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八年级语文月考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⑴(1分) 寐( )
⑵(2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10分)
9.(3分)
⑴居 _________________ ⑵进 _________________ ⑶归 _________________
10.(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
13.( 3分)
⑴以 _________________ ⑵去_________________ ⑶反 _________________
14(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皮肤也能影响听力(10分)
17.(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母亲的深意(12分)
2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
25.“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26.请以“身边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考 号
班 级
姓 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线
封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4年春八年级月考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xíng róng qiáo cuì。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⑴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寐( )
⑵把文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
2.根据语境,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漂亮,在此就是反语)极了。
B、现在,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开锁的工具),急于想加以运用。
C、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自豪,贬义词褒用)地飞翔。
D、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春晚中赵本山的小品《捐款》因植入大量广告而引起热议,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在歌手汤灿《木棉花开》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我们再次体会到了心灵被捕捉的感觉,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
C、在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短速女子1000米上演中国红,周扬凭借精巧绝伦的技术,勇夺冠军,打破了韩国人一统天下的神话。
D、“敬畏自然”,顾名思义,就是告诫人们对自然要有敬重畏惧之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海地地震中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于难的一个。
B、当前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作者是一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新加坡籍华裔作者之手。
C、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D、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详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过,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C、在写作手法上,《海燕》最突出的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D、《岳阳楼记》借景抒情,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阐发议论,批判了“迁客骚人”狭隘的思想感情,热情地赞美了“古仁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和政治抱负。
6.古诗词默写。(8分)
⑴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⑶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4分)
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
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⑴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__________》。
⑵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⑶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8.综合性学习。(4分)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增强企业的信心,我市某报刊特推出“金华经济,难中求进”的系列报道,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⑴活动一:报道经济新闻
根据下面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今年以来,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并向实体经济蔓延的严峻趋势,我市外贸出口显现积极迹象。据金华海关统计,1至4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4.6亿美元,其中出口22.8亿美元,进口1.8亿美元。从4月份与3月份的对比数据看,进出口值增长16.44%,其中出口增长15.79%,进口增长23.53%。
⑵活动二:分析经济形势
请你仔细分析下面表格内容,概括主要信息。
金华市4月份3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势表
产品 纺织服装 鞋 玩具
增长率 4.16% 100.91% 48.06%
从表中内容看,我市4月份经济发展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⑵是进亦忧,退亦忧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1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1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⑴以其境过清 ⑵乃记之而去 ⑶窥谷望反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5.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6.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皮肤也能影响听力(10分)悠 扬
①我们不仅能用耳朵听,也能用我们的皮肤感知声音的世界——基于给受试者听一些音节,同时感受皮肤上气流的冲击,研究者证明,大脑能够整合来自多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构建一幅完整的听觉“画面”。
②这个研究可谓颠覆了人们对如何感知世界的传统认识。以往我们认为,我们要用眼睛来鉴赏视觉世界,用耳朵来感知听觉世界。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可能不够全面了。在2009年11月第26期的《自然》杂志上刊出的一篇文章证明——人类是一个“全身感知的机器”。1997年,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证明,人们在观看唇动的时候,即使没有听觉刺激的输入,也能够激活大脑听觉皮层。这些都说明我们可以“看见”声音或者“听见”光线。
③这种视觉和听觉的整合能力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人类这种强大的能力是经验的结果……还有科学家认为,不仅视觉和声音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触觉也能够和听觉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能力可能并不是通过经验获得的,而是天生具有的。
④为此,研究者做了一些实验。触觉与听觉的实验选用了譬如“pa”或者“pta”这样的送气声;用作对比刺激的实验则是非送气声,例如“ba”和“da”。
⑤在实验中,受试者确保在正常状态下听觉无误后,被蒙上双眼,在聆听一个阅读不同音节录音的同时接受气流刺激,最后按键判断他们听到的是哪一个音节、是送气声还是非送气声。受试者被分为3组,一组人一边听音节一边接受手上的气流刺激;一组人一边听音节一边在脖子上接受气流的刺激;而第三组的受试者则不接受气流刺激,只听声音。
⑥结果非常有趣:同时接受听觉刺激和气流刺激的受试者有10%的时间会将非送气音节“幻觉”为送气音节。换句话说,在皮肤和脖子上接受了气流刺激的受试者,会把“ba”误认为是“pa”。而那些没有接受任何气流刺激的受试者,则能够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
⑦如果将向皮肤吹送气流改为轻拍皮肤,结果又会是如何呢?研究者发现,在轻拍皮肤时,受试者并没有产生之前那样的听觉和触觉的错误融合。这再一次证明,触觉的确能够影响人们对送气音的判断。
⑧此外,实验也证明了这两种感觉的融合并不仅限于经常能接触到气流的手部皮肤,很少能接触到音节带出来气流的脖子也拥有相同的结果,这说明这种触觉和听觉的联合作用很可能并非是经验的结果,而是我们天生拥有的、跨感觉通道的知觉综合能力。
⑨研究人员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进一步考察皮肤“听觉”的神经机制,以及婴儿和盲人在这种能力上和常人的差别。在未来的研究中,皮肤的“听觉”还很有可能被应用到辅助聋人恢复正常听力,至少是能够理解他人的声音当中去。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7.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加以说明的?(2分)
18.选文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那样的”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19.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此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你能设想一下它的未来吗?(3分)
(四)母亲的深意(12分)王能明
枫树村开始拉自来水了。每家每户都把自来水接到了厨房里,一拧水龙头,清洁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到水缸里,人们再也不用去井里挑水了,真是方便啊!
可郝大妈却怎么也不肯接自来水到家里。
儿子郑文学在城里工作的,为这事特地赶回来做工作:“妈,让你进城和我们一起过,你不愿意,一个人在乡下生活,我们真是放心不下。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到井里挑水,多让人担心啊,还是把自来水接到家里方便。”
“学儿,你放心,乡亲们是不会让你妈饿死渴死的。”郝大妈回答。
“自来水有什么不好呢,干净、卫生、方便、安全。”郑文学劝导。
郝大妈就是倔得不肯回头,对来劝她的人说,我喝惯了井水,喝自来水就会闹肚子,如果想让我早点死,你们就把自来水接到我家里吧。
郝大妈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谁还敢劝她。连儿子也不敢再劝母亲接自来水了,悻悻地回了城。回到城里,郑文学心里老是惦记乡下的母亲,这么大年纪了,又挑水,又做饭,又洗衣,要是出了点事咋办啊?
因为心里牵挂着母亲,郑文学一有空就赶回老家探望母亲。每次回去,母亲总是笑呵呵地拉着他的手说:“学儿,村里的小雪真是个好姑娘啊,一放学就来帮我挑水;村头的二媳妇是个贤惠的女人,常帮我洗衣服洗被子;隔壁的江婶是个热心肠的好人,每天都来陪我聊聊家常;村里的乡亲个个都对我好哩,妈一有困难,他们总是主动来帮忙,学儿,你就放心吧。”
听母亲这样说,郑文学也就放心了。但他心里却生出一份对乡亲的亏欠,心里萌生着报答乡亲的冲动。每次村里人进城找他办事,郑文学总是极尽所能地给予帮助。让村里人感觉到郑文学的深情厚意,以至于他们一回村,总是先到郝大妈家里来,向她诉说一下今天去城里,郑文学是如何如何的帮忙,如何如何的热情。郝大妈听乡亲们称赞儿子,心里就高兴,笑呵呵地说:“应该的,乡里乡亲的不帮忙,那帮谁啊,大家不也是总帮我吗?”这样一来,乡亲们就更加感觉欠着郑文学点什么似的,心里总想着怎么帮郝大妈做点事情。
郝大妈一直在乡下住着,也一直没有把自来水拉到家里。村里一批接一批的学生帮忙给她老人家挑水、洗衣服。
直到郝大妈去世,来了很多学生,连一些毕业在外工作了的学生也赶回来为郝大妈送葬。这些人都是曾经帮郝大妈挑过水,或洗过衣服的。
当年帮郝大妈挑水,郝大妈都给他们买过学习用品或代缴过学费。郝大妈对他们说,你帮我,我帮你,我们两不相欠,要他们不要声张。现在,村里人猛然明白郝大妈为什么不肯接自来水回家了。
郑文学也悟到了另一种原因,那是母亲想让他对自己有一份牵挂,对乡亲有一份感激,对故土有一份眷恋,对好心人有一颗感恩之心。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0年第2期)
21.郑文学想让母亲接上自来水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文章最后说,村里人猛然明白了郝大妈为什么不肯接自来水到家的原因,这和郑文学体会到的一样吗?(3分)
23.说说文中的郝大妈是一位怎样的人。(3分)
24.有人说,母亲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也有人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阅读本文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3分)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
25.“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26.请以“身边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
1.⑴mèi ⑵略 2.B 3.C 4.D 5.B 6.略
7.⑴水浒 ⑵以人搏虎很危险,这样写显得更真实。
⑶制造悬念(平添波澜)或突出武松徒手打虎的本领。
8.⑴示例:今年我市外贸出口迹象积极。
⑵示例:3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形势良好,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鞋类增长最快。
二、 (一)
9.⑴处、处在 ⑵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 ⑶归依
10.⑴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⑵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
12.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二)
13.⑴因为 ⑵离开 ⑶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14.⑴(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15.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6.⑴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⑵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三)
17.皮肤也能影响听力;逻辑顺序。
18.将非送气音节“幻觉”为送气音节。
19.举例子。用科学的事实证明“皮肤也能影响听力”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0.能辅助聋人忧复正常听力,或至少是能够理解他人的声音等。设想示例:通过研究,皮肤的听力功能得以开发,未来听力障碍者不再听不到声音,正常人则能获得双通道听力,使倾听和沟通更加容易等。
(四)
21.自来水干净、卫生、方便、安全,更重要是省去了自己的牵挂。
22.不完全一样。因为乡亲们体会到的是郝大妈期望“你帮我,我帮你”的淳朴民风;而郑文学体会到的还有母亲让他对自己有一分牵挂,对乡亲们有一分感激,对故土有一分眷恋,对好心人有一颗感恩之心。
23.是一位淳朴、善良、慈爱、朴实的农村妇女。她期望儿子不忘本,要感恩,期望民风淳朴。
24.示例:文中郝大妈用不接自来水的方法煞费苦心地教育儿子的行为,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常怀感恩的心。人不论到了何种环境,都不能忘本,应该记住对自己有恩的人,这些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包括自己的乡邻,以及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并且尽所能地去回报他们。