不合理的根据。……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程度正是通过人类与劳动的关系状态来反映的。
——何云峰《人类解放暨人与劳动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四、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一:
试题评测,检验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评价方式二:
量表评价,观察课程参与度
评价方式三:自我检查,反思与深度学习
五、单元教学思考
劳动的进步不仅是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过程,更是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
生产方式和劳作方式的发展是人的解放的重要途径。
历史最终是人的历史,历史发展最终是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